南境郡的成功,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又一枚巨石,其回响迅速震荡至帝国的方方面面。瘴气消退,水道畅通,土地复苏,不仅意味着南境百姓得以安居,更意味着一条贯穿帝国南北、曾因战乱和瘟疫而几近荒废的交通动脉,重新具备了恢复活力的基础。
紫宸殿内,萧承烨对着巨大的疆域图,目光灼灼。图上,几条用朱笔重点标出的线路格外醒目,那是帝国曾经最为繁荣的商道。
“陛下,南境水利已见成效,道路疏通工程也已完成七成。”工部尚书躬身禀报,“如今自南境北上,直至中原腹地,车马通行已无大的阻碍。”
“好!”萧承烨抚掌,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通路方能通商,通商方能兴邦。前些年,战祸连连,瘟疫横行,商旅断绝,民生凋敝。如今内患已平,新政渐稳,是时候让帝国的血脉重新流动起来了!”
他转向一旁的内侍监:“拟旨。”
旨意很快颁下,其内容再次引发了朝野的震动,这一次,更多的是在商贾与民间引起了巨大的欢呼。
其一,朝廷将拨出专款,并鼓励地方乡绅出资,全面修复、拓宽帝国境内所有主要官道及重要商路。沿途设立更多的驿站、补给点和巡防营,确保商旅安全。尤其重点保障连接南北的“荆南道”与贯通东西的“陇西道”的畅通。
其二,减免赋税,鼓励货殖。宣布未来三年内,对所有在修复完毕的主要商路上行商的商队,减免三成商税。对经营南北特产、药材、粮食、布帛等民生必需品的商户,另有优惠。同时,由户部牵头,整顿各地关卡,严厉查处私自设卡、勒索商旅的吏员,力图创造一个清明高效的通行环境。
圣旨一出,天下商贾奔走相告,沉寂已久的商界瞬间沸腾。嗅觉敏锐的商人们立刻开始筹集资金,组织货品,准备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时间,各大车马行的租金飞涨,镖局的生意应接不暇。
然而,在这股即将到来的商业大潮中,皇后林晚夕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机会,一个能将蛊医之术更深融入帝国肌理,使其与国计民生捆绑得更紧密的机会。
她召见了太医令孙仲景和蛊医科的几位骨干。
“陛下重开商路,意在盘活天下。我蛊医科,亦当借此东风。”林晚夕的声音清晰而沉稳,“我等所需之诸多特殊药材、矿物、乃至培育某些益蛊所需的基材,分布天南地北,采集、运输皆是不易。以往规模小,尚可自给自足,然如今新政推行,各州府‘净雪堂’皆需供应,南境治理亦消耗颇巨,未来需求只会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建立一条稳定、安全、规范的渠道。”
孙仲景深以为然:“娘娘所言极是。尤其许多蛊材,并非寻常草药,辨认、采集、炮制、保存皆需特殊手法,若任由民间盲目采买,恐生祸端,亦难以保证质量。”
“正是此理。”林晚夕点头,“故而,本宫之意,太医署蛊医科当与民间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大药商合作。”
一个前所未有的计划,在林晚夕的主导下迅速成型。
首先,是确立标准。蛊医科加班加点,编撰了一本《蛊医科常用材料图鉴与分级标准》(内部称为《蛊材鉴》)。书中详细绘制了可用于医疗的无害蛊虫(特定生长阶段)、特殊矿物(如某些能吸纳或转化蛊力的玉石)、植物(喜好生长在特定蛊虫活动区域或受其影响的药材)的图形,明确了其品相、药性、采集时节、炮制方法、保存条件以及安全等级。这本书被定为机密,仅发放给即将合作的核心药商。
其次,是遴选合作者。经过户部、太医署乃至暗卫的联合审查,最终选定了三家历史悠久、口碑卓着、拥有遍布全国采买网络的大药商。其中,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号称“北药南材,无所不通”的皇商——司徒家。
林晚夕在宫中亲自接见了司徒家的家主司徒文远。这是一个精明却不失敦厚的中年人,眼中透着商人的敏锐与长者的智慧。
“司徒先生,与本宫合作,非同一般商事。”林晚夕开门见山,“蛊医科所需之物,关乎人命,亦关乎国策。安全、可靠,乃第一要务。所有材料,必须严格按照《蛊材鉴》标准采集、处理。所有环节,必须接受蛊医科派遣的专员监督。你可能做到?”
司徒文远心中激动,深知这是家族更上一层楼,乃至载入史册的机遇,立刻躬身郑重道:“皇后娘娘放心!司徒家世代经营药材,深知‘药者仁心’之理,断不敢有丝毫马虎。必倾全族之力,组建专门团队,由草民亲自督办,确保每一份送达太医署的材料,都完美符合要求!”
合作就此达成。太医署蛊医科提供技术标准、派出监督专员并负责最终验收,司徒家等药商则利用其庞大的网络和专业的采买团队,深入山林、沼泽、矿洞,按照标准搜罗合格的“蛊材”。一条从源头开始就受到严格控制的特殊供应链,开始悄然形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