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国丧仪制空前隆重,举国缟素,万民同哀。京城内外,白幡飘荡,哀乐低回,持续了整整七日。民间关于皇后林晚夕舍身引雷、诛灭妖邪、拯救皇帝与将士的故事越传越神,她几乎被塑造成了一位悲天悯人、以身殉道的女神只,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茶馆酒肆间,说书人涕泪交加地讲述着“贤后诛鸠”的传奇,百姓无不唏嘘感佩,甚至有人私下立起长生牌位。
朝堂之上,在沈昭那份经过精心修饰、突出皇后英勇与牺牲的战报基础上,加上皇帝毫不掩饰的悲恸与推崇,林晚夕的功绩已被定性为“救世破咒”、“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任何试图探究冷宫之夜细节或对皇后过往略有微词的言论,都会立刻被汹涌的民意和皇帝冰冷的视线所淹没。
国丧期满,首个大朝会。
紫宸殿内,百官肃立,气氛却与往日不同,依旧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悲戚与难以言喻的紧绷。龙椅之上的萧承烨,面色比以往更加冷峻,眼底藏着难以化开的沉郁,整个人如同绷紧的弓弦,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压。
例行政务奏报完毕,殿内出现短暂的寂静。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皇帝有话要说。
萧承烨的目光缓缓扫过丹陛下的群臣,声音沉静而有力,打破了沉寂:“鸠鸟为祸,险致宫阙倾覆,社稷动荡。此番劫难,朕深省良久。”
百官屏息凝神,知道重点来了。
“皇后林氏,”提到这个名字时,萧承烨的语调有极其细微的波动,但迅速恢复平稳,“秉性柔嘉,德行宽仁。于奸邪潜伏之时,明察秋毫;于朕危难之际,不惜此身,引天雷诛灭邪祟,挽狂澜于既倒。其功,非止于救驾,更在于破灭鸠鸟百年阴谋,护我大雍国祚安宁,泽被天下苍生。其德其行,堪为天下女子典范,亦配享太庙,永受香火。”
这番盖棺定论,将林晚夕的地位推到了近乎与开国功臣并列的高度。群臣纷纷垂首,无人敢在此刻提出异议。
然而,萧承烨接下来的话,才真正如同九天惊雷,炸响在紫宸殿上空。
“朕与皇后,少年结发。”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历经波折,终见其赤诚肝胆、舍生取义之心!此情此义,天地共鉴!朕之身边,曾有宵小潜伏,亦有庸脂俗粉,争宠弄权,滋生事端,方有今日冷宫之祸!朕每每思之,痛彻心扉!”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如刀,扫过那些家中或有女儿、族妹在宫中的臣子,这些人顿时感到脖颈一凉。
“皇后以性命涤荡宫闱污秽,朕亦当以此为契机,革除积弊,杜绝后患!”萧承烨猛地站起身,从身旁内侍监手中接过一卷明黄色的诏书,亲自展开。
内侍监尖细高昂的声音响彻大殿,宣读着那足以载入史册、震动乾坤的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朕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唯恐负天下所托。然宫闱不靖,祸起萧墙,鸠鸟秘教,险酿大灾。幸得皇后林氏,贞静持躬,仁厚淑德,于危难之际,显忠烈之节,舍身救驾,诛灭邪蛊,其功勋卓着,德行配位,堪为万世母仪之表率!”
“朕感念其恩义,追思其德行,尤记其临终所言‘愿六宫清静,社稷长安’之遗志。朕心悲怆,亦深然之。后宫干政、妃嫔倾轧,实乃乱国之源,朕决意自此革故鼎新,永绝此患!”
“兹宣告:即日起,废黜六宫,虚悬妃位!朕之身边,唯念皇后林氏一人。其位永存,其志永继。朕当恪守夫妻之义,帝后一体,共治山河!此生此世,不再纳妃选秀,以示朕追思悔过、励精图治之决心!钦此!”
诏书读完,整个紫宸殿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石破天惊的决定震得魂飞魄散!
废黜六宫?!虚悬妃位?!帝后一体?!此生不纳妃?!
这……这简直是亘古未闻之奇事!彻底违背了祖制!皇室开枝散叶、平衡前朝,皆赖后宫嫔妃。皇帝此举,无异于自断臂膀,更是彻底得罪了所有意图通过后宫维系家族权势的朝臣!
短暂的死寂之后,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宗室率先扑倒在地,痛哭流涕,“祖宗家法不可废!皇室子嗣关乎国本,岂可因一人而绝?此诏若行,国将不国啊陛下!”
“请陛下收回成命!” 哗啦啦跪倒一大片文臣武将,多是家中与后宫有所牵连者,“皇后娘娘功勋卓着,追封厚赏皆可,然废六宫之事太过惊世骇俗,恐引发朝野动荡,人心不稳啊!”
“陛下!后宫制度乃历朝历代之根本,岂能因一时悲痛而全然废弃?还请陛下三思!”
反对之声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御座淹没。
萧承烨负手而立,冷眼看着下方跪倒一片、激烈反对的臣子们,脸上没有丝毫动摇,只有冰封般的冷硬。他早已预料到这一幕。
“一时悲痛?”他冷哼一声,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嘈杂,“若无私心杂念,何来鸠鸟潜入宫闱?若无妃嫔争宠,何来慕容华(柳如雪)之流兴风作浪?尔等口口声声祖宗家法、皇室子嗣,可曾想过,若鸠鸟阴谋得逞,朕与诸位皆成枯骨,这江山社稷、皇室血脉,又将何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