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 > 第298章 汉白玉踏板,高五尺三寸,两侧铜狮扶手,昼夜各拭三次

赵大缓缓转身。

视线落在赵二鬓角的几缕银丝上。

那点白发,在烛火下微微闪光。

犹如又让他看见当年滁州城外,兄弟二人披甲并肩时,那一抹被岁月染白的霜色。

“二弟,记住。”

赵大的嗓音低沉而稳,透着饱经风霜后的笃定:

“帝王的名,不在生前多显赫。”

“而在死后能否留得体面。”

“你看,周世宗柴荣,不过三十几便撒手尘寰。”

“可史书写他,满篇皆是‘英武果断’。”

“而反观那晋景公,打了一辈子胜仗,活到花甲,却让后人讥笑千年。”

赵二注视着兄长眼角那道浅浅的伤痕。

那是当年高平之战时,流矢擦出的血痕,如今被烛影映得更深。

他的思绪被带回陈桥兵变的黎明——

那时天色未亮,兄长的铠甲有些旧,他的剑仍沾着敌血。

那一刻,他们都以为,帝位是靠刀锋与马蹄拼来的。

可如今望着天幕上刺目的文字,他终于懂了:

夺天下易,守体面难。

“兄长所言极是。”

赵二轻抚案上的武经总要,指尖滑过“军阵”篇的刻痕。

他语气中多了几分沉思:

“当年太原被围,咱们困守三月,粮尽煮皮,心中只想着活与胜,从未想过‘体面’二字。”

他缓缓合上书卷,声音低而深远:

“如今才明白,帝王的尊严,不在龙袍多贵,不在殿宇多高,而在每一个微末的章程,每一个细微的戒律。”

“就连茅厕,也该结实坚固——”

“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让后世说起咱宋室,不至发笑。”

赵普在阶下躬身应道:

“二王所悟深远。”

“臣请即刻拟旨,不止宫中,凡官署衙门之厕,皆立规制,以示为官者,当慎微以修身。”

赵大摆手,示意退下。

殿中只余兄弟二人。

烛影摇曳,光影交错。

赵大提笔批阅一份被茶水染渍的奏章,朱笔轻落:

“命江南漕运沿线驿站,凡茅厕失修者,知州罚俸三月。”

赵二看着兄长的批注,不禁疑惑:

“兄长此举,何意?”

“防微杜渐。”

赵大将朱笔搁下,目光投向窗外渐暗的天光:

“若晋景公泉下有灵,见后世帝王能因其荒唐而自警,也算值了。”

赵二随之望去,天色愈深。

殿外梅花初放,在夜色中化作几抹朦胧的影,像极了那些被尘封的往事。

他忽然明白,兄长忧的从来不是晋景公的死法。

而是担心大宋的根基,也会因一个被忽视的“小茅厕”,而生出笑谈。

掌灯的内侍脚步声传来。

宫灯一盏盏亮起。

紫宸殿的金梁被照得温暖。

赵大拿起案上的夜明珠。

他对着灯光细看,那流转的光影好似映出千年前的晋景公——

那位在粪坑边失足的帝王,此刻却成了警世的明镜。

“二弟。”

赵大将珠递给他:

“明日起,让匠人刻字于宫厕——‘慎微’二字,不可忘。”

赵二接过珠子,冰凉的触感从指尖渗入心底:

“臣谨遵旨。”

夜色沉沉,烛光微颤,兄弟俩的身影在墙上被拉得极长。

天幕上的文字渐渐消散。

但那“粪坑溺亡”四字,宛如一粒种子,落在了大宋的宫墙深处——

提醒着所有手握权柄之人:

帝王的体面,常藏于最不起眼的地方。

……

明成祖时期!

奉天殿内。

金砖地缝仍残留着昨日的碎瓷。

朱棣刚拭去手上墨迹。

那墨,是他怒书御制皇陵碑时溅出的痕迹。

案上的奏折尚带北境寒气。

军报称阿鲁台部退至克鲁伦河。

可天幕上的新字,却像一根冰锥,刺入他刚平静的心头。

“铿——!!”

玄铁令牌坠地,重击金砖,发出闷响——“靖难”二字的鎏金在烛火下闪着冷光。

朱棣猛然拍案,紫檀木面陷下半寸。

孔雀蓝釉笔洗翻落。

清水泼洒在帝都宫殿图上。

水顺着“坤宁宫”的线条蜿蜒流淌,宛如白沟河战场的血色记忆。

“荒谬!”

他厉声喝道,声音寒如北风。

袍角扫过案几,铜镇纸被震得在地上连滚数圈。

“朕修紫禁城时,后宫茅厕皆以汉白玉铺地、镶琉璃壁。”

“还设内侍十人轮值洒扫熏香——”

“那晋景公,穷到连块整板都买不起吗?”

张辅跪地,甲叶叩响金砖:

“陛下息怒!”

“春秋旧制简陋,厕多以木架土坑为制……”

“简陋岂能托辞!”

朱棣厉声打断,踏过水渍,走向悬挂的西洋舆图。

那是郑和下西洋所得珍图。

胭脂红标着红海诸港。

连宝船茅厕位置亦清晰可见。

“帝王之威,不在奢丽,而在细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