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乙酉年的除夕,在小城凛冽却充满期盼的空气中,终于降临了。
傍晚时分,天光收敛,寒意悄然加重。然而江家小楼内,却是暖意融融,灯火通明,一派喧腾热闹的过年气象。
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油锅滋啦的欢唱声、还有母亲李秀云带着笑意的指挥声,交织成一曲最富生活气息的年终交响。浓郁的饭菜香气,混合着卤水的醇厚、海鲜的清甜、油炸食物的焦香,以及米酒特有的甘冽气息,肆无忌惮地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勾动着味蕾,也温暖着人心。
客厅中央,一方擦得锃亮的紫铜炭火火锅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炭火红亮,映照着围坐桌边的三张笑脸。袅袅白汽升腾,模糊了窗玻璃,将屋外冬夜的寒冷彻底隔绝。
“涛涛,快尝尝这牛肉,刚烫好的,又嫩又滑!” 母亲李秀云满脸红光,用长筷利索地从翻滚的汤底中夹起几片薄如蝉翼、纹理漂亮的雪花牛肉片,第一时间放进了江涛碗里。
“还有这个虾,新鲜得很!早上赶集买的,活蹦乱跳!” 父亲江建国也笑着,将几只个头饱满、色泽鲜亮的基围虾倒入锅中。
火锅的沸汤是精心熬制的牛骨高汤,汤色奶白浓郁,翻滚着诱人的香气。涮品琳琅满目地摆满了一桌:片得极薄雪花牛肉、纹理分明的黑猪肉片、鲜活的基围虾、洁白细嫩的鱼片、还有潮汕特色的、弹牙紧实的顶级手打牛肉丸。旁边则是几大盘翠绿欲滴的时令青菜:西洋菜、生菜、茼蒿。
江涛看着眼前丰盛得几乎要溢出来的菜肴,看着父母脸上那掩饰不住的、因为儿子归家而焕发的神采,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和无法言喻的安宁感充盈心间。奔波一年,所求不过如此——家人康健,围炉夜话,共享这人间烟火,共度这岁末年关。
“爸,妈,辛苦了。” 江涛拿起手边的酒瓶,那是一瓶本地颇有名气的陈年米酒,酒色微黄,香气醇厚。他动作沉稳地给父亲面前的青瓷小酒杯斟满,又给自己倒了一杯。白色的酒液在杯中荡漾,散发着特有的粮食芬芳。“今天除夕,我陪您喝点。”
“好!好!” 江建国看着儿子沉稳的动作,眼中满是欣慰,端起酒杯,“来,涛涛,咱爷俩碰一个!就祝……祝咱家明年更红火!” 老人朴实的话语里,饱含着最真挚的祝福。
“谢谢爸!” 江涛举杯,清脆的碰杯声响起。辛辣而醇厚的酒液滑入喉中,带来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冬夜的寒气。
三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杯箸交错,笑语不断。李秀云不停地给儿子夹菜。
丰盛的年夜饭在满足的饱嗝中落下帷幕。窗外,零星的鞭炮声已经开始响起,噼啪作响,宣告着辞旧迎新的脚步临近。
收拾好杯盘狼藉的餐桌,一家三口转移到客厅的沙发上。那台老式的、尺寸不算大的彩色电视机早已被打开,屏幕上正是举国瞩目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红红火火的舞台,喜气洋洋的歌舞,熟悉的主持人面孔,瞬间将浓厚的年味通过荧屏传递到了这个小家的每一个角落。
江建国舒服地靠在沙发背上,点了一根烟,烟雾缭绕中,脸上是轻松惬意。李秀云则坐在儿子身边,手里拿着一把瓜子,一边看一边跟儿子点评着节目,哪个小品好笑,哪个歌手唱得好。
晚会进行到一个小**,歌舞喧天。李秀云忽然放下瓜子,从口袋里摸索出一个崭新的、印着烫金“福”字的大红封包。红封包鼓鼓囊囊,显然分量不轻。
“涛涛,” 母亲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和慈爱,将红包轻轻塞进江涛手里,“拿着。妈给你的压岁钱。不管多大,在妈眼里你都是孩子。拿着它,压住‘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江涛低头看着手中那沉甸甸的红包,指尖能感受到里面厚厚一沓纸币的触感。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带着酸涩的感动。无论他在外面如何,在母亲这里,永远都是那个需要被庇护、被祝福的孩子。
“妈……” 他握紧了红包,喉头有些发紧,“谢谢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的!您和爸也要健康长寿!”。
电视里,小品演员夸张的表演引发一阵阵笑声,父母也被逗得开怀。江涛陪着笑,目光落在电视屏幕上,心思却有一瞬间飘向了远方。他想起了苏晓雯。此刻,她在做什么?,在昏暗房间里与他热烈缠绵的女孩。一股强烈的思念如同潮水,悄然漫过心堤。
晚会依旧热闹,时间却在温馨的氛围中悄然流逝。墙上的挂钟指针不知不觉间越过了十点。父母年纪大了,加上白天准备年夜饭的劳累和晚上米酒的微醺,困意渐渐袭来。
江建国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涛涛,我跟你妈先去睡了。你也别熬太晚。”
“嗯,爸,妈,你们快休息吧,我看会儿也睡了。” 江涛连忙起身。
李秀云也起身,又叮嘱了几句,回了卧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