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饶赞歌-Alpha”的成功,如同在漫长寒冬后破开冰层的第一缕春风,为逻辑锚点注入了久违的活力与目标感。短暂的庆祝后,团队立刻以更高的效率投入到大规模编译和部署工作中。
优化版本的“丰饶赞歌”被迅速开发出来。基于首次测试的数据,范因斯坦博士改进了其内部结构,使其在面对不同“晶噬”变体时能更快地适应并建立稳定的“填充”效应。林墨则进一步纯化了其中蕴含的生命秩序信息,使其“馈赠”的意味更加纯粹,减少可能引发排异反应的杂质。凌霜、吴庸和小李也各自贡献力量,确保其稳定性、投送精度和与环境规则的兼容性达到最佳。
一艘艘经过改装、代号 “丰饶之舟” 的舰艇,承载着这些淡金色的希望之光,驶向星图中那些被“银斑”威胁的区域。它们的任务不再是毁灭性的净化,而是充满耐心的“疗愈性播种”。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进化程度更高的“晶噬”节点,对“丰饶赞歌”表现出更强的抵抗性,其规则结构变得更加“致密”,试图将“馈赠”排斥在外。但在“丰饶之舟”灵活的投放策略和持续不断的信息渗透下,大部分目标节点最终还是逐渐被淡金色的光斑所浸润,其侵略性显着降低,从活跃的威胁转变为了相对静止的、被“驯化”的规则异形体。
星图上,那片令人心悸的“银斑”扩张速度明显减缓,其边缘甚至出现了局部的收缩和“褪色”。虽然距离彻底解决“晶噬”危机还为时尚早,但局势第一次被有效地遏制住了。希望,真正地扎根下来。
与此同时,对于那神秘“摇篮”坐标的探索,也提上了日程。在确保“丰饶赞歌”部署按计划进行的前提下,林墨决定派遣一艘小型、高机动性的科研舰——“探索者-07”,前往该坐标进行初步侦察。这艘舰只由范因斯坦博士的一个独立子程序直接控制,搭载了最先进的规则感知和非侵入式探测设备,其首要任务是观察和记录,避免任何形式的直接接触或干扰。
“探索者-07”经过数日的航行,抵达了目标空域。
传回的画面和数据显示,那里确实是一片规则的“静默区”。没有恒星,没有星云,甚至没有明显的引力源。空间本身的规则背景呈现出一种异常均匀、温和的状态,仿佛被某种力量精心“调节”过。随着探测的深入,“探索者-07”在规则的深层结构中,发现了更多令人惊叹的细节。
那些古老的、非自然的规则“支架”或“培育基”,其规模和技术层级远超最初的想象。它们并非集中存在于某一点,而是弥散在整个“静默区”的规则基础之中,构成了一个庞大而无形的维持系统。这个系统似乎在极其缓慢地、以亿年为单位地,影响着该区域的规则演化方向,使其始终倾向于稳定、和谐,并隐隐排斥任何可能导致剧烈冲突或极端秩序/混沌的规则突变。
“这里……像是一个规则的‘温室’或者‘保护区’。”范因斯坦博士分析着数据,语气中带着敬畏,“设计者的意图,似乎是创造一个能够屏蔽外部剧烈规则变动(比如‘冲击’及其后续影响)、允许内部规则缓慢、自然演化的安全环境。这些‘支架’,就像是温室的控制系统和支撑结构。”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静默区”的核心,探测器发现了一些……规则的“化石”。
那是一些被完美封存下来的、极其古老的规则结构片段。它们并非“共鸣体”那样充满痛苦的伤疤,而是像琥珀中的昆虫,保持着某个遥远过去的、稳定的规则状态。分析这些“化石”,博士发现它们代表的规则体系,与当前宇宙的主流规则,以及与“起源之影”底层的“设定秩序”,都存在微妙的差异。它们更像是一种……未被“冲击”完全覆盖或改变的、宇宙更早期状态的“样本”。
“摇篮……”林墨凝视着传回的影像,若有所思,“它保护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东西,而是……宇宙规则演化的‘可能性’本身? 是某种……规则的‘诺亚方舟’或‘基因库’?”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如果“摇篮”真的保存了宇宙早期或未被“冲击”彻底改变的规则样本,那么它可能蕴含着解决当前规则内战(设定秩序 vs 自发生命秩序)的关键线索,甚至是……恢复宇宙健康状态的“原始蓝图”!
然而,就在“探索者-07”试图对一块规则“化石”进行更深入的非接触式扫描时,异变陡生!
一股强大而熟悉的、冰冷的规则波动,毫无征兆地降临在这片“静默区”!
是 “虚妄之潮” !
但它并非以之前那种铺天盖地的格式化意志出现,而是更加……精准和 “外科手术式” 。一道凝练至极的、纯白色的秩序光束,仿佛跨越了空间,直接照射在“探索者-07”正在扫描的那块规则“化石”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