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方舟”拖着残破而疲惫的躯壳,在寂静的星海中艰难航行。短途紧急跃迁带来的规则紊乱尚未完全平复,舰体内部不时传来细微的、令人不安的金属应力呻吟。能源储备仅剩百分之八,如同风中残烛,仅仅维持着最基本的维生、低速航行和核心系统运行,所有非必要的功能都已关闭。舰桥内光线昏暗,只有控制台屏幕散发出的微光,映照出几张写满疲惫却眼神坚定的面孔。
林墨陷入了深度的昏迷。他躺在临时改装的医疗床上,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呼吸微弱而急促。凌霜守在一旁,指尖萦绕着极其微弱的星银灵能,如同最轻柔的纱幔,持续温养着他那几近枯竭的精神本源。她能感觉到,林墨的“心象闭环”依旧在本能地运转,守护着他不至于意识彻底消散,但那份稳固感也大不如前,仿佛布满裂痕的琉璃,随时可能破碎。
吴庸和小李轮流值守在驾驶座和工程站,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方舟,沿着编辑器计算出的、最节省能源的路径,向着逻辑锚点所在的方位缓慢返航。每一次微小的航向调整,都需要精打细算。气氛压抑而沉重,救援行动的成功被林墨的重伤蒙上了一层阴影。
唯一的好消息来自被妥善封存的“黎明号”数据库核心。范因斯坦博士的意识副本在适应了“秩序方舟”的环境后,立刻开始了对数据库的深度整理和关键信息的提取分析。他没有实体,其存在完全依赖于数据流,此刻正以极高的效率,在隔离的信息海中徜徉。
数日的航行在沉默与担忧中度过。当“秩序方舟”终于拖着最后一丝能量,如同濒死的巨鲸般缓缓滑入逻辑锚点 Zero-Seven 平台的光幕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平台温和而稳定的秩序能量如同母亲的怀抱,瞬间包裹了伤痕累累的方舟。早已接到通知(通过林墨昏迷前发出的简短信息)的平台自动维护系统立刻启动,数条粗大的能量导管和修复机械臂连接到方舟外壳,开始为其注入急需的能源,并修复着规则紊乱造成的结构性损伤。
凌霜和吴庸、小李小心翼翼地将林墨转移到平台医疗区内最好的修复舱中。修复舱连接着平台的地热能源核心和逻辑锚点散逸的秩序波纹,能够提供最温和而有效的精神和**修复。
“他的情况很糟糕,但根基未毁。”凌霜仔细检查后,对围拢过来的吴庸和小李说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但更多的是庆幸,“平台的环境和修复舱能稳定他的状态,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就在这时,医疗区的通讯器亮起,传来了范因斯坦博士那带着电子质感、却难掩激动的声音:“凌霜女士,各位,抱歉打扰。但我有极其重要的发现,必须立刻与你们分享!是关于‘共鸣体’的初步分析结果!”
众人精神一振,立刻聚集到医疗区旁的信息终端前。屏幕亮起,显示出范因斯坦博士那由数据流构成的模糊面容,以及旁边不断滚动着的、复杂到令人眼晕的数学模型和能量频谱图。
“首先,我必须再次感谢诸位的舍命相救。”范因斯坦博士的声音充满真诚,“得益于你们带回的完整数据库,我解开了许多困扰旧时代科学界多年的谜团,尤其是关于‘虚妄之潮’的本质……”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
“根据数据库中最新的、在‘大侵蚀’降临前一刻才完成的理论模型和观测数据综合分析……‘虚妄之潮’,很可能并非我们之前认为的、来自现实之外的纯粹恶意入侵者。”
“什么?”凌霜瞳孔微缩。
吴庸和小李也愣住了。
“那它是什么?”凌霜追问道。
“它更像是一种……宇宙尺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者说,是现实结构本身在遭受了某种无法理解的、超越其承载极限的‘冲击’后,产生的病理性‘增生’与‘排异反应’。” 范因斯坦博士的语速加快,带着科学家的狂热与凝重。
“冲击?”凌霜捕捉到了关键词,“什么样的冲击?”
“数据库中没有明确记录,只有一些模糊的推测和……被加密的、标记为‘Ω级禁忌’的残缺档案碎片。”范因斯坦的声音低沉下来,“这些碎片指向一个可能性:在‘大侵蚀’发生前的某个时间点,我们的宇宙……可能与其他某个或某些‘宇宙’、‘维度’或者我们无法理解的存在形式,发生过一次短暂的、非自然的、强制的‘接触’或‘重叠’。”
“那次‘接触’本身可能并未直接造成物理破坏,但它所带来的、与我们宇宙底层规则截然不同的‘信息’与‘逻辑’,如同致命的病毒,侵入了我们世界的‘免疫系统’——也就是维持现实稳定的基本法则体系。‘虚妄之潮’,就是我们的宇宙为了‘中和’、‘隔离’或者‘消化’这些外来规则异质,而被迫启动的一种极端、且已经失控的‘自我保护机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