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屏幕幽幽的光,映照着林墨略显苍白的脸。浏览器窗口里充斥着各种彩票的信息:双色球、大乐透、刮刮乐、以及本省特有的高频彩“幸运时时彩”。一串串数字,一组组概率,像是一张张诱惑凡人坠入虚幻希望的网。
若是从前,林墨的目光绝不会在这些页面上停留超过三秒。概率论的知识早已刻入他的骨髓,让他清楚这些所谓的“希望”背后,是何等冰冷的数学现实。但此刻,这些数字在他眼中,却变成了测试“世界编辑器”边界、并试图撬动自身命运的第一块试金石。
他没有被贪婪冲昏头脑。直接选择奖金最高的双色球或大乐透?那无疑是自杀。编辑器冰冷的警告言犹在耳——“因果反噬”。直接篡改这种影响范围极广、涉及巨额资金流动、牵动无数人神经的大概率事件,引发的反噬恐怕会像海啸般瞬间将他这艘小舟吞没。超市门口那辆失控的自行车,仅仅是一次轻微干预的代价,记忆犹新。
他将目标锁定在了“幸运时时彩”。这种彩票每十分钟开奖一次,头奖金额不过万元,但中奖概率相对“友好”。更重要的是,开奖频繁,便于他进行多次、小额的“测试”,像科学家一样,一点点摸索编辑器运作的规律和“因果反噬”的触发阈值。
他首先进行了一次纯观察性的推演:不进行任何干预,仅仅预测下一期“时时彩”的开奖号码。
【推演启动…目标:未来5分钟‘幸运时时彩’开奖结果…警告:目标事件与宿主无直接强因果联系,且涉及随机数生成及大量平行世界信息纠缠,推演精度将大幅下降,能量消耗急剧增加。预计消耗0.5单位能量,推演精度约30%。】
果然没那么简单。林墨皱起了眉头。0.5单位能量,对于总储备只有3.8单位的他来说,不是小数目,却只能换来区区30%的准确率。这比纯粹的赌博好不了多少,性价比极低,完全不符合他谨慎的行事风格。
他换了一种思路。既然直接推演外部随机事件代价高昂,那么推演自身行为呢?他重新设定指令:【推演:如果我现在去楼下的彩票站,随机购买一注‘时时彩’,中奖的可能性及结果。】
【推演启动…目标:宿主特定行为及直接关联结果…消耗能量0.1单位。】
短暂的意识抽离后,画面呈现:他下楼,在彩票站的投注机上随机选了一组号码,开奖后,屏幕上的数字与他手中的彩票毫无关联。未中奖。
他不甘心,又尝试推演自己根据生日、电话号码等有特殊意义的数字编成一注号码…结果依旧是无情的“未中奖”。
两条路似乎都走不通。直接干预彩票结果,代价高昂且不确定;推演自身购买行为,则显示纯粹的运气并不站在他这边。一股淡淡的烦躁感涌上心头。难道这编辑器在金钱方面如此束手束脚?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想编辑器激活时的提示:“源于‘抉择的涟漪’”,以及帮助外卖员后获得的“感激”能量。编辑器运作的核心,似乎紧密围绕着“信息”、“因果”和“情绪”这几个要素。它更像是一个精密的现实调节器,而非简单粗暴的许愿机。
那么,能不能换一个角度?不直接改变彩票号码这个“果”,而是创造一个“巧合”,一个合理的契机,让自己“恰好”参与到一件能带来合法收益的事件中,从而间接达成目的?这样干预的不是彩票系统本身这个庞大的随机数生成器,而是他自身的行为轨迹,以及与之产生微小交集的人和物。这或许能绕开直接篡改概率的高额“手续费”和随之而来的猛烈反噬。
一个全新的思路逐渐清晰。他重新坐直,精神高度集中,再次向编辑器发出指令,这一次的指令更为复杂和抽象:
【推演:在接下来一小时内,是否存在一种合理的、低干预度的行为路径,能让我以最小的因果扰动,获得一笔金额在五千元左右的合法非工资性收益?】
指令发出,他感到精神力量被迅速抽取,比之前任何一次推演都要明显。能量储备减少了1单位!
【推演启动…目标复杂度高,正在扫描局部现实可能性脉络…】
意识再次升腾,但这一次,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清晰的画面,而是无数条纤细、模糊、闪烁着不同亮度光芒的丝线,它们代表着未来一小时内,以他为中心蔓延开的无数种可能性。大部分丝线黯淡无光,指向的结果微不足道(例如捡到几元钱)或徒劳无功。然而,在这片混沌的概率云中,有几条丝线闪烁着较为明亮和稳定的光芒。
他集中意念,牵引着自己的意识,朝向其中最亮的一条“触碰”过去。
推演的景象变得清晰起来:
他现在立刻出门,步行前往三个街区外的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在超市入口处,正在举办一个促销活动——“购物满188元,即可参与幸运大转盘抽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