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合作。但有几个条件。”
林墨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图书馆入口处,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李锐目光一凝,做了个“请讲”的手势,态度专注。王教授和身后的幸存者们也屏息凝神,等待着他的下文。
林墨迎着李锐锐利的目光,条理清晰地说道:
“第一,合作期间,指挥权可以协商,但关于我这件‘物品’的使用方式和时机,必须由我最终决定。任何人不得强迫或试图夺取。”这是底线,必须明确。他不能让自己和碎片沦为纯粹的工具。
李锐几乎没有犹豫,点头道:“合理。专业领域听从专家意见,这是基本准则。我们尊重并需要你的能力,不会做杀鸡取卵的蠢事。”
“第二,”林墨继续道,“前往避难所的路线上,必须优先考虑安全,不能盲目冒险。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充分利用你们的信息和我们……‘稳定场’的优势。如果遇到不可抗拒的危险,我有权建议甚至要求改变路线或暂缓前进。”他需要确保行动的主导性,避免被当成探路的炮灰。
“这是自然。”李锐表示同意,“生存是第一位的。我们会共享所有已知情报,共同制定路线。你的感知能力对我们至关重要。”
“第三,”林墨的目光扫过身后的老人、孩子和伤员,“我们是一个整体。行动时,必须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的安全。你们提供的武器,需要适当分配给我们的人,增强自卫能力。路上获得的补给,必须公平分配。”他必须为这个临时聚集起来的群体争取生存的资本。
李锐沉吟了一下,看了看图书馆内那些面带期盼和恐惧的面孔,最终郑重承诺:“可以。我们会负责主要的战斗警戒,但会协助武装你们有行动能力的人。补给按需分配,这是末日下的基本道义。”
“最后,”林墨压低了声音,仅让近处的王教授和李锐听到,“关于我这件物品和我的能力,仅限于必要知情者范围。我不希望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觊觎。”他指的是李锐身后那两位队员,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其他势力。
李锐深深看了林墨一眼,明白这是对信息管控的要求。“明白。相关信息我会列为机密。我的队员值得信任,但也会仅限于行动所需进行告知。”
条件谈妥,一种脆弱的同盟关系就此确立。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接下来便是紧张的准备工作。李锐和他的两名队员——负责技术侦察的年轻女兵叶晴,以及身材魁梧火力手赵强——被允许进入图书馆大厅外围的稳定场范围。他们带来的武器、医疗包和净水设备立刻发挥了作用。
叶晴熟练地操作着一些便携式探测设备,对图书馆周围的环境进行更细致的扫描,标记出附近侵蚀体的活动规律和几个相对安全的潜在撤离路径。赵强则开始指导大刘等几个年轻人如何使用手枪和消防斧进行基础防御,并利用图书馆的桌椅家具,加固了几个关键的窗户和次要入口,设置了简单的预警装置。
王教授则组织妇女和老人,开始整理所有能带走的物资:食物、水、药品、保暖衣物、工具等。每一件物品都需要精打细算,权衡重量和必要性。
林墨则成为了最忙碌的人。他一方面要维持“现实稳定锚”碎片的效果,安抚众人情绪,并尝试熟悉对稳定场范围和大小的精细调控;另一方面,他需要与李锐、王教授一起,研究前往第七避难所的路线。
李锐拿出一张皱巴巴的、做了不少标记的城市地图铺在地上。第七避难所位于城市东北方向的远郊,一处废弃防空洞改造而成。从图书馆出发,直线距离超过三十公里。在和平时期,这不过是一小时车程,但在如今这座怪物横行、道路崩坏的废土都市,这无异于一段死亡征程。
“主干道基本都被废弃车辆堵死,而且容易吸引大规模侵蚀体群。”李锐指着地图上的几条主要公路,“我们建议走小路,穿行老城区和部分工业园区。这些区域建筑密集,便于隐蔽,但同样可能存在未知危险,尤其是‘低语者’和‘编织者’喜欢在这种环境活动。”
林墨看着地图,意识中编辑器提供的简化区域地图与之重叠。他能“看到”图书馆周围大片代表混乱和危险的暗红色区域,只有少数几条蜿蜒的路径颜色稍淡,似乎可行性稍高。这与李锐根据经验判断的路径大致吻合。
“我的‘场域’目前有效半径约十米,全力激活‘加固’效果可以扩大范围,但消耗很大,无法持久。”林墨分享了自己能力的关键信息,“它主要能净化环境,提升稳定性,对低级‘掠食者’有驱散和削弱作用,但对更高级的侵蚀体效果未知,尤其是精神攻击。”
李锐认真记录着:“十米半径的移动安全区,这已经是战略级的能力了。我们会围绕这个核心来制定战术。叶晴,计算一下,如果我们以急行军速度,每天能前进多少公里?需要考虑躲避、战斗和休息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