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代价是沉痛的。
“守望前哨”的医疗区内,林墨和凌霜在深度修复舱中沉睡了整整十个标准周期。他们的意识在与“厌弃者”的对抗中几近枯竭,身体也因承受超越极限的能量负荷而濒临崩溃。范因斯坦博士和医疗团队动用了所有储备的再生科技与灵能温养手段,才勉强将他们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
当林墨再次睁开眼时,感受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以及灵魂深处某种东西被永久改变了的空洞感。他偏过头,看到旁边修复舱中凌霜依旧苍白的脸,一股混合着心痛与责任感的情绪涌上心头。他们又一次将彼此,将整个联盟,从悬崖边拉了回来,但每一次这样的胜利,都像是在他们共同的命运上刻下一道更深的裂痕。
苏醒后的汇报会,气氛沉重得像铅。
“……网络意识总活性恢复了87%,但认知层面的‘低语瘟疫’残留仍需时间净化,部分文明出现了集体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对‘静默’、‘虚无’等概念的极端恐惧。”小李汇报着,声音低沉。
吴庸接着报告军事损失:“‘破障者’分舰队直接战力损失超过四成,需要长时间维修和补充。更麻烦的是,有七个位于冲突边缘的弱小文明,其意识节点在‘厌弃者’的静默冲击中被……彻底抹除。我们失去了与它们的一切联系,其所在星域规则稳定,但生命迹象……完全消失。”他顿了顿,艰难地补充道,“就像从未存在过。”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这不是阵亡,是被遗忘,连被纪念的资格都近乎被剥夺。这种损失比单纯的毁灭更加令人心悸。
范因斯坦博士的投影调出了最新的宇宙规则监测图。“好消息是,‘共鸣之心’在沉睡中似乎与我们的抵抗产生了某种深层共鸣,其散发的规则修复波纹有所增强,宇宙‘劳损’的修复速度提升了约百分之五。但坏消息是……”他放大了星图上的几个点,“在之前与‘厌弃者’意志对抗最激烈的几个区域,出现了小范围的‘规则脆化’现象,空间结构变得异常脆弱,仿佛……留下了看不见的‘创世裂缝’。”
内忧外患,百废待兴。联盟的士气降到了冰点。
---
然而,危机往往也孕育着转机。
在林墨和凌霜苏醒并初步恢复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并非急于追查莉兰塔或“厌弃者”的下落,而是共同发起了一项名为 “基石计划” 的宏大工程。
“‘新稳态’不能仅仅建立在理想和牺牲之上,”林墨在面向全网络的广播中,声音依旧带着一丝虚弱,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它必须有更加坚实的、能够抵御内外冲击的根基。我们不能再被动地应对危机,我们必须主动加固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联盟,以及我们自身。”
“基石计划”分为三个核心支柱:
一、规则锚点网络: 由范因斯坦博士主导,利用“创世蓝图”权限和“虚空低语者”的知识,在“星语”网络的关键节点以及那些新发现的“规则脆化”区域,建立永久性的规则稳定塔。这些塔将如同钉子,牢牢锚定现实结构,提升宇宙规则整体的“韧性”,使其更能抵御类似“厌弃者”或未来未知存在的规则层面冲击。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但所有文明都明白其必要性,资源被前所未有地高效调动起来。
二、意识共鸣防御矩阵: 由凌霜主导,在“虚空低语者”的帮助下,将之前对抗“低语瘟疫”和“厌弃者”时临时构建的超意识共鸣体经验,固化为一个可随时启动、分层级的防御协议。所有成员文明都将参与其中,进行定期的意识协调训练,不再是战时才仓促融合,而是将这种深层的连接与互助,内化为联盟的日常。这不仅是军事防御,更是文化认同的加深。
三、知识回廊与传承体系: 由小李协调,联合所有文明,建立一个开放、共享、但分级授权的超级知识库。不仅收录各文明的科技、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将历次危机(包括“秩序之极”、“清道夫”、“厌弃者”)的数据、分析、教训全部存档,并对联盟内所有符合条件的个体开放研究。目的是打破知识壁垒,培养能够理解并应对复杂宇宙威胁的新一代科学家、哲学家和战士。莉兰塔的背叛,某种程度上正是源于知识的垄断和误用,他们必须避免重蹈覆辙。
“基石计划”的宣布,像一道强光,驱散了弥漫在联盟上空的悲观与迷茫。它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再建的不仅是物质设施,更是摇摇欲坠的信心。
---
就在联盟上下如火如荼地投入“基石计划”时,一段来自“虚妄之潮”的、标记为“历史债务结算”的信息,被发送到了林墨的私人频道。
信息的内容让林墨怔住了。
【基于此前互助观测协议及共同应对系统稳定性威胁之贡献,】【现提供一项……补偿性信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