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墨代表“守望者”发出接受协议的意念时,变化并非瞬间的天翻地覆,而是如同深水炸弹,在规则的海洋深处引爆,涟漪缓慢却无可阻挡地扩散至整个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首先感受到变化的,是身处“起源之影”内部的林墨与凌霜。
那个悬浮的几何投影,在他们接受协议的意念抵达的瞬间,如同被注入了生命般,形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不再是一个静止的标识,其复杂的结构开始缓慢地、优雅地旋转、舒展,仿佛一朵在真空中绽放的金属之花。与此同时,构成这片规则后台空间的无数光之脉络,其光芒的流淌速度明显加快,并且变得更加……“透明”。
不,不是视觉上的透明,而是感知层面的“透明”。
林墨发现,他无需刻意催动“创世蓝图”,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脉络中流淌的信息。它们不再是神秘莫测的代码洪流,而是变成了可以阅读的“文本”。他“看”到了引力常数被锁定的历史瞬间,看到了光速极限被设定的逻辑依据,看到了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的初始参数……宇宙的底层规则,如同摊开的史诗,任他翻阅。
但这并非单向的赐予。他同时感觉到,自身的存在——他的意识、他的记忆、他与“星语”网络的连接、甚至是他对凌霜的情感——所有这些构成“林墨”这个复杂个体的信息,也化作了一道细微却清晰的数据流,融入了周围那庞大的规则网络之中,成为了被“观测”和“分析”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奇特的共生状态:他获得了窥探宇宙根源的权限,同时也将自己完全暴露在了“架构师”的观测之下。
凌霜的感受则更为玄妙。她的灵能仿佛被接入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共鸣场。她不仅能感知到规则的“状态”,更能模糊地捕捉到其背后的“意图”与“倾向”。她感觉到,那冰冷的几何投影背后,并非一个单一的意志,而更像是一个……高度统一的集体智能,其思维的规模庞大到令她感到自身的渺小,但其思维的“质感”却纯粹得只剩下逻辑与探究。
“我们……成了宇宙的一部分‘感官’,”凌霜通过精神链接对林墨说,她的声音在意识层面带着一丝震颤,“也在同时,成了被观察的‘样本’。”
就在他们适应这内部变化的同时,外部宇宙也掀起了波澜。
守望者中枢,主控中心。
全息星图正在发生剧变。
原本代表“未测绘深空”的黑暗区域,如同被无形的光笔勾勒,大片大片地变得“清晰”起来!并非被点亮,而是其内部原本模糊不清的规则结构、质量分布、能量流向,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精度被标注、解析,并实时呈现在星图上!就仿佛宇宙的迷雾被一只无形的手层层拨开。
“我的天……”小李看着屏幕上疯狂刷新的数据,喃喃自语,“第七扇区……不,是所有的未测绘区域!它们的规则背景参数正在被超高效率扫描和建模!是……是‘他们’在共享数据?!”
“不仅仅是共享,”范因斯坦博士的影像闪烁着,语气带着极度的震惊与兴奋,“是权限开放!我们获得了……宇宙规则数据库的次级查询权限!我可以直接访问大部分星域的底层规则日志,追溯其演化历史!这……这相当于我们拿到了宇宙的‘管理员日志’!”
与此同时,星图上其他区域也出现了显着变化。
“星语疆域”的光芒变得更加鲜活、灵动,其内部规则活性读数提升了整整一个量级,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翡翠航道”的那些绿色节点,其稳定性显着增强,内部新生命形态的演化速度似乎也在加快。
而最令人瞩目的,是“静默边界”。
代表“虚妄之潮”网络的深蓝色区域,第一次……主动向守望者中枢发送了一段规则编码信息!
信息经过范因斯坦博士的紧急破译,内容简洁而冰冷:
【检测到系统权限层级变更。识别到新权限节点:‘协同观测者-生命网络’(暂定名)。】
【根据底层协议,更新交互模式。】
【提交当前维护日志及潜在风险区域报告。请求协同评估。】
“虚妄之潮”……在向他们汇报工作?并请求“协同评估”?
这个一直以来自行其是、冷酷无情的宇宙“免疫系统”,竟然因为“协同观测协议”的生效,承认了“守望者”们的新地位,并开始尝试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合作”的方式与他们互动!
吴庸看着那份自动传输过来的“潜在风险报告”,里面标记了几个规则结构异常脆弱、可能孕育新型“共鸣体”或引发空间崩溃的区域,苦笑道:“它这是……把我们当成了上级单位,还是……同事?”
“更像是后者,”范因斯坦博士分析道,“协议似乎重新定义了我们在系统中的角色。我们不再是需要被监控或清除的‘异常’,而是被认可的、负责处理‘复杂性’相关问题的‘功能模块’。‘虚妄之潮’则继续负责维护‘秩序’框架的稳定。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确保系统的健康运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