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长姐回家,带领全家走上人生巅峰 > 第525章 考上童生才是真的,其他都是虚的

“萝儿,我的书箱带过来了吧?”叶青彦上前挤开站在门口的那些个表兄弟,拉开话题。

叶青萝正与表哥们说话但也不方便邀请他们进屋,就这样隔着门站着,这时见二堂哥问,连忙伸手朝靠墙位置一指。

“带过来啦,在这儿呢。”

叶青彦当初留下两个书箱,叶青萝自己行李也装了两口箱子。

什么男装女裙和布料、书籍和纸笔砚台啥的,都各自打成小包再塞在箱子里,看着东西也不少却并不重。

那些首饰则是收在空间里。

“把这两口箱子搬到旁边屋去,大家也好找书看。”

叶青彦走进屋将手中茶壶放到榻几上时,也喊着门口站着的刘学、王悦还有宋知谦来帮忙抬箱子。

他说的旁边屋就是他屋子旁边那间做了书房的屋子。

都是几人合屋住,有时聚在一块儿说读书事就不太方便,也防着考期近时若有认识的同窗同考们过来拜访,也要有个说话的地方。

虽说这宅子里住了很多人、不同的人,但他们没忘记来府城的目的是两个,做小买卖赚点小钱,最重要的目的却是科举。

而且为了不惹麻烦,除了一开始在两个镇上私塾找知根底的同窗来租后罩房,他们放弃了在府城临时散租。

就怕遇着不知根底的最后惹了事连累他们,也因此,虽是租了房给别的考生,也是事先叮嘱过不要随便招来外人进宅子。

自己出去逛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长见识、结交人脉都行,但顺利考虑如愿上榜才应该是他们的目标。

所以在到府城的第二天,大家不顾两天行程的辛苦一起在府城逛了一圈儿,第二天又去府城的墨香书院逛了一遍,买了些纸笔之后就没再出门了。

府试在下旬,他们确实来得早了些,这时候客栈都还没有爆满,但街头和酒楼、茶楼确实能见着读书人越来越多了。

当然这些消息都是外头摆摊的人带回来的,每天吃饭的时候听大家说着外头的见闻,也当是自己出去逛过了。

这些人里,只有叶青彦的书最多,其他人行李加书也就是一个箱子,叶青彦单书箱就有三个。

当然还是叶青萝买的那些书,看完的没看完的,除了被方明辉借走还没还回来的,其他书都在这儿了。

带过来除了温故知新,也有给其他人便利的意思。

所以这些书都放在了书房,供大家随时来翻看或是打声招呼后拿回屋去看。

那四个考生没想到租房一个月不但免了车马钱还能有更多书供读的优势,这些天也没人敢松懈读书事。

而他们的苦读也让原本还想去外面逛逛的刘学,只能打消了念头强迫自己静下心来读书。

两口书箱抬出去,在院子里没走的那四个考生也跟着去了书房,几个考府试的、几个考院试的,都能找到自己想读的书。

叶青彦却担心这边的谈天说地会吵到堂妹休息。

等两口书箱的书都整理出来摆到书架上之后,就示意大家赶紧回自己屋去读书,这边的书等他做好清单之后明天来借。

大家手头还有借了没读完的书,自然不会吵着又继续借走,只不过见叶青彦今晚几次催自己回后罩房那边,都有些奇怪。

叶青彦板着脸道:“不要以为离考期还远,其实等你从书本里一抬头,就会发现时间怎么也不够用的。”

这话说的是要专心科举,实际是什么原因只有了解他的人才清楚。

宋知谦和王悦好笑地摇了摇头,便也出去了,顺手还捞走了正想去再找表妹说说话的刘学。

刘学今年还没满十七,第一次来府城,在这里只有叶青萝才是亲的,如今亲表妹来了心里热切踏实想多说说话,结果……

“考上童生才是真的,其他都是虚的。”宋知谦很现实地说道。

“考不考得上就十天见真章了,考完咋聊都有时间。”王悦善意提醒刘学。

今天三月十二已是入夜,三月二十天不亮就要进考场了。

一考三场,每场三个时辰,十几年前是两天一场,现在是可以早上进考场、四个时辰后就能出考场了。

休息一天再进入第二场考试。

也就是三月二十考第一场四书五经,三月二十一休息;三月二十二考第二场论 判,三月二十三休息;三月二十四考第三场策问。

三月二十五便开始陆续发榜,一共分为三榜,综合考生数量取一到三成上榜。

所以,除了头榜争锋,二榜就是保稳,三榜就看运气了。

但一般考完第二场也就大抵有数了,才有王悦那句十天见真章的话。

刘学被提醒也是神情一紧,顿时清醒了不少。

他在镇上与表妹见面的机会很多,只不过是表妹在镇上跑时他正忙着温书备考无暇去找她。

如今都在府城一个宅子里住着,再不济吃饭的时候也能遇见,怎么还因此忘记自己身在府城的任务了?

想到只有几天就考试了,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回去路上,刘学慢慢深呼吸着想要放缓情绪。

王悦见状自是一通安抚,又提醒了一些应试小经验。

如今科举比十几年前可要人性化多了,至少能考一天歇一天,而不是在考场死熬几天。

十几年前吃喝拉撒都在考场里,不说小隔间里简陋寒碜、伙食很差,就是茅厕那味儿……

若抽到臭号那就是阎王号,能活着出考场都是祖宗保佑,若还能上榜怕不是祖宗功德换来的。

自从十几年前发生过几次考场熬死考生的情况后,朝廷也有慢慢在改变科举制度和考场环境。

虽然这种变迁也需要各地商绅鼎力相助,但朝廷也会给予商绅子弟一定科举优势。

比如成绩在孙山之后的百名内,会保送上榜,在三榜后面增加预留名次。

当然这种名次会随着科举不断前进而有所收紧。

比如:考童生可以在百名之内,考秀才就在五十名之内,考举人在三十名之内,考会试在十名之内……剩下的都是酌情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