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 第113章 北方的凝视!苏联的权衡与出手

南京国民政府倾注资源大办航校、扩建炮校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也迅速传到了北方那个庞大的红色邻国。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握着他的烟斗,站在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中国的位置。来自共产国际和苏军情报部门的报告就放在一旁的桌上。

“蒋介石……他在试图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军队,特别是空军和防空力量。”

斯大林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身旁的伏罗希洛夫(国防人民委员)和莫洛托夫(外交人民委员)说话。

“是的,斯大林同志。”伏罗希洛夫接口道,“根据我们的分析,这主要是日军施加的巨大压力所致。蒋介石感受到了生存威胁,不得不做出反应。”

“这对世界反法西斯事业是有利的。”莫洛托夫从外交角度补充,“一个能有效抵抗日本的中国,将在东方极大地牵制日本的军力,使其无法北上进攻苏联,或南下与英美的冲突中投入全部力量。这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

斯大林缓缓点头,吐出一口烟圈:“但是,同志们,我们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蒋介石的本质,依然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是反动派。

他增强实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一旦他缓过气来,他手中的飞机大炮,第一个要对付的,很可能不是日本人,而是南方的中国**人。”

会议室里沉默了片刻。

这是苏联领导人一直以来的担忧:如何平衡“支持中国抗日(符合苏联战略利益)”与“支持世界革命(意识形态要求)”之间的关系。

“我们不能允许蒋介石轻易地消灭中国的革命力量。”斯大林最终做出了决断,

“那会使我们在东方失去重要的盟友和未来的可能性。但直接大规模援助红军,在当前形势下,风险过高,可能会彻底激化与蒋介石的矛盾,甚至将他推向日本。”

“那么,斯大林同志,您的意思是?”伏罗希洛夫询问。

“采取一种……隐蔽的、有限度的、但又关键的支持。”斯大林划定了原则,“让共产国际的渠道动起来。我们需要确保南方的同志们能够生存下去,并且,他们不能完全被蒋介石即将获得的新技术时代所抛下。”

“具体来说:”

1. 经费与物资援助: 通过秘密渠道,向**控制区提供一笔紧急外汇(通常是美元或黄金),以及一批无法自产的急需物资,

如无线电设备电池、高级西药(百浪多息等)、精密手术器械、特种钢材样本、少量炸药精炼原料等。这些物资将帮助红军维持最低限度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2. 技术资料转移: 这是关键。苏联方面会整理一批非最尖端、但远超中国国内水平的军事技术资料。

内容包括:

· 基础防空知识: 高射机枪的阵地选择、伪装技巧、对空射击诸元简易计算法、如何用普通机枪改装对空射击架。

· 炮兵技术: 简易测距法、间接射击的入门教程、炮弹保养与故障排除。

· 军工生产: 小型硫酸/硝酸制备的简化工艺流程、火药稳定剂的配方、简易引信的制作方法、金属热处理的基础要点。

· 可能还包括一些关于飞机识别、应对空袭疏散的科普性小册子。 这些资料将通过极其隐秘的交通线,送往中央苏区。

3. 人员培训: 邀请一小批经过严格审查的、忠诚可靠的**军事和技术骨干,以各种伪装身份,秘密进入苏联或在苏联控制的远东地区,接受短期的、针对性的培训。

内容可能包括无线电通讯、工兵爆破、基础机械维修等。但像飞行、高级炮术这类敏感项目,短期内可能性极低。

斯大林的算盘打得很精:既给了红军活下去的“营养”,又不给太多“利器”,避免其过早壮大刺激蒋介石,也避免技术过早扩散。

核心是“维持存在”和“播撒种子”,而不是“武装到牙齿”。

与此同时,在江西的中央苏区。

**、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同样在密切关注着外面的风云变幻。

“老蒋这次是下了血本啊。”朱德总司令看着简陋地图,语气沉重,“飞机、大炮、防空……这些东西一旦形成战斗力,我们未来面临的‘围剿’压力会空前巨大。”

周恩来点了点头:“是的。我们必须有所准备。一方面,要加紧筹款筹粮,扩大红军;另一方面,也要想办法了解甚至获取这些新技术。不能因为敌人强大我们就闭目塞听。”

正在这时,负责与共产国际联络的同志带来了好消息。

“苏联方面同意提供一批紧急援助!包括经费、药品,还有……一批技术资料!”

这个消息让指挥部的人们精神一振。

“技术资料?什么内容?”**敏锐地抓住了重点。

“主要是关于如何应对飞机轰炸、简易防空、还有一些基础的火炮和炸药知识。”

“太好了!”朱德一拍大腿,“这正是我们急需的!马上组织人翻译、学习!特别是防空知识,要尽快下发到各部队!蒋光头的飞机没来,日本人的飞机可是炸过我们根据地的!”

很快,一批用俄文写就的宝贵资料,通过秘密交通员历尽千辛万苦,送到了苏区。被服厂、印刷厂隐蔽的角落里,懂俄文的同志连夜翻译誊写。

这些资料虽然无法让红军立刻造出飞机高射炮,但却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供了应对空中威胁的具体方法,并在军工生产的一些关键环节上提供了思路,减少了自行摸索的时间和不必要的牺牲。

喜欢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