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劾章如雪
苏芷瑶带来的消息,如同冬日里第一片落下的雪花,预示着凛冽寒冬的正式来临。她离去时那担忧而无助的眼神,深深烙印在沈墨轩脑海中,也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此刻处境的险恶——他不再仅仅是一个需要应对王府威胁的医者或商人,而是已然沦为朝堂政治斗争中,被对手选中并推向前台的靶子。
汴京的舆论场,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对沈墨轩的质疑与非议愈演愈烈。那些原本只在茶肆酒坊间窃窃私语的流言,逐渐变得明目张胆,甚至开始出现在一些士子文人聚集的清谈场所。 “奇巧淫技”、“不务正业”、“结交匪类”、“蛊惑王爷”……一顶顶大帽子被编织出来,虽无实据,却在众口铄金中,不断玷污着他的名声。
沈墨轩被困在汴京的小院里,门外是王府的监视,门外是汹涌的暗流。他试图通过陈砚舟等有限渠道了解外界情况,但反馈回来的消息都不容乐观。保守派显然已经做足了准备,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便会发动致命一击。
这日清晨,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预示着某种不祥。沈墨轩正在院中踱步,思考着破局之策,忽然听到远处皇城方向,传来一阵低沉而肃穆的钟鸣——那是常朝开始的信号。
几乎就在钟声余韵尚未完全消散之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停在了小院门外。紧接着是激烈的争执声和衙役粗鲁的呵斥。
“砰!”
院门被猛地撞开,数名身着刑部公服、面色冷硬的衙役闯了进来,为首一名官员手持一份盖有朱红大印的公文,目光扫过面色沉静的沈墨轩,朗声宣读:
“奉上谕!现有御史台联名劾奏,举人沈墨轩身负功名,不思报效,行止不端,多有不法情事!着即由刑部、大理寺会同查办!涉案人等、相关产业,一律暂行看管查封,听候审查!沈墨轩,暂行圈禁此院,不得随意出入,随时候传!”
宣读完毕,那官员一挥手:“搜!所有文书、账册、往来信件,一律封存带走!”
如狼似虎的衙役们立刻开始在小院内翻箱倒柜,动作粗暴。沈墨轩没有反抗,只是冷眼看着。他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那雪片般的弹劾奏章,已然递到了御前,并且成功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他在被查封带走的部分文书中,瞥见那几位联名御史罗织的罪名时,心中依旧涌起一股冰冷的怒意。
那些罪名,条条骇人听闻,直指要害:
· “勾结江湖,结交匪类”:直指他与慕容惊鸿的关系,将其污名化为与来历不明、可能危害社稷的“江湖匪类”勾结。
· “操持贱业,有辱斯文”:攻击他作为举人却行商贾之事,是自甘堕落,玷污了读书人的清誉。
· “妄改祖制,蛊惑人心”:将他在龙泉改良青瓷工艺,污蔑为擅自改动传承已久的“祖制”,并以“点石成金”等噱头蛊惑窑工、扰乱地方。
· “借奇巧淫巧,大肆敛财”:将他凭借技术革新获得的财富,歪曲为利用“奇巧淫巧”不择手段敛取不义之财。
· “暗蓄私兵,意图不明”:这一条最为阴毒!将他组织船队探索海外的“商屯”行为,隐射为暗中积蓄武力,其心叵测,直接触及了皇权的逆鳞!
每一项罪名,若被坐实,都足以让他身败名裂,甚至掉脑袋!这已不仅仅是政治攻击,更是欲将他置于死地的构陷!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开。钱塘商盟在汴京的货栈首先被贴上封条,管事伙计被驱散问话。紧接着,位于杭州的钱塘商盟总部,以及沈墨轩名下几处与青瓷贸易、海船相关的产业,也陆续接到了地方官府的查封令。
一时间,商盟内部人心惶惶。周掌柜、李掌柜等人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却束手无策。那些刚刚依附商盟不久的中小商人,更是惊恐万分,纷纷开始与商盟切割,生怕被牵连。原本蒸蒸日上的商盟事业,瞬间陷入了停滞与混乱。
沈墨轩被变相软禁在小院中,与外界的联系几乎被完全切断。他只能从负责看守他的、态度相对缓和的一名老衙役口中,偶尔听到一些零碎的消息。
“沈举人,唉……”老衙役叹着气,“外面都传疯了。听说杭州那边,您的库房、船坞都被封了,伙计们也被盘问得厉害。这阵仗……不小啊。”
沈墨轩沉默地听着,面色平静,但紧握的指节却微微发白。他知道,这是对手在利用官方力量, systematically(系统性地)摧毁他的经济基础,孤立他的社会关系,从精神和物质上双重施压,要让他彻底失去反抗能力。
皇帝下旨“彻查”,看似公允,但在保守派势力占据上风的情况下,这“彻查”的过程和结果,恐怕早已被预设。他现在就像是被困在蛛网上的飞虫,挣扎得越厉害,缠绕得越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