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疑云重重
扁舟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靠岸,并非返回之前的马车所在,而是抵达了上林湖另一侧一个更为偏僻的渔村。秦昭雪显然早有安排,一名沉默寡言、渔夫打扮的老者接待了他们,将他们安置在一间临水而建、毫不起眼的木屋内。
屋内陈设简陋,却干净整洁。秦昭雪处理了一下手臂上不算深的伤口,敷上随身携带的金疮药,动作熟练,眉头都未曾皱一下。沈墨轩则借着油灯的光芒,再次将那片金属碎片与秦昭雪出示的半张残图放在一起,结合脑海中纷繁的线索,苦苦思索。
“异星石……夜泛微光……质坚而脆……入釉可得天青异色……”他反复咀嚼着那本失窃笔记上的描述,手指摩挲着金属碎片那非比寻常的质地与纹理,一个在前世看来极为寻常、在此世却堪称惊世骇俗的念头,逐渐清晰起来。
“秦姑娘,”沈墨轩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推断的光芒,“或许,我们都想错了方向。这‘异星石’,可能并非地底所生的寻常矿物。”
秦昭雪包扎的动作微微一顿,看向他:“何出此言?”
“你看这碎片,”沈墨轩将碎片举起,对着灯光,“其质地之坚,远超已知任何金属,纹理天成,非人力所能锻造。笔记言其‘夜泛微光’,某些特殊物质,确实能在黑暗中自行发出微弱光芒。而‘异星’二字……或许并非比喻,而是直指其来源!”
秦昭雪冰雪聪明,立刻捕捉到了他话中的含义,清冷的眸子里瞬间迸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你的意思是……天外之物?!”
“不错!”沈墨轩重重颔首,“我怀疑,这所谓的‘异星石’,极可能是一种自天外坠落之物——陨石!或者说,是某种陨石中含有的特殊金属或矿物!”
他结合前世的科学知识解释道:“天外陨石,其成分与地上矿物迥异,常含有世间罕见的金属元素。这些特殊的元素,在高温窑火中,完全可能激发出前所未见的釉色效果,这或许就是唐代匠人偶然得到并烧制出绝世秘色瓷的真正原因!而其后失传,正是因为那批特定的陨石耗尽,后人再难寻觅!”
他指着那半张残图上的奇特符号与线条:“这些,或许并非随意绘制,而是记录了某种天象,或者……那陨石坠落的方位、轨迹,乃至其本身蕴含的某种能量规律!这金属碎片上的纹路与残图契合,更佐证了它们本属同源!”
秦昭雪怔怔地听着,沈墨轩这番“天外来说”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仔细推敲,却完美地解释了为何“异星石”如此独特、为何秘色瓷后世无法复制、为何那本笔记和这残图都透着一种超越时代的诡异!这比她家族历代在地底寻找的思路,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却更接近真相的突破!
“若真如此……”秦昭雪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寻找的范围,便可大大缩小!只需查询历代天象记载,寻找那些关于‘星陨如雨’、‘荧惑守心’伴有异象,尤其是可能坠落在吴越之地(江浙一带)的记录!再结合这残图可能指示的方位……”
“正是!”沈墨轩眼中精光闪动,“我们可以尝试将残图上的符号与已知的星图对应,或者将其视为一幅隐晦的地图,结合古籍中关于异常天象和不明坠落物的记载,交叉比对,或能划定一个可能的区域!”
两人顿时忘记了疲惫,也暂时将“王爷”的威胁抛在脑后,全身心投入到这跨越千年的解谜之中。秦昭雪凭借家族世代积累的、关于古代天象和地方志的庞杂知识,沈墨轩则运用其超越时代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对着那半张残图和有限的线索,开始了艰难的破译。
他们向那老渔夫借来了纸笔,秦昭雪凭记忆默写出家族典籍中提及的几条可能与“异石”降落相关的模糊记载,沈墨轩则尝试将残图上的线条与江南的地理脉络进行比对。
时间在紧张的推算中悄然流逝,窗外天色渐明,又渐渐再次暗下。油灯被再次点燃。
“……《越绝书》残卷曾提一句,‘周敬王时,有星坠于会稽之野,光耀昼夜,土人得异石,色如靛青’……会稽,便是如今的绍兴一带,与上林湖相距不算太远。”
“再看这残图左上角的这组符号,其指向……若以紫微垣为参照,似乎偏向东南……结合江南水系图,这个方向……似乎是天台山、四明山余脉延伸至沿海的区域……”
一个个可能性被提出,又被否定,范围在反复的论证与排除中逐渐缩小。那奇特的金属碎片被他们反复观摩,其沉重的质感、冰冷的触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来自遥远星海的秘密。
终于,在第二天的深夜,沈墨轩用笔在一张简陋的手绘区域图上,圈出了一片不算太大,但目标明确的范围。那是一片覆盖了天台山脉东北麓、延伸至慈溪、镇海部分沿海区域的带状地带。
“如果我们的推测没错,古籍记载并非完全虚妄,残图的指向也有一定依据,”沈墨轩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却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那么,当年那批可能造就了秘色瓷传奇的‘异星石’,最有可能坠落的区域,就在这一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