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94章 帝心默许新学盛,寒门俊才露峥嵘

朝堂之上,那场由魏征怒发冲冠引燃、围绕李泰《论教化之本》展开的思想飓风,在激烈的碰撞与交锋后,并未如一些人期望或担忧的那样,形成一纸盖棺定论的裁决。太极殿内余音散去,重归肃穆,只留下无形的裂痕与无声的激流在群臣心中涌动。皇帝陈默(李世民)高踞龙椅,全程未置一词,如同深海般难以测度。他冷眼旁观着魏征引经据典、以新政累累硕果为矛,将保守派“重道轻器”、“空谈误国”的论点驳斥得体无完肤;也看着以孔颖达为首的部分老臣,面红耳赤地维护“圣贤之道”的纯粹性,视“格物”如洪水猛兽。帝王沉默的威压,让这场论战最终没有走向失控,却也未能消弭根本的分歧。

然而,帝王的沉默,有时比雷霆万钧的旨意更具力量。

数日后,当朝会再次开启,一份由内侍省总管亲自宣读的圣旨,如同投入暗流漩涡中的定海神针,瞬间平息了所有喧嚣,也昭示了天心所向:

“门下:侍中魏征,忠贞体国,公心谋事。前于朝议,据实陈情,正本清源,深合朕意。特赐帛百匹,金百两,以彰其直节公心。钦此。”

旨意宣读完毕,满殿寂静。嘉奖魏征!这看似是对其个人品格的肯定,实则是对他在那场惊天辩论中维护新学、强调“经世致用”立场最明确的背书!那些原本因魏征激烈言辞而捏了一把汗的新学派官员,心中巨石落地,脸上难掩振奋。而保守派大臣们,则面色微变,心知肚明。

紧接着,第二道旨意紧随而至:

“贞观学宫格物院、医学馆,自设立以来,授业精勤,育才有方。活字之术,广布圣教;格物之器,利国惠民;岐黄新法,活命解厄。成效斐然,朕心甚慰。着即拨付内帑白银十万两,专项用于:扩建格物院工坊,增置器械;增建医学馆诊室、药圃,延聘名医教习;广购典籍图册,充实馆藏。务求规模宏敞,规制完备,以广育实学良才,惠泽天下苍生!钦此!”

十万两白银!内帑拨款!扩建!延聘!充实!

这道旨意,字字千钧,比任何慷慨激昂的辩论都更有说服力!它没有直接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没有点明支持哪一方观点,却用最实在、最有力的方式,为新学的大本营——格物院和医学馆,注入了澎湃的生机与无上的荣宠!皇帝的“默许”,在此刻化作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和清晰无比的政策导向!

圣旨的余波如同海啸般席卷了贞观学宫。当消息传至,格物院内,工匠们敲打铁砧的声音似乎更加铿锵有力;医学馆中,研磨药材的学子们眼神更加专注明亮。尤其是那些出身寒微的学子,听闻此讯,无不激动得热泪盈眶。皇帝陛下的支持,如同穿透厚重阴云的阳光,照亮了他们原本狭窄的上升通道,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在这座由陛下亲手缔造的殿堂里,只要你有真才实学,无论出身,皆能获得尊重与机会!

很快,学宫迎来了首次季考放榜的日子。明德堂外的告示墙前,人头攒动,气氛紧张而热烈。榜单按照科目张贴:经义、策论、算学、格物基础、农学概要。

不出所料,在“经义”与“策论”这两项传统强项上,榜单前列的名字,大多出自崔、卢、郑、王等世家大族。他们深厚的家学渊源和自幼的名师指点,在引经据典、阐述微言大义上,依旧占据着明显优势。崔明远博士捻着胡须,看着榜单上崔氏子弟的名字,脸上勉强维持着一丝矜持的满意。

然而,当众人的目光移向“算学”、“格物基础”、“农学概要”的榜单时,场面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算学甲等第一名:马周(山东曹州)!”

“算学甲等第二名:赵实(关中农家子)!”

“算学甲等第三名:……”

算学榜单前十名,竟有八人是籍籍无名的寒门子弟!他们的名字,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破了世家垄断学术高地的神话!

“格物基础甲等:赵实(关中农家子)!”

“农学概要甲等:孙河(淮南屯田吏之子)!”

在格物基础(涉及杠杆、滑轮、浮力、基础物质特性等)和农学概要(结合占城稻种植、农具改良等实际知识)这些新设的、注重实践与逻辑的科目上,寒门学子展现出了惊人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那个叫赵实的农家子弟,甚至在格物基础考试中拿了满分!他面对同窗的惊叹,只是憨厚地挠挠头:“俺…俺就是觉得,那些杠杆滑轮的道理,跟俺爹使唤的耧车、水车差不多,琢磨琢磨就明白了…”

榜单之下,寒门学子们围拢在一起,看着自己或同窗的名字高悬前列,激动得满脸通红,互相捶打着肩膀,压抑着欢呼。这是他们凭自身才智和努力赢得的荣耀!是对那些轻视目光最有力的回击!

“看!马周兄又是算学魁首!”

“赵实兄弟厉害啊!格物基础竟能拿满分!”

“谁说寒门无俊才?这新学问,就是咱们的登天梯!”

他们扬眉吐气,信心倍增。而一些围观的世家子弟,看着榜单上那些刺眼的、陌生的寒门名字,脸上的矜持与优越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惊愕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他们引以为傲的经学底蕴,在新知识、新思维的考核面前,似乎失去了绝对的光环。崔明远博士看着“格物基础”榜首赵实的名字,再想想自己课堂上对此子的忽视,脸色变得极为复杂,最终只是重重地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新旧之争,寒门与世家的角力,在贞观学宫这片象征着帝国未来的土地上,并未因一次朝堂论战而终结。然而,皇帝那无声却重逾千钧的支持,以及这次季考榜单所展现的、寒门学子在新兴领域迸发出的耀眼光芒,都清晰地预示着:胜负的天平,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向着开放、务实、唯才是举的方向,发生着深刻而不可逆转的倾斜。一股崭新的力量,正在这“默许”的阳光下,破土而出,势不可挡。而远在西南的松州城下,战争的烽烟正浓,一场检验新式军械与帝国兵锋的实战,即将为这场思想领域的变革,增添一个铁与血的注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