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353章 岭南奏报遇灾荒,太子统筹解民忧

岭南因连日暴雨引发洪涝,粮食歉收,百姓流离失所,地方官员奏报至长安。李恪主动请缨统筹救灾,制定 “调粮、疏洪、补种” 三策,协调户部调运粮食、工部派工匠疏洪、农桑院提供稻种,同时派百骑司暗探随行,防止 “影先生” 势力趁机煽动灾民作乱,成功缓解岭南灾情,展现出色的统筹能力。

初夏的长安本该是晴空万里,可来自岭南的急报却让东宫书房内的气氛变得沉重。李恪手持岭南节度使陈政的奏疏,指尖在 “珠江水位暴涨”“农田淹没三万余亩”“灾民五万余” 等字句上反复摩挲,眉头紧锁。奏疏末尾还提及,部分灾民因断粮聚集在州府外哭诉,已有不明身份者在人群中散布 “官府不管百姓死活” 的言论,局势隐隐有失控迹象。

恰逢李世民在太极殿召集大臣商议政务,李恪立刻带着奏疏前往。当他将岭南灾情禀报完毕,殿内顿时陷入沉默。户部尚书忧心忡忡地出列:“启禀陛下、皇太子,关中与河东的粮库虽有储备,但岭南路途遥远,需经长江转珠江水运,沿途多急流险滩,若遇汛期余波,至少需半月才能抵达。且洪涝过后农田泥泞,补种作物需适配的早熟品种,农桑院的稻种调运也需时间,恐难解燃眉之急。”

“半月太久,灾民等不起!” 李恪上前一步,躬身请命,“儿臣愿以赈灾总管之名,前往岭南统筹救灾。一来可现场调度各方资源,缩短决策时间;二来能安抚灾民情绪,防止别有用心者趁机作乱。儿臣恳请陛下准许调动户部十万石粮食、工部两百名工匠、农桑院五千斤早熟稻种,再派百骑司五十名暗探随行,确保救灾与防患两不误。”

李世民看着李恪眼中的坚定,又想起他此前处理漕运案的果断与周全,当即颔首:“朕准你所请!你可节制岭南所有军政官员,若遇紧急情况,可先决断后奏报。切记,救灾首要在安民,既要解百姓燃眉之困,也要防暗敌趁机生事。”

三日后,李恪率领救灾队伍从长安启程。为节省时间,他下令先乘铁道车厢至洛阳,再转乘提前备好的官船沿长江南下。沿途州县接到他的传令,早已在码头备好粮草与替换的船只,队伍几乎没有停留,日夜兼程。原本需二十日的路程,竟只用十日便抵达岭南节度使驻地广州。

船刚靠岸,李恪便看到码头上挤满了面带菜色的灾民,陈政正带着几名官员焦急地维持秩序。“太子殿下!您可算来了!” 陈政快步上前,声音带着疲惫,“如今广州城内的存粮仅够支撑三日,城外已有灾民因饥饿晕倒,更有甚者开始抢夺粮铺,若再不控制,恐生大乱!”

李恪没有时间寒暄,立刻在广州府衙召开紧急会议,将 “调粮、疏洪、补种” 三策逐一部署:“第一,调粮需分两步走 —— 先打开广州府库,将现存粮食按人均每日两升的标准,在城外设立十个粥棚,确保灾民今日便能吃上热粥;随后命户部官员带领船队,分三路将十万石粮食运往受灾最严重的端州、康州、封州,每路配备十名百骑司暗探,严防粮食运输途中被截留或煽动者破坏。”

“第二,疏洪排涝刻不容缓。” 李恪转向工部工匠头领,“你即刻带领工匠勘察珠江沿岸河堤,优先加固广州至端州段的薄弱处;同时组织灾民开挖临时排水沟,将农田内的积水引入珠江支流。凡参与疏洪的灾民,每日除粥棚供应外,额外发放半升粮食作为补贴,既能加快进度,也能稳定人心。”

“第三,农桑院的官员需提前筛选稻种。” 李恪最后看向农桑院随行官员,“将五千斤早熟稻种按受灾区域人口分配,派农技人员前往各州县,待洪水退去后,指导灾民翻耕土地、补种作物。务必告知百姓,此稻种只需两个月便可成熟,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部署完毕,各路人马立刻行动。李恪则亲自前往城外粥棚巡查,只见灾民们正有序排队领取米粥,百骑司暗探混在人群中,密切关注着异常动向。一名老妇人捧着盛满米粥的粗瓷碗,颤巍巍地走到李恪面前,泪水直流:“太子殿下,您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前几日我家孙儿都快饿死了,若不是您送来粮食,我们祖孙俩早就不在了!”

李恪扶起老妇人,温声道:“老人家放心,朝廷定会帮大家渡过难关。洪水退去后,咱们还能补种庄稼,日子很快会好起来的。” 他的话如同定心丸,让周围的灾民们纷纷放下心来,原本躁动的气氛渐渐平静。

然而,危机仍在暗处。第三日清晨,百骑司暗探匆匆向李恪禀报:“殿下,端州粥棚外有几名黑衣人散布谣言,说朝廷的粮食只够供应十日,还说珠江堤坝即将溃决,要灾民们去抢夺州府粮仓,否则都会淹死饿死!”

李恪眼神一冷:“果然是‘影先生’的人在作祟!你立刻带二十名暗探前往端州,将那几名黑衣人抓获,务必查清他们的幕后指使;同时命端州官员当众宣布,朝廷后续还有粮食陆续运到,堤坝也已加固完毕,揭穿谣言,稳定民心。”

暗探领命后迅速出发,半日便将三名黑衣人抓获。经审讯,三人果然是 “影先生” 麾下的 “影使”,受令趁灾荒煽动灾民作乱,企图制造混乱,趁机在岭南安插势力。李恪当即下令将三人押解至长安,交由大理寺审理,同时命百骑司加强对各受灾州县的巡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在李恪的统筹调度下,岭南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十日后果,第一批粮食顺利运抵端州、康州等地;半月后,珠江水位逐渐下降,农田积水基本排尽,灾民们开始翻耕土地,补种早熟稻种;一个月后,岭南各地的粥棚陆续减少,灾民们纷纷返回故里,重建家园。

当李恪将岭南灾情缓解的奏报传回长安时,李世民正与阎立德查看铁道延伸规划图。看到奏报,李世民欣慰地对阎立德说:“恪儿此次救灾,既解了百姓之困,又防了暗敌之乱,统筹调度滴水不漏,这份能力,足以担起大唐未来的重任了。”

而远在岭南的李恪,站在刚补种完稻种的农田旁,看着嫩绿的秧苗在阳光下舒展叶片,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救灾只是暂时的,要让岭南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还需推动当地发展 —— 或许,未来可以将铁道延伸至岭南,让这里的物资与中原更快流通,让盛世的光芒,真正照耀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