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342章 漕运积弊 太子暗查

朝会结束后,李恪回到东宫书房,并未因首次主持朝会的顺畅而放松警惕。他坐在案前,反复翻阅陕西转运使呈递的漕运奏疏,指尖在 “疏浚河道需民力五千”“粮船滞留渭南” 等字句上停留许久,眉头渐渐拧紧 —— 此前朝会上,转运使的汇报看似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可细想之下,却有诸多疑点:渭水秋季水位下降并非特例,为何今年粮船滞留情况格外严重?调用五千民力疏浚河道,所需工钱与物资拨付,在户部的账目中竟无详细记载;更重要的是,魏王李泰此前主导漕运新政时,曾宣称 “优化漕路,降低损耗”,可从近期奏报来看,漕运效率不仅未提升,反而问题频发。

“殿下,您在看漕运的奏疏?” 东宫属官王参军见李恪神色凝重,轻声问道。王参军曾在户部任职多年,熟悉漕运流程,是李恪特意招揽的得力助手。

李恪点头,将奏疏递给他:“你看这份奏报,是否觉得有异常?魏王主导漕运新政两年有余,为何漕运仍问题不断?”

王参军接过奏疏,仔细翻阅片刻,脸色也渐渐严肃起来:“殿下明察。臣在户部时便察觉,魏王的漕运新政虽表面光鲜,实则账目混乱。就拿渭水漕运来说,往年损耗率约一成,新政后却宣称降至七成,可实际粮船到港时,损耗往往仍超一成,其中差额去向不明。只是当时魏王势大,无人敢深究。”

李恪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看来这漕运之中,藏着不少猫腻。你即刻联络东宫的三名掌事,再加上此前暗中投靠的前度支司主事张大人 —— 张大人曾因反对魏王新政被排挤,对漕运账目尤为熟悉,让他牵头,绕开漕运衙门的人,秘密核查渭南至长安段的漕运账目,重点查损耗记录、民力工钱发放与物资采购明细。另外,派可靠之人走访滞留的漕丁与沿河商户,了解真实情况,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臣遵旨!” 王参军躬身领命,立刻下去安排。

三日后,秘密核查的初步结果陆续呈至东宫。张大人带着东宫属官,在一处废弃的粮库中找到了漕运衙门的备用账目,账目上的记录与呈给朝廷的奏报截然不同 —— 朝廷奏报称 “渭南粮船损耗率一成”,备用账目中却记载着 “实际损耗仅六成,剩余四成以‘霉变’‘落水’为由虚报,粮食被转卖至黑市”;调用民力的工钱,朝廷拨付的是每人每日五十文,可账目中实际发放的仅三十文,差额被漕运衙门的官员与地方豪强瓜分;甚至连疏浚河道的物资采购,也存在 “以次充好” 的问题,本该用优质木料修缮漕闸,实际用的却是劣质杂木,多处漕闸已出现松动,却被隐瞒不报。

与此同时,走访漕丁与商户的属官也带回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 漕丁们诉苦,每次运输粮食,都要被漕运衙门的小吏勒索 “过闸费”,若不缴纳,便故意拖延放行时间,导致粮船滞留;沿河的粮商则透露,渭南一带的漕运物资买卖,早已被以漕运使赵大人为首的一伙人垄断,他们以低价收购漕运中 “虚报损耗” 的粮食,再以高价卖给百姓,利润丰厚,却从未向国库缴纳分文。更可怕的是,这伙人还与地方豪强、甚至部分禁军将领有勾结,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凡是试图反抗或揭发的人,轻则被排挤打压,重则离奇失踪。

李恪看着桌上的核查报告,脸色愈发沉重。他原以为漕运问题只是个别官员的贪腐,却没想到竟是如此庞大的利益集团在背后操控 —— 从漕运衙门的官员到地方豪强,再到部分军方人员,环环相扣,利益交织,几乎垄断了关中地区的漕运命脉。而这一切,都是在魏王李泰主导漕运新政期间形成的,李泰虽已被废,但这个利益网络并未瓦解,依旧在侵蚀着国库,损害着百姓利益。

“殿下,这漕运利益集团势力庞大,且牵扯甚广,若是贸然整治,恐怕会引发动荡。” 王参军忧心忡忡地说道,“尤其是他们与禁军将领有勾结,万一……”

李恪抬手打断他,眼中却没有丝毫退缩:“越是牵扯广,越是要整治!漕运是关中的生命线,关系到长安的粮价稳定与百姓生计,若任由这伙人继续作祟,不仅国库会被掏空,百姓也会怨声载道,大唐的根基都会受到动摇。”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目光坚定,“这是我就任太子后的第一个重大考验,也是必须跨过去的坎。若是连漕运的积弊都无法清除,日后如何治理整个大唐?”

他转身看向王参军,语气沉稳地吩咐:“你让张大人继续深挖账目,找出利益集团的核心人员与勾结证据;同时,秘密联络百骑司,让他们协助调查禁军将领与漕运集团的勾结情况,务必掌握确凿证据。此事需谨慎,不可泄露半点风声,待证据确凿后,再奏请父皇,联合户部、刑部与大理寺,一举铲除这个利益网络,还漕运一个清明,还百姓一个公道!”

“臣遵旨!” 王参军见李恪态度坚决,心中的担忧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敬佩 —— 皇太子不仅有敏锐的洞察力,更有直面危机的勇气与担当,如此,大唐的未来可期。

东宫书房的烛火彻夜未亮,李恪对着漕运舆图与核查报告,仔细梳理着利益集团的脉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知道,这场整治漕运积弊的斗争,注定艰难重重,但为了大唐的盛世,为了天下百姓,他必须迎难而上,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也绝不退缩。而这场斗争的结果,不仅关乎漕运的未来,更关乎他作为皇太子的威望,关乎大唐江山的长治久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