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309章 双王捷报 朝野对比

晨光刚漫过太极殿的案几,两份封漆急报便先后递到李世民面前。左侧那份来自北疆,绢布封套上印着 “捷报” 二字,边角还沾着些许塞北的沙尘;右侧那份来自安西,红色封皮透着紧迫,墨迹未干的 “大食东进” 四字,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李世民先翻开北疆捷报,李恪的字迹刚劲利落,将云州平叛的经过写得清晰明了:察觉守将通敌、暗中布局擒获细作、当机立断斩叛将、率精骑大破突厥别部,最后附上 “云州防务已重整,边民归乡,部族臣服” 的结语。字里行间满是临机决断的将帅之气,连随报附上的突厥俘虏名册与城防调整图,都透着严谨细致。李世民指尖划过 “大破突厥,斩敌千余” 的字句,嘴角不自觉露出一丝赞许 —— 这孩子总能在边地创造惊喜,用实打实的军功证明自己。

可当他翻开安西急报,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安西都护郭孝恪在奏疏中急报:大食军队已攻陷吐火罗两座城池,吐火罗王退守都城求援,西域诸国恐慌加剧,疏勒城邦已暗中与大食接触,请求 “中立”;而负责统筹西域粮草调度的官员,正是李泰举荐的柴家子弟,却因 “计算失误” 导致粮草延误十日,险些引发安西驻军哗变。虽未明言指责李泰,却也间接暴露了其主导的内政调度在危机面前的短板。

两份急报并列案头,像一面镜子,照出两位皇子的截然不同:李恪在北疆冲锋陷阵,以军功平定边患,为帝国稳固疆土;李泰则在京师主持内政,却在西域粮草调度上出了纰漏,面对大食东进的危机,未能拿出有效应对之策。“一文一武,一内一外啊。” 李世民轻声感叹,心中对储位的考量又多了几分重量。

这份对比很快在朝堂上下传开。退朝后,官员们三三两两聚在宫门外议论,声音压得极低,却难掩倾向性:“吴王在云州雷霆平叛,不仅斩了叛将,还打怕了突厥,这军功可不是纸上谈兵能比的。”“魏王主持内政确实有条理,可如今大食都快打到吐火罗了,粮草还能出岔子,可见应对危机还是差了点魄力。”“眼下四方未靖,北疆要防匈奴,西域要挡大食,正是用武之时,军功自然更显眼些 —— 当年陛下不也是靠军功打下的江山?”

这些议论像风一样吹进魏王府,李泰正与属官崔枢商议如何改进漕运制度,听闻后手中的笔 “啪” 地落在纸上,墨汁晕开一大片。“军功耀眼?” 他冷笑一声,语气中满是不甘,“不过是运气好,恰逢云州有叛贼可平!若让他来统筹西域粮草,未必能比柴家子弟做得好!”

崔枢连忙上前劝慰:“殿下息怒。朝臣议论虽偏向吴王,却也只是暂时 —— 吴王虽有军功,却远离京师,朝中根基远不如殿下。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扭转舆论,让陛下与群臣看到殿下的能力,尤其是在军方的影响力。”

李泰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焦躁。他知道崔枢说得对 —— 储位之争不仅是朝堂博弈,更需军方支持。此前他靠联姻柴家拉拢了部分军方势力,可柴家子弟在西域粮草调度上出了差错,已让部分将领心生不满;如今李恪再立军功,军方对其的认可度必然提升,若不尽快补救,自己在军方的根基恐会动摇。

“立刻备车,去柴府。” 李泰起身整理衣袍,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要亲自见柴家叔父,商议如何稳固军方关系。”

柴府书房内,李泰与柴家宗主柴哲威相对而坐。听闻李泰的担忧,柴哲威捻着胡须沉吟道:“殿下放心,西域粮草之事只是意外,那名子弟已被我召回问责,不会影响柴家在军方的信誉。只是吴王军功日盛,军中老将如李靖、李积虽未明言,却难免心生赞许,需想办法让他们看到殿下对军方的重视。”

“叔父有何良策?” 李泰急忙问道。

“陇右节度使近日上奏,请求朝廷拨款修缮边镇堡垒,此乃良机。” 柴哲威缓缓道,“殿下可主动请缨,负责此事 —— 亲自前往陇右视察堡垒,拨款时多向军方倾斜,再赏赐些军械、粮草,既能展现殿下对边军的体恤,又能与陇右将领建立联系。另外,下月是柴家先祖忌日,可邀请军中柴家出身的将领回长安祭拜,殿下亲自出席,彰显与柴家的紧密关系,让他们明白,支持殿下,便是支持柴家,亦是支持军方的利益。”

李泰眼前一亮,连忙点头:“此计甚妙!我明日便上奏陛下,请求前往陇右督办堡垒修缮之事。另外,叔父可暗中联络军中旧部,就说我已向陛下提议,日后边军的军械更新、粮草补给,可由柴家牵头与工部、户部协调,确保优先供应边军。”

柴哲威闻言,眼中闪过赞许:“殿下此举,定能赢得军方好感。只要军方不偏向吴王,殿下的储位便稳如泰山。”

从柴府出来时,天色已暗。李泰坐在马车中,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中的焦虑渐渐消散。他知道,李恪的军功虽耀眼,却也只是 “一时之胜”;而自己在朝中的根基、士族的支持,再加上柴家助力下的军方关系,才是长久之道。只要能在陇右之行中稳住军方,即便李恪再立军功,也难以撼动自己的储位根基。

太极殿内,李世民看着案头李泰刚递上的 “请求前往陇右督办堡垒修缮” 的奏疏,又想起北疆捷报中李恪的身影,心中泛起一阵复杂。朝臣的议论、李泰的动作、李恪的军功,像无数根线,缠绕着储位之争的核心。他知道,这场围绕 “文治” 与 “武功” 的博弈,不会因一时的急报而结束,反而会因四方未靖的局势,愈发激烈地持续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