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299章 送别恪儿 帝心怅然

暮春的灞桥,柳丝如帘,随风轻拂。李世民身着常服,立于桥头的青石栏杆旁,身后只留两名贴身内侍,其余随行官员皆被远远遣开——他特意避开朝堂的送别仪式,要以父亲的身份,为即将远赴北疆的李恪送行。

不多时,远处传来清脆的马蹄声。李恪身着银灰色轻便铠甲,腰悬长枪,胯下是李世民赐予的宝马“踏雪”,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虽带着离京的沉静,却难掩少年将军的英气。看到桥头立着的父亲,他立刻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单膝跪地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上前一步,亲手将他扶起,指尖触到儿子铠甲上微凉的金属,目光不自觉地扫过他肩头——那里还留着东征时被高句丽箭矢划伤的浅疤,虽已愈合,却仍在阳光下隐约可见。想起李恪这些年的经历:少年从军,驻守安州时平定地方叛乱,东征时阵斩泉盖苏文,立下赫赫战功,却因出身遭人猜忌,被卷入储位之争,如今还要以“巡边”之名远离京师避祸,一股愧疚与怅然涌上心头。

“起身吧,此处无外人,不必多礼。”李世民的声音比往日温和许多,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沙哑。他抬手拂去李恪铠甲上沾染的尘土,动作轻柔,全然没有了帝王的威严,只剩父亲对儿子的疼惜,“此去北疆,路途遥远,那边不比长安,四月还会落雪,夜晚更是苦寒,你自幼在长安长大,需多备些御寒衣物,莫要冻着。”

李恪心中一暖,眼眶微微发热。自他成年后,父皇便鲜少这般流露温情,多是朝堂上的君臣之礼、议事时的严苛指点,此刻这般细致的叮嘱,让他想起儿时父皇教他骑射的场景——那时父皇还未登基,常牵着他的手,在府中的演武场教他拉弓,语气也是这般温和。“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已让亲卫备好御寒的狐裘与炭火,父皇不必担忧。”

李世民点点头,目光落在他腰间的长枪上,又道:“北疆虽无大规模战事,却有小股匈奴骑兵袭扰,你性子刚直,遇事容易亲力亲为。但此次你是‘巡边大使’,重在考察防务、宣慰将士,而非冲锋陷阵。切记,勿要亲冒矢石,你的安危,比一时的战功更重要。”

这番话里的维护之意,李恪听得真切。他知道,父皇不仅是在叮嘱他保重,更是在暗中为他撑腰——若北疆将领敢因他“避祸”的身份轻视他,或是让他陷入险境,便是违逆了父皇的心意。他再次躬身,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儿臣明白,定不会辜负父皇的嘱托,既守护好北疆,也守护好自己。”

“朝中之事,自有为父。”李世民又补充道,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在北疆安心办事,不必挂念长安的纷争。若有人敢在背后非议你,或是借机生事,为父自会为你主持公道。”这句话,像是一颗定心丸,彻底打消了李恪对长安的顾虑。

李恪深深叩首,额头触到冰冷的桥面:“儿臣谢父皇体恤!此去北疆,定不负父皇所托,查清防务实情,安抚好将士与边民,为大唐守住北疆门户!”

起身时,天边已泛起淡淡的霞光。李恪知道不能再耽搁,翻身上马,勒住缰绳,对着李世民深深行了一礼:“父皇保重,儿臣去了!”说罢,双腿一夹马腹,“踏雪”发出一声长嘶,载着他朝着北疆的方向疾驰而去。

马蹄声渐渐远去,扬起的尘土在晨光中消散,李恪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灞桥尽头的官道上。李世民仍独立桥头,望着儿子离去的方向,久久没有挪动脚步。柳丝拂过他的肩头,带着春日的暖意,却吹不散他心中的复杂情绪。

他想起昨夜抚摸那块金属碎片时,对现代世界的渴望;想起李恪刚才感动的眼神,想起这个儿子从小到大的懂事与忠诚——这份血脉相连的亲情,这份身为父亲的责任,像一根无形的线,紧紧缠绕着他的心脏。原本因“时空之门”而逐渐坚定的“归途”之心,在这一刻,又动摇了一分。

“罢了,罢了。”李世民轻声叹息,转身缓步走下灞桥。阳光透过柳丝洒在他身上,却照不透他眼底的犹豫——或许,在做出最终抉择之前,他还需要更多时间,去守护这份难以割舍的亲情,去守护这个他亲手缔造的大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