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298章 恪请巡边 暂避锋芒

清晨的吴王府,露水滴落在庭院的青石板上,泛起细碎的声响。李恪身着素色长衫,正对着案上的北疆舆图沉思——西域乱局虽暂时分散了朝堂对储位之争的注意力,但长安城内的暗流从未停歇,李泰借推荐将领之机进一步拉拢军方,山东士族对其“守成文主”形象的推崇也日甚一日,自己留在京师,终究是各方势力紧盯的焦点。

“殿下,该上朝了。”亲卫轻声提醒,打断了李恪的思绪。他抬手将舆图收起,指尖在“云中”“定襄”等北疆重镇的名字上轻轻划过,一个念头渐渐清晰——与其在长安卷入无休止的纷争,不如主动请缨前往边地,既能远离是非,也能为大唐再尽一份力。

太极殿的朝议刚结束,李恪便捧着早已写好的奏折,独自留在殿中求见李世民。“儿臣叩请父皇,准儿臣前往北疆,代父皇巡视边镇,宣慰将士!”他躬身行礼,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错辨的恳切,“近日听闻北疆匈奴部落虽无大规模异动,却常有小股骑兵袭扰边境,边民与将士皆受其扰。儿臣愿以‘巡边大使’之名,前往云中、定襄等地考察防务,安抚边民,同时将北疆实情带回长安,为父皇决策提供参考。”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落在李恪身上。他清楚儿子的心思——所谓“巡边”,既是真心为国分忧,也是明智的避祸之举。李恪留在长安,始终是李泰集团忌惮的目标,此前的流言风波便是明证,若继续留在京师,难保不会再有新的构陷;而让他前往北疆,既能让其远离长安的是非漩涡,也能借其军功威望稳定北疆军心,更能缓和当前朝堂的紧张矛盾,堪称一举多得。

“你可知北疆苦寒,且需长途跋涉,不比长安安逸?”李世民语气平淡,却带着几分试探。

“儿臣自幼随父皇习武,后又驻守安州,风霜雨雪早已习惯。”李恪抬头,眼中满是坚定,“身为大唐皇子,当以国事为重,岂能因安逸而避艰险?北疆将士常年戍守,儿臣前往宣慰,亦是尽皇子本分。”

李世民看着儿子清澈而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阵欣慰。李恪的沉稳与通透,远超同龄的皇子,这份“知进退、明得失”的智慧,正是他最欣赏的特质。“朕准你所请。”李世民缓缓开口,语气带着帝王的威严,也藏着父亲的关切,“授你‘巡边大使’之职,可持朕的节杖,代天巡狩,考察北疆防务;若遇紧急情况,可便宜行事,调动当地驻军;同时,命鸿胪寺拨银五千两,作为宣慰将士与安抚边民之用。”

“儿臣谢父皇恩准!”李恪躬身叩谢,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离开长安,不仅能避开储位之争的漩涡,更能在北疆施展自己的才能,用实实在在的功绩证明自己,而非困在京师的权力博弈中。

李世民看着他起身时挺拔的背影,又补充道:“此行路途遥远,你需多带亲卫,注意安全。若遇难以决断之事,可随时通过驿卒传信回京,朕会为你撑腰。”这份额外的叮嘱,让李恪心中一暖,再次躬身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旨意下达的消息很快传遍长安。李泰得知后,虽心中暗喜李恪离开京师,少了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却也忍不住生出几分忌惮——李恪前往北疆,若能稳定边境,甚至立下新功,其威望只会更高,未来仍会是自己储位之路上的威胁。他只能暗中吩咐北疆的旧部,多留意李恪的动向,随时向自己汇报。

吴王府内,李恪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离京事宜。他拒绝了亲卫提议的“多带随从、彰显威仪”,只挑选了五十名精锐亲卫,又带上熟悉北疆地形的参军与医师,简单收拾了几件衣物与常用的长枪,便打算启程。府中属官担忧道:“殿下身为巡边大使,当多带仪仗,方能彰显皇威,震慑边地部落。”

李恪却摇头笑道:“朕此次前往北疆,是为考察防务、宣慰将士,而非炫耀威仪。轻车简从,方能更快抵达边镇,也能更真切地了解将士与边民的疾苦。”

三日后,李恪身着轻便铠甲,手持皇帝亲授的节杖,在长安城外的十里亭与前来送行的官员告别。李世民并未亲自前来,却派内侍送来一封亲笔信与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信中写道:“北疆安危,系于你身。望你不负朕望,亦保重自身。”李恪将信贴身收好,翻身上马,朝着北疆的方向疾驰而去。

马蹄扬起的尘土渐渐消散在长安城外,李恪的身影越来越远。他知道,此次北疆之行,既是避祸,也是新的开始——远离了长安的权力纷争,他终于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用手中的长枪与心中的忠诚,守护大唐的北疆,也守护自己作为皇子的本分。而长安城内的储位之争,在他离开后,也暂时进入了一段相对缓和的时期,只是所有人都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