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289章 恪陈心迹 唯愿为臣

暮色将太极殿的窗棂染成暖金色时,内侍官轻声禀报:“陛下,吴王殿下求见。”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指尖在 “漕运试点” 的朱批旁顿了顿 —— 自早朝后,他便知李恪定会有所察觉,却未料到这孩子来得如此之快,且选在这少人打扰的黄昏时分。

“让他进来。”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柔和,目光投向殿门方向。

很快,身着青色常服的李恪缓步走入,身上没有了往日的戎装锐气,只余一身沉静。他走到殿中,规规矩矩地行三跪九叩之礼,起身时抬头望向龙椅上的父亲,眼神清澈得不含一丝杂质,却又透着几分难以掩饰的郑重。

“儿臣叩见父皇。” 李恪的声音平稳,却带着刻意压制的恳切,“今日早朝议事,儿臣在殿外等候时,听闻诸位大人为漕运之法争论,亦隐约察觉朝堂之上…… 似有因儿臣而起的纷扰。儿臣深知母妃出身特殊,自己又因东征侥幸得些军功,身份本就敏感,绝不愿因一己之故,让父皇为立储之事烦忧,更不愿见朝臣因站队而失和。”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半步,语气愈发坚定:“儿臣自束发从军,唯愿做大唐的忠臣良将,替父皇镇守四方疆土,开疆拓土也好,戍边安民也罢,皆是儿臣本分。至于储君之位,儿臣从未敢有半分非分之想 —— 那是关乎大唐社稷的重任,需有治国安邦的大智慧,儿臣自认只懂领兵打仗,难担此责。”

“如今安东都护府初立,高句丽故地尚需安抚,西北边境亦有异族窥伺,四方未靖,正是用人之际。” 李恪的目光灼灼,望向李世民时满是赤诚,“儿臣恳请父皇恩准,让儿臣再赴安州,或调往其他边镇任职。一来可继续为大唐效力,二来也能避开京师的朝堂纷争,既全了儿臣的忠君之心,也能让父皇少些烦忧。”

说罢,他再次躬身行礼,额头几乎触到地面,久久未起。殿内静得能听到烛火燃烧的 “噼啪” 声,李恪的背影挺得笔直,却又透着一丝孤绝 —— 他知道,这番请命既是表明心迹,也是一种无奈的避祸。留在京师,他便是立储之争的焦点,无论愿不愿意,都会被卷入漩涡;唯有去往边地,才能远离这是非之地,也让父亲少些两难。

李世民凝视着殿中躬身的儿子,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东征时李恪率敢死队攀上平壤城墙的勇猛,想起封赏大典上这孩子拒绝居功的谦逊,想起他将赏赐分予旧部的仁厚,如今又看到他主动请辞避祸的清醒 —— 这份忠心与通透,让他既感欣慰,又忍不住叹息。

欣慰的是,李恪虽有英武之才,却无觊觎权位的野心,懂得审时度势,更懂得君臣父子的本分;可叹息的是,这孩子明明有 “类父” 的资质,却因出身遭人猜忌,连留在京师都成了 “麻烦”,只能以远离权力中心的方式自证清白。身为父亲,他心疼儿子的处境;身为帝王,他又清楚,李恪若真离京,立储之争恐会彻底倒向李泰,朝堂平衡将被打破,绝非社稷之福。

李世民缓缓起身,走到李恪面前,亲手将他扶起,指尖触到儿子微凉的手臂,温声道:“恪儿,你的心意,父皇都懂。” 他凝视着李恪清澈的眼睛,语气带着几分疼惜,“你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大唐流血流汗,如今却要为避纷争请求离京 —— 父皇知道你委屈,也知道你忠心。”

“只是眼下并非你离京的时机。” 李世民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安东都护府有薛万彻镇守,西北边境亦有老将戍卫,暂无需你前往。你刚从东征归来,尚未好好休整,且留在京师,陪父皇说说话,也看看京中政务如何运转 —— 日后大唐的江山,终究需要你们这些皇子共同守护,即便不居储位,也该多学些治国之道。”

李恪闻言一怔,抬头望向父亲,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 他原以为父皇会顺水推舟准了他的请求,却没想到会被挽留。但他很快明白,父皇的决定既有父子之情,更有帝王对朝局的考量。他压下心中的复杂情绪,再次躬身:“儿臣遵父皇旨意,留京学习,绝不再因个人处境让父皇烦忧。”

李世民看着他懂事的模样,心中愈发柔软,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下去吧,让御膳房给你备些你爱吃的点心,也算补偿你今日这番‘忧心’。”

李恪谢恩离去后,李世民独自站在殿中,望着窗外渐渐沉下的暮色,眉头再次微蹙。他知道,留下李恪,虽能维持朝堂平衡,却也意味着这孩子仍要身处漩涡中心。而这场立储之争,终究要找到一个真正的解法,才能让他既对得起儿子,也对得起大唐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