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284章 恪知进退 低调自处

李泰与柴家联姻的鼓乐声尚未完全消散,吴王府内却透着与外界喧嚣截然不同的沉静。朱漆大门上的铜环许久未曾响起访客的叩击声,府内的侍卫也比往日多了几分警惕,对前来拜访的官员一概婉拒:“我家王爷近日潜心读书,不便见客,还望大人海涵。”

书房内,李恪身着素色常服,正临帖练字。案上摊开的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笔锋间的苍劲与悲愤透过墨迹传递出来,他握着狼毫的手沉稳有力,每一笔都落得坚定从容。窗外的桃花瓣随风飘入,落在书页上,他却浑然不觉 —— 自得知李泰联姻的消息后,他便深谙 “皎皎者易污” 的道理。如今自己因东征军功声名鹊起,已是众矢之的,若再张扬行事,只会给对手留下可乘之机,更可能引起父皇的猜忌。

除了读书,李恪将更多时间用在了习武上。每日清晨,王府的演武场都会响起长枪破空的呼啸声。他身着轻便劲装,手持那柄曾斩杀泉盖苏文的长枪,一遍又一遍地演练着枪法。枪尖划过空气,带起阵阵风声,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却让他的眼神愈发清明。侍卫们远远看着,只见他的枪法比往日更添了几分沉稳,少了几分凌厉,每一招都透着 “守” 的意味 —— 不再是战场上那种一往无前的冲锋,而是收放自如的从容。

入宫请安时,李恪更是将低调贯彻到底。每次见到李世民,他绝口不提东征时的战功,更不谈论朝堂上的纷争,只关心父皇的饮食起居:“儿臣听闻父皇近日偶感风寒,特从府中带来上好的人参,还请父皇保重龙体。” 若李世民问及政务,他也只从臣子本分出发,客观分析利弊,从不掺杂个人意见,更不借机推销自己。

一次,李世民故意提起平壤之战:“当年你阵斩泉盖苏文,可是震慑了整个高句丽,不少将领都在朕面前夸你英勇呢。” 李恪闻言,立刻躬身道:“父皇谬赞。那日能斩杀泉盖苏文,全赖将士们奋勇拼杀,儿臣只是侥幸罢了。若没有父皇的运筹帷幄,没有李积将军的协同作战,儿臣断难成事。” 这番话既谦逊又得体,没有丝毫居功自傲之意,让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更难得的是,李恪将东征获得的赏赐大部分都分了出去。他让人将黄金、绸缎打包,一部分送到曾跟随自己征战的安州旧部家中,附上书信:“此乃陛下赏赐,我等能有今日,皆因诸位兄弟并肩作战,这份荣耀理当与大家共享。” 另一部分则分给了军中伤残的士兵,让他们能安心养病。

消息传出后,朝野上下都称赞李恪 “仁厚念旧”。曾跟随他的旧部更是感动不已,纷纷表示 “愿为吴王效死”;即便是此前对他心存疑虑的官员,也对他多了几分好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泰正频繁出入勋贵府邸,与将领们饮酒作乐,积极拉拢人脉,两人一静一动,反差愈发明显。

李世民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对李恪的赞许又多了几分。一日,他与长孙无忌谈及两位皇子,忍不住感叹:“恪儿如今愈发沉稳了,懂得收敛锋芒,这才是成大事者该有的气度。” 长孙无忌听着,心中暗自警惕,却也不得不承认,李恪的低调行事,确实赢得了不少人心。

吴王府的夜晚,总是比其他王府更显安静。李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魏王府方向隐约传来的丝竹声,脸上没有丝毫羡慕或嫉妒。他知道,储位之争就像一场漫长的棋局,如今不过是刚刚开始。低调不是退缩,而是积蓄力量;沉稳不是怯懦,而是等待时机。只要守住本心,恪守本分,终有一天能赢得父皇的信任,赢得属于自己的未来。

月光洒在他的身上,映出一道挺拔而从容的身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李恪正以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地走着属于自己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