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279章 捷报频传 长安沸腾

长安朱雀大街的公告栏前,每日都挤满了翘首以待的百姓。当李世民班师大军行至辽东郡的捷报由驿卒快马送达时,吏部官员亲自持文告登上高台,高声宣读:“陛下亲率王师,已于十月初三自平壤启程,初四抵辽东郡,沿途百姓箪食壶浆迎王师,军民同心,盛况空前!”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孩童们举着小旗穿梭奔跑,酒肆老板当即宣布 “今日酒饮半价”,连街角的杂耍艺人都临时加演了 “唐军破平壤” 的戏码,整个长安城瞬间沉浸在欢庆的氛围中。

此后每隔三日,便有新的捷报传回长安。十月初七,捷报称大军已过营州,守将率全城军民出城十里迎接,献上当地特产的人参、皮毛;十月十一,消息传来,皇帝在幽州召见了边疆将领,定下了戍边新策,同时减免幽州半年赋税,以慰劳当地百姓;十月十五,最令人振奋的捷报抵达 —— 大军行至赵州,吴王李恪于阵前亲斩高句丽贼首泉盖苏文,首级已送入军中,随行俘虏尽数押解上路。每一次捷报宣读,公告栏前的欢庆都更甚一层,百姓们自发在街头搭建彩棚,悬挂红灯笼与大唐旗帜,连深夜的长安城都灯火通明,宛如节庆。

魏王李泰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次次欢庆契机,以监国身份主持了多场盛大活动。十月初八,他在曲江池畔设 “庆功宴”,邀请留守重臣、宗室贵族与各国使节出席。宴会上,乐师演奏着新编的《东征凯歌》,舞姬跳着再现 “辽东城大捷” 的舞乐,李泰身着亲王礼服,举杯向众人致辞:“今父皇东征凯旋,赖将士用命,亦赖诸位臣工在京辅佐,使朝政无虞、后勤不绝 —— 这监国数月的成果,是大唐君臣同心的见证!” 话音落下,百官纷纷起身附和,使节们亦举杯恭贺,李泰看着眼前的盛况,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他还借庆祝之机推行 “惠民举措”:下令开放皇家粮仓,向长安贫民发放三日口粮;组织国子监学子到街头宣讲东征战事,颂扬大唐国威;甚至亲自到城门处接待从东征前线归来的伤残士兵,亲手为他们颁发抚恤金。这些举动被百姓口口相传,连朝中老臣都私下称赞 “魏王仁厚,有治国之才”,李泰的威望在一次次欢庆中稳步提升,政事堂中支持他的官员也渐渐多了起来。

可这份得意,在十月十五那封提及李恪战功的捷报传来时,瞬间被冰冷的嫉恨取代。当时李泰正在政事堂与户部官员商议凯旋仪式的粮草调度,吏部侍郎捧着捷报匆匆而入,语气中难掩激动:“殿下!大喜!吴王殿下于赵州城外,亲斩泉盖苏文!此等战功,实乃东征第一功啊!”

李泰接过捷报,指尖划过 “李恪阵斩泉盖苏文” 几个字,只觉得那墨迹仿佛带着刺,扎得他手心发烫。他强压着心头的波澜,表面平静地说:“二弟英勇,为父皇分忧,确是大唐之幸。” 可待吏部侍郎离去,他猛地将捷报摔在案上,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泉盖苏文是高句丽的核心人物,斩其首级等同于断了高句丽的根基,这份战功不仅显赫,更能震慑朝野 —— 反观自己,虽监国期间政绩尚可,却无半分军功傍身。储位之争向来 “功”“德” 并重,李恪如今既有 “阵斩贼首” 的赫赫战功,又有父皇亲征期间的随行历练,无疑会成为百官眼中的 “储君人选”。更让李泰心焦的是,他想起出征前李恪在父皇面前请战的坚定模样,想起此次东征中李恪屡献奇策、攻破安市城的功绩,一股强烈的危机感瞬间攫住了他 —— 这个弟弟,已从昔日的 “闲散王爷”,变成了自己储君之路上最可怕的威胁。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公告栏前欢呼的百姓,耳边仿佛能听到人们议论 “吴王英勇” 的声音。李泰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 监国期间积累的威望,在李恪的战功面前仿佛瞬间黯淡。他知道,这场储位之争,从这一刻起,才真正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当晚,李泰便召来心腹崔枢,秘密商议如何在凯旋仪式前后 “应对” 李恪,长安城内看似欢庆的表象下,兄弟间的暗斗已悄然升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