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275章 设立都护 羁縻旧地

平壤王宫的正殿内,烛火通明如昼。李世民身着常服端坐于上,手中摩挲着一枚从高句丽府库中寻得的青铜符节,目光扫过阶下的李靖、李积、房玄龄、杜如晦等重臣,开门见山道:“高句丽已平,如何长治久安,避免再生叛乱,是眼下最紧要的事。诸卿有何高见?”

话音刚落,李积便率先躬身道:“陛下,可效仿辽东旧例,直接设立州县,派遣大唐官吏治理,推行均田制与府兵制,逐步同化其民。” 此语一出,立刻引发热议。兵部尚书附和道:“李将军所言极是!直接设治可彰显大唐权威,杜绝旧势力死灰复燃。”

房玄龄却缓缓摇头:“高句丽民风剽悍,且与中原隔阂已久,若强行推行州县制,需派驻大量兵力镇守,耗费粮草无数,恐重蹈隋炀帝覆辙。何况其贵族在民间根基深厚,一味打压只会激起怨恨。” 杜如晦亦补充道:“此战我军伤亡已重,亟需休养生息,若再陷入治理纷争,于国不利。”

李世民指尖轻叩案几,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李靖。老将军捋着长须道:“臣以为,可采羁縻之策。保留其旧俗,任用降附贵族,既安抚民心,又减少抵抗;同时设都护府统兵镇守,握其兵权,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此议正中李世民下怀。他起身走到沙盘前,指尖划过高句丽故地:“玄龄与药师所言极是。高句丽地形复杂,部族林立,直接设州县风险太大。羁縻之策,以当地人为官,顺其风俗,方能减少抵触;以大唐兵将镇守,握其命脉,方能确保臣服。”

次日清晨,一道圣旨传遍平壤城:设立 “安东都护府”,治所暂设平壤,以战功卓着的左武卫大将军薛万彻为都护,统兵三万镇守。旨意中明确规定,原高句丽贵族凡诚心归降者,皆可保留原有爵位,担任州、县两级官吏,治理地方民政;其下辖百姓仍依旧俗生活,婚丧嫁娶、赋税徭役可暂循旧制,但必须改用大唐历法,悬挂大唐旗帜,所有政令需经安东都护府核准。

消息传出,高句丽降臣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崔氏、金氏等大族首领连夜联名上书,表态愿 “世代遵从大唐号令,誓死效忠陛下”。薛万彻到任后,立刻与降官们划定治理边界,核查户籍田亩,同时在平壤周边修筑三座军城,将精锐骑兵部署在交通要道,形成 “以兵制官,以官治民” 的格局。百姓见生计未受侵扰,且唐军秋毫无犯,原本的戒备渐渐消散,市井间已能看到挑着货担的商贩穿梭往来。

治理之策既定,李世民又将目光投向半岛南部的新罗与百济。三日后,王宫偏殿内,新罗、百济使者身着朝服,战战兢兢地跪伏在地,连头都不敢抬 —— 唐军平定高句丽的雷霆之势,早已震慑了这两个小国。

李世民端起茶杯,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尔等国君派你们前来,是为观风色,还是为求庇护?” 新罗使者连忙叩首:“小国久仰大唐天威,愿岁岁朝贡,永为藩属。” 百济使者亦紧随其后:“臣国愿遵大唐号令,绝不敢有二心。”

“既为藩属,便需守藩属之礼。” 李世民将一份疆界图掷于地上,“此乃朕划定的疆界,新罗归还原占高句丽南部土地,百济不得再侵扰新罗边境。此后三国凡有争端,需先禀明安东都护府,再报长安,不得私自发兵。”

使者们趴在地上,目光扫过地图上清晰的红线,冷汗浸湿了衣袍。李世民见状,语气愈发严厉:“昔日你们借高句丽之乱相互攻伐,朕念及远邦,未曾深究。今日大唐平定辽东,若再敢生事,休怪朕兵锋所指!”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两人连连叩首,几乎要瘫倒在地。李世民挥了挥手:“回去转告你们国君,明年开春需亲自入朝觐见,呈献贡物。若逾期不至,后果自负。”

待使者狼狈退去,房玄龄上前道:“陛下此举,既震慑了三韩,又为安东都护府减轻了边境压力,实在高明。” 李世民却神色凝重:“羁縻之策非长久之计,需徐徐图之。待数年之后,民心归附,再逐步推行中原制度,方能真正将高句丽纳入大唐版图。”

此时的平壤城外,安东都护府的旗帜已高高升起。薛万彻正与高句丽降官核查赋税名册,街道上的唐军与当地百姓和睦相处;远方的疆界线上,新罗、百济的士兵已开始后撤。一场征战的落幕,正开启着大唐治理东亚的崭新篇章,而平壤王宫的定策,已然为这篇章写下了坚实的开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