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250章 高丽使至 语藏机锋

暮春的长安,朱雀大街两侧的榆树枝叶已染满翠绿,往来商旅与车马络绎不绝,空气中飘着胡商贩卖的香料与街边糖饼的甜香。一支身着深色朝服、带着异域气息的队伍,正缓缓穿过人群 —— 这是来自高句丽的使团,为首者是高句丽平原王的近臣金仁问,身后跟着二十余名随从,抬着八口雕花木箱,箱中装着献给大唐的贡礼,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

行至太极宫朱雀门前,使团停下脚步。金仁问整理好衣袍,深吸一口气,才随着内侍入宫。觐见大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李世民端坐在御座上,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殿内烛火下隐隐生辉。金仁问率随从跪拜行礼,声音恭敬得近乎谦卑:“外臣金仁问,谨代表高句丽主,向天可汗献上薄礼,恭祝天可汗圣体安康,大唐国运昌隆!”

两名内侍上前打开木箱,里面的贡礼一一呈现在众人眼前:十支三尺长的野山参,根茎饱满,须毛完整,皆是高句丽深山中的珍品;二十张黑貂皮,毛色油亮,不见一丝杂色;还有一对训练有素的海东青,利爪被银环套住,立在木架上,眼神锐利却温顺;最底下是一箱高句丽产的明珠,颗颗圆润,在烛火下泛着柔和的光晕。

“听闻天可汗麾下吴王殿下,近日平定安州山蛮,护境安民,外臣亦代我主向天可汗道贺。” 金仁问继续说道,头埋得更低,“大唐国力强盛,将帅勇武,实乃四方藩属之幸。高句丽愿永为大唐藩屏,岁岁纳贡,不敢有二心。”

李世民目光扫过贡礼,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声音平和:“汝主有心了。赐座,赏茶。”

觐见结束后,鸿胪寺官员按例在驿馆设宴招待使团。驿馆内布置雅致,墙上挂着大唐画师绘制的山水图,案上摆着葡萄酿与胡饼,还有粟特胡姬在殿中轻舞。酒过三巡,金仁问放下酒杯,看似随意地看向身旁的鸿胪寺少卿王玄策,语气带着几分赞叹:“外臣初到长安,便听闻天朝近来举措连连 —— 汴渠漕运改良,粮船入京快了十日;城西还修了能跑车厢的‘铁道’,速度远超马车;更有海军战船在东海演练,威慑四方。天朝之盛,真是令外臣大开眼界。”

话锋一转,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只是… 如此大兴工程、操练水师,想必耗费甚巨。外臣虽远在高句丽,也知‘民为邦本’,不知天朝百姓,可堪这般负担?”

王玄策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随即轻笑一声,语气从容不迫:“贵使有所不知。我朝漕运改良,是为缩短粮期、减少损耗,去年关中因漕运通畅,粮价降了两成,百姓买粮更易;铁道尚在试点,所用木料铁器,皆是少府监统筹调配,未向民间加征一物,反倒是将来推广后,能帮百姓更快转运货物;至于海军演练,是为护佑东海商道 —— 此前常有海盗劫掠汉商与藩属贡船,如今水师巡弋,商道安宁,百姓经商更安心。我朝陛下圣明,每一项举措,皆以民生国计为根本,何来‘耗费民力’之说?”

一番话滴水不漏,既解释了大唐举措的用意,又不动声色地驳回了金仁问的试探。金仁问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连忙举杯岔开话题,心中却暗自心惊 —— 大唐官员应对机敏,显然早有准备。

次日朝会,金仁问再次代表高句丽,在殿中重申 “永世臣服” 之意,恳请李世民 “垂怜小国,勿使战火波及高句丽”。李世民坐在御座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案面,目光落在金仁问身上,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向来善待藩属,只要汝主谨守臣节,约束部众,不与新罗、百济寻衅,不暗中勾结外敌,朕自然不会轻易动兵。两国若能长久相安,于大唐、于高句丽,皆是好事。”

说罢,他示意内侍呈上回赐的礼物:五十匹蜀锦、三十件青瓷、十具改良后的曲辕犁,还有一架小巧的指南针 —— 此物正是大唐新制,既能用于航海,也可辅助堪舆,既是赏赐,亦是向高句丽展示大唐的技术实力。

金仁问双手接过赏赐,躬身谢恩时,额头已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抬起头,迎上李世民深邃的目光,瞬间明白:大唐的平和言辞下,是不容撼动的决心。高句丽的试探与示弱,并未动摇大唐的立场,若高句丽真敢生事,等待他们的,必将是大唐的雷霆之怒。

走出太极宫时,长安的阳光正烈,金仁问却觉得后背发凉。他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墙,心中暗叹:大唐国势强盛,君臣齐心,高句丽想要借 “试探” 拖延时间,恐怕是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