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193章 李泰悲悯示仁厚,朝野瞩目储位空

太子被废黜后,原本属于太子的储君之位就如同虚设一般,空缺在那里,无人能够填补。这一变故犹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引起轩然大波,朝野上下都为之震惊。

一时间,各种猜测和议论如潮水般涌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朝廷中的各个势力和人物,试图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寻找出一些端倪,推测谁将会成为下一任太子。

而在这众多的猜测中,有一个人的名字被频繁提及,那就是魏王李泰。他不仅才华横溢,深得皇帝的宠爱,而且在朝廷中也拥有一定的势力和支持者。因此,当太子之位空悬时,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他,认为他是最有可能接替太子之位的人选。

李泰的表现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其他公开场合,每当有人提及他兄长李承乾被废之事时,他总是面露悲戚之色,仿佛失去了至亲一般,令人不禁为之动容。不仅如此,他还会“数次泣下”,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让人无法怀疑他的悲痛之情。

在言辞方面,李泰更是恳切至极。他常常向父皇恳切地为李承乾求情,尽管他心里清楚这样做可能毫无用处,但他依然坚持要把姿态做足。他请求陛下能够“宽宥兄长,保全其性命”,言辞之中透露出对兄长的深深眷恋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与此同时,李泰在文学馆的事务处理上也变得更加勤勉。他常常与士子们一同探讨学问,深入研究各种经典着作,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术的热爱。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闭口不谈政事,给人一种谦逊而专注于“文治”的印象。

此外,李泰对朝中大臣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对那些在废太子事件中受到惊吓的中立派和老臣们格外礼敬,不仅时常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还会主动请教他们一些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建议。这种关怀备至的举动,让这些大臣们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纷纷称赞他是一个仁厚孝悌、顾念手足之情的好皇子。

这番作态,果然如他所料,赢得了朝野上下众多人士的好感。与前太子李承乾的疯狂暴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魏王李泰展现出的贤德、仁厚、稳重和好学,显得如此难能可贵。

许多大臣们心中暗自思忖,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皇子,才是当之无愧的储君人选。就连一些原本坚定支持李承乾的旧臣,在对李承乾彻底失望之后,也开始逐渐将目光投向李泰,对他寄予厚望。

李泰敏锐地察觉到了周围气氛的微妙变化,心中不禁暗自窃喜。然而,他深知此时绝不能得意忘形,必须保持谦恭谨慎的态度。他明白,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越要沉得住气,不能露出丝毫破绽。

于是,李泰表面上依然是那个谦逊有礼、温文尔雅的皇子,暗地里却加紧了与一些关键大臣的“走动”。他频繁地与这些大臣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巧妙地向他们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抱负。

不仅如此,李泰还充分发挥了文学馆中那些智囊们的作用。他让他们开始草拟一些关于未来施政方略的条陈,详细规划自己一旦登上皇位后的治国理念和政策措施。这些条陈不仅要体现出他的雄才大略,更要符合当下国家的实际情况和民众的需求。

李泰深知,要想真正赢得父皇的认可和支持,光靠表面的作秀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决心,让所有人都看到他是一个有远见、有担当的储君。

在这场储位之争中,李泰似乎已经遥遥领先,胜券在握。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最终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父皇手中。只有等到父皇正式宣布立他为太子的那一刻,这场激烈的角逐才算真正落下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