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183章 文学馆才子献策,李泰暗蓄经济力

魏王府文学馆,虽然名为文学馆,但实际上这里并非终日清谈之地。在李泰的授意下,一些精通算学、经济的寒门士子,开始暗中研究当朝的经济政策。

这些士子们平日里看似只是在文学馆中读书、讨论学问,但实际上他们的研究方向却十分明确——当朝的经济政策。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包括官方文件、历史记录、民间传闻等等,然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这些寒门士子们虽然出身低微,但他们都有着扎实的学问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深知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当朝的经济政策格外关注。他们不仅要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还要分析其实施效果、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这些士子们常常会进行激烈的讨论。他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因为观点不同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李泰对这些寒门士子们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他经常亲自到文学馆与他们交流,听取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意见建议。同时,他也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他们的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一位名叫刘晏的年轻士子,他身姿挺拔,气质儒雅,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聪慧和自信。他站在李泰面前,侃侃而谈:“殿下,《括地志》的编纂完成,彰显了您在文治方面的卓越成就。然而,治国之道,不仅需要文治,还需武功相辅相成,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

刘晏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朝廷积极开拓进取,四处用兵,同时大兴水利工程,这些举措虽然意义重大,但耗费的财力物力也是相当惊人的。尽管陛下圣明,采取了开源节流的措施,但如果能进一步改善漕运、改革盐铁、平抑物价,那么国库将会更加充盈,陛下的宏图伟业也将更容易实现。”

接着,刘晏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建议。首先是关于漕运的改进,他认为可以优化漕运组织,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效率。其次,他建议在特定的区域试点新的盐务管理办法,通过合理调整盐价和税收政策,既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能保障百姓的用盐需求。最后,刘晏强调了建立更有效的粮食储备和调剂系统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在荒年时及时调运粮食,平抑粮价,保障社会的稳定。

李泰听完刘晏等人的汇报后,心中暗自惊叹不已。他对这些新颖的经济理念和策略深感钦佩,认为它们极有可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发展机遇。

然而,李泰毕竟是个经验丰富、老谋深算之人。他深知经济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广,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触动现有的利益集团。因此,他并没有立刻采纳这些建议,而是嘱咐刘晏等人继续深入研究,务必拿出更为详尽、全面的方案。

李泰明白,要想真正实施这些经济改革措施,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阻力。

同时,李泰也意识到这些经济人才和策略的重要性。他决定将它们悄悄储备起来,作为自己未来的重要政治资本。一旦时机成熟,这些“富国之策”必将成为他争夺储位的又一有力武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泰密切关注着刘晏等人的研究进展。他不时地与他们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力求使方案更加完善。而刘晏等人也不辜负李泰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拿出了一份详尽而可行的经济改革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