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145章 格物论道启新思,陈默亲临点迷津

贞观学宫,格物科大讲堂。今日气氛格外不同,不仅所有格物科学子到场,连算学、百工科的部分优异学子也被召集前来。因为今天,将有一场特殊的“论道”。更令人震惊的是,皇帝陛下竟亲临学宫,此刻正端坐在讲堂一侧,神情专注。

讲台上,博士宇文拓并未讲授具体的器械原理,而是挂起了一幅巨大的算筹图和一幅绘有杠杆、滑轮、斜面的示意图。

“今日不论具体之术,而论格物之‘道’!”宇文拓声音洪亮,开场便不同寻常,“何为格物之道?乃探究这天地万物运行之根本法则!譬如这杠杆,为何小小支点,可撬动千钧重物?其中必有‘理’存焉!此‘理’,便是力与距离之关系!吾等需测量的,非仅是撬动了多重,更是力臂、重臂之长几何?其间是否有恒定之比例?”

他又指向滑轮组:“为何一组滑轮可省力?省力几何?与滑轮数量有何关联?此间是否亦有‘理’可循?若能找出其中定数,则无论制造何种器械,皆可依‘理’推算,而非徒凭经验,事倍功半!”

这番言论,已隐隐触及经典物理学的边缘,强调定量分析、寻找规律,而非停留在定性描述和经验总结。这自然是李世民(陈默)潜移默化灌输的结果。

台下学子,尤其是张元等寒门子弟,听得如痴如醉,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而崔明、王瑞等世家子弟则面露困惑甚至不屑,觉得这些“虚理”无用。

李世民静静听着,微微颔首。这时,宇文拓提出了一个具体问题:“今有工匠制弩,欲增其射程。或言加粗弓臂,或言加长弩身,或言改用更韧弦索。众说纷纭,当以何者为先?若依格物之道,又当如何决断?”

学子们议论纷纷,各执一词。崔明大声道:“自是加粗弓臂!力大则箭远,此乃常理!”不少人附和。

张元却凝眉思索片刻,举手道:“学生以为,或可先做‘比对’之试。取相同弓臂、弩身,只换用不同粗细、材质之弦,试其射程;再固定弦索,试不同粗细之弓臂;再固定弓臂弦索,试不同长度之弩身。记录每次数据,比较其效果增减之幅度,或可找出影响最大之关键,亦可窥见其间比例关系。如此,方能有的放矢,而非盲目尝试。”

这正是控制变量法的朴素应用!宇文拓眼中露出赞许。

就在此时,李世民缓缓起身。全场瞬间寂静,所有目光都聚焦于他。

“张元所言,甚合朕心。”李世民开口,声音平和却自带威严,“格物之道,首重实证,次重析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何为求证?便是如张元所言,创设条件,比对试验,以数据说话!而非空谈玄理,或墨守成规。”

他走到台前,目光扫过全场学子:“一把强弩,关乎将士性命,社稷安危。若制弩者只知模仿前人,不知其所以然,则终难超越。若能明晰弓臂蓄力之理、弩机传导之效、箭矢破空之势,并加以测算改进,则大唐弓弩,必将独步天下!”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深沉:“格物之学,看似探究微末之物,实则蕴含强国富民、克敌制胜之大道!小至一枚钉、一块砖,大至驰道、城墙、战舰、农具,乃至…军国重器!”他略过了具体名词,但所有人都知道指的是什么。

“朕希望,尔等在学宫,不仅要学技艺,更要学此格物之思维!重实证,寻规律,求精进!将来,无论尔等是入仕为官,还是钻研技艺,皆需以此思维,格物致知,务实创新!此乃贞观学宫立学之根本,亦是大唐强盛之基石!”

皇帝一席话,将格物之学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亲自定义了其核心方法论。学子们,尤其是寒门学子,无不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世家子弟们,则感到了巨大的冲击和隐隐的不安。皇帝陛下,似乎正在培养一批完全不同于传统士大夫的“新人才”。

李世民亲临学宫论道,并高度肯定“实证”、“比对”的格物思维,这一消息迅速传开,再次表明了皇帝坚定不移支持实学革新的决心,也为学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