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 > 第45章 均田硕果慰苍生

《贞观律疏》的墨迹仿佛还带着未散的余温,其确立的森严法度如同帝国肌体上新铸的筋骨,撑起了煌煌盛世的秩序框架。然而,真正能滋养这庞大帝国最深处元气、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的,却是另一项关乎万民福祉的根本大政——均田制。它如同初春时节一场及时而透彻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浸润着帝国的根基,那维系着社稷命脉的农业与民生。就在律疏颁行后不久,一道风尘仆仆却步履坚定的身影,自广袤的山东(崤山以东,主要指河北、河南)大地疾驰归来,叩响了长安城厚重的城门。他带来的,是足以让御座上的君王展露由衷笑颜的捷报。

紫宸殿内,晨曦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刚从千里巡察归来的魏征,身着沾满旅途尘埃的紫色官袍,面容虽带着挥之不去的倦意,双颊亦被关外的风霜刻下了更深的痕迹,但他那双素来锐利如鹰隼的眼眸,此刻却闪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欣慰的光芒,仿佛承载着整个关东平原复苏的生机。

“陛下!”魏征的声音依旧洪亮,穿透殿宇的沉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却饱含力量的激动,深深一揖,“臣奉旨巡察山东诸道,遍历州县,体察均田之实效。所见所闻,令臣心潮澎湃,喜不自胜,特星夜兼程,回京报此佳音!”

御座之上,年轻的帝王李世民闻言,身体微微前倾,眼中瞬间迸发出热切的期待。山东,那是隋末战乱最酷烈、民生凋敝最严重的膏腴之地,更是检验均田制能否真正落地生根的关键区域。“玄成!快快详细道来!”他的声音带着急切,目光紧紧锁住阶下的重臣。

魏征深吸一口气,胸膛起伏,朗声道:“陛下圣德昭彰,推均田之策以固国本,抑豪强之兼并以安黎庶,轻徭薄赋以养民力!此三策,如春风化雨,泽被齐鲁冀豫!”他顿了顿,仿佛要让话语的力量沉淀得更深,“臣所过之处,景象迥异于往昔。昔日因战乱频仍、灾荒连年而被迫背井离乡、辗转沟壑之流民,十之七八已闻新政而欣然重归故里!地方官吏谨遵陛下《田令》,不敢懈怠,正全力清丈田亩,厘定疆界。按丁口(丁男、中男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世代承袭;八十亩为口分田,身死则还官)公平授田,造具详实之鱼鳞册(土地登记册),更由官府郑重颁发田契,以铁券之信,定百姓恒产之基!”

他的语调愈发铿锵,眼中映着田野的翠色:“诚然,豪强大户,仍有狡黠之徒,或隐匿田产,或巧取豪夺,此弊如田间蔓草,非一日可尽除。然较之隋末乱世,土地兼并如虎狼横行,百姓失地如浮萍飘零,如今之局面,已是天壤之别!百姓手中有了这白纸黑字、钤印官府的田契,便如同握住了安身立命、扎根乡土的根本,心中有了‘恒产’,眼中便有了‘恒心’!”

魏征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振奋人心的力量:“更可喜者,百姓一旦得此良田,其欣喜之情,何啻久旱逢甘霖!臣亲眼所见,无论老幼,皆奋力于垄亩。晨光熹微,田埂上已有身影;暮色四合,锄犁之声犹未绝。昔年因战火抛荒、野草丛生的土地,正被一寸寸、一尺尺地重新开垦出来,化为沃野良畴!加之去岁天公垂怜,风调雨顺,今岁夏粮长势喜人,收获在望!臣沿途察看各地官仓民廪,虽尚未充盈满溢,然存粮之数,较之贞观初年仓廪空虚、捉襟见肘之时,已倍之有余!此乃实实在在的谷米,是活命的根本!”

他眼中泛起感动的神采,描绘着更动人的图景:“民心渐安,气象更新。乡野村落之间,鸡犬相闻,炊烟袅袅。臣夜宿驿站或借宿民家,竟屡屡听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古风重现!农人归家,门扉虚掩而不忧窃;行旅遗物于途,必有后来者拾而悬于树梢,以待失主。此等淳朴安宁之象,非严刑峻法所能强致,实乃百姓饱暖无忧、心有所归之后,由内而外生发的祥和之气!山东父老,感念天恩浩荡,田间地头,村口树下,皆言‘贞观天子,真乃尧舜再世’!此情此景,皆是陛下仁政所泽被啊!”

“好!好!好!”李世民再也抑制不住胸中澎湃的激流,连道三声“好”,霍然从御座上站起,明黄色的龙袍在殿内拂动。他在御阶前踱步,步履轻快,仿佛魏征口中描绘的田野丰收图景、闾阎安宁之声就在眼前耳边奏响。流民归附,仓廪渐丰,民心安定——这幅由均田制勾勒出的治国理想图景,正从纸面上的蓝图,一步步化为帝国大地上生机盎然的现实。均田制这剂医治隋末创伤的良药,在经历了初期的阵痛与磨合后,终于开始显现出它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如同深埋地下的根须,牢牢抓住了帝国的根基。

“玄成!”李世民大步流星地走到魏征面前,伸出有力的手,重重地拍了拍这位以耿直闻名的臣子略显清瘦却异常坚实的肩膀,目光灼灼,“你为国为民,不辞万里风霜,巡察地方,明察暗访,洞察秋毫,直言敢谏,为朕带来这四海升平的佳音!山东能有此治效,卿之功,不可没!”

魏征心头一热,深深躬身,几乎及地,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陛下谬赞!此实乃陛下圣心独运,明见万里,所颁政令如日月昭昭;中枢诸公运筹帷幄,地方百官恪尽职守,用命于王事;加之百姓感念皇恩,不吝血汗,勤劳耕作于田野之间。臣不过一介奔走之吏,尽人臣之本分,行分内之责耳,何功之有?”

“哈哈哈哈哈!”李世民开怀大笑,笑声在紫宸殿高大的穹顶下回荡,充满了志得意满的畅快,“好一个‘尽本分’!玄成此言,质朴无华,却道尽了为臣之要!然有功必赏,乃朝廷法度,亦是朕之心意!”他收敛笑容,神情庄重,“魏征听旨!卿公忠体国,巡察有功,特进封郑国公!加赐实封八百户!望卿持此公心,再接再厉,为朕之耳目,洞察四方,监察百官,使我贞观新政,如日月之行,遍照寰宇!”

“臣……”魏征猛地抬头,眼中瞬间涌起复杂的光芒,有激动,有感慨,更有沉甸甸的责任。从昔日直言犯谏、被戏称为“田舍翁”的倔强谏臣,到如今位极人臣、封疆裂土的郑国公,这一路行来,几多风雨,几多砥砺。唯有君臣相知,肝胆相照,方能共克时艰,同铸这煌煌盛世。他撩袍跪地,深深叩首,声音带着金石般的铿锵:“魏征,谢陛下隆恩!敢不竭尽驽钝,以报陛下知遇,以慰天下苍生!”

山东均田成效卓着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宫阙府衙,也飞向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上下推行均田制的信心和决心。朝堂之上,关于均田利弊的争论声顿时小了许多。李世民雷厉风行,旋即颁下严诏,要求关内、河东、剑南等尚未完全落实或进度迟缓的道、州、府,务必加快均田进度,限期完成田亩清丈与授田事宜。诏书中措辞严厉,特别强调要“严查豪强占田逾制、隐匿兼并之弊”,要求监察御史、地方刺史“明察暗访,务求政令落到实处,不得敷衍塞责,使朝廷德泽壅塞于上,黎庶饥寒困顿于下”。帝国的身躯庞大而复杂,此刻,在均田制提供的稳定基石之上,正源源不断地汲取着来自广袤田野的养分,蓄积着更为蓬勃、更为强大的力量,准备迎接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这均田的硕果,不仅慰藉了饱经沧桑的苍生,更夯实了贞观盛世的宏图伟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