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纱窗在墙上映出摇晃的树影时,林野的手指在手机屏上顿了三秒。
新通知的标题像根细针,扎破她昨夜刚泛起的暖意——"非住院特例资格通过"几个字在屏幕上泛着冷白的光,往下滑,附件《创伤表达监测协议》的条款刺得她瞳孔微缩。
她捏着手机坐起来,被单滑到腰际,心口的荆棘突然泛起细微的热,像被浇了点温水的炭。
"所有创作内容须提前提交摘要备案。"她念出声,尾音带着冷笑的颤。
备案?
她想起上周在心理中心看到的患者创作室,锁着玻璃门的文件柜里,整整齐齐码着被划了红叉的手稿。
那不是备案,是给笔尖上镣铐。
手机在掌心发烫,她掀开被子下床,赤脚踩在地板上的凉意让后颈的汗毛竖起来。
电脑开机的嗡鸣里,她把协议全文截图,鼠标悬在"新建文件夹"上犹豫两秒,最终敲下"他们想关我的门"。
加密时输入的密码是《荆棘摇篮》首章发布的日期——2021年3月7日,那天她躲在出租屋的衣柜里写完最后一句,手指被冻得发紫。
首次评估日的风带着秋末的凉。
林野站在心理干预中心门口,仰头看玻璃幕墙上"关爱心理健康"的鎏金大字,觉得那字在笑。
推开门时,前台护士的笑容比以往更甜:"林小姐早,江医生已经在咨询室等您了。"
咨询室的百叶窗半开,江予安坐在米色沙发里,白大褂搭在椅背上,露出浅灰毛衣的领口。
他面前的茶几上摆着新量表,钢笔帽搁在"失控感评估"那栏旁边。
林野坐下时,沙发陷下去的声响惊得他抬眼,目光相撞的瞬间,她的金手指突然嗡鸣——那是他情绪波动的具象化。
"请用1到10分,评估过去一周的失控感。"他的声音和往常一样平稳,笔尖却在量表边缘压出个浅痕。
林野盯着他腕骨处凸起的血管,那是他紧张时的标志。
金手指像浸了温水的海绵,吸进他翻涌的情绪:周岚昨天在例会上拍了桌子,说"非住院组的数据波动必须控制在20%以内";陶医生的药物干预方案被压了三个月,就等着她的评估分做依据。
"如果我说......"她的指甲轻轻划过沙发缝里凸起的线头,"我每天都在崩溃边缘,但学会了不让它掉下去?"
江予安的睫毛颤了颤,钢笔尖在"7分"的位置顿了三秒。
她看见他喉结动了动,像是要解释什么,最终只是在"备注"栏写下:"主观控制力强"。
墨迹未干时,他突然伸手把量表往自己这边挪了挪,像是怕她看见他手抖。
"今天的会谈就到这里。"他合起记录本时,林野的包带突然滑落。
手机"啪"地摔在两人中间的地毯上,她弯腰去捡,发梢扫过他的皮鞋尖。
抬眼的瞬间,她捕捉到双面镜角落那丝不自然的反光——和小舟画册里标红的位置分毫不差。
地铁上的风灌进领口时,林野摸出兜里的录音笔。
回放键按下的刹那,电流杂音里混着极轻的"咔嗒",是摄像头转动的声音。
她闭眼,金手指顺着那丝电流逆流而上——冰冷的、机械的、带着刺痒的窥探欲裹住她的神经。
周岚的脸在意识里浮现,她坐在监控室的转椅上,面前十几块屏幕都定格在林野签售会的画面:女孩站在聚光灯下,念到"妈妈撕碎我的日记时,灰烬落进汤里,我喝了三碗"时,眼泪砸在讲台上。
"这种情绪感染力......必须控制。"周岚的声音在她脑子里响起,尾音带着手术刀划开皮肤的锐。
林野睁开眼,掏出笔记本在背面写:"他们用镜头听心跳,却听不见心碎。"
傍晚的出租屋飘着泡面味。
林野给技术支持朋友发消息时,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暗号:"需要三个干净的壳。"对方秒回:"心理学研究者、媒体观察员、患者家属,够吗?"她盯着屏幕笑了,这是他们大学时做深度报道用过的老把戏——用不同身份轰炸官网,再小的机构也扛不住信息公开申请的连环炮。
"请说明'创伤表达干预项目'的伦理审查依据。"她点击发送时,窗外的晚霞正把云染成血红色,心口的荆棘又烫了些,却不再是灼痛,像被人攥着往光里拽。
次日在活动室,小舟的画纸是突然塞进她手心的。
他的指尖还沾着铅笔灰,碰了碰她手背就缩回去,像只受了惊的雀。
画里的心理咨询室天花板裂开蛛网似的缝,无数眼睛从裂缝里垂下来,眼尾拖着数据线,而画中央的女孩举着面小镜子,所有眼睛都被反光刺得眯起。
"谢谢。"林野轻声说。
小舟的耳朵瞬间红到耳尖,转身时撞翻了颜料盘,靛蓝色的液体在地板上漫开,像片突然涨潮的海。
周三深夜的梦带着消毒水味。
林野被绑在诊疗椅上,手腕和脚踝的皮带勒得生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