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蹲在配电房角落,水泥地泛着潮湿的冷意,铁架上堆满锈蚀的接线盒和报废的电表。
她手套沾了灰,指尖却停在一个塑料收纳盒上——边缘贴着一张泛黄标签,字迹褪成浅棕:“林野房间 1998-2008”。
她怔了一下。
这行字像一把生锈的钥匙,轻轻插进记忆深处那扇从未开启的门。
盒子很轻,打开时发出干涩的“咔”声。
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十根保险丝,每一根都用细绳绑着小纸条,是父亲熟悉的工整笔迹:
“夜读延时 —— 9月12日”
“空调故障(实为灯未关)—— 6月3日”
“台灯短路(故意松动)—— 12月24日,平安夜”
她呼吸一滞。
手指无意识抚过其中一根标着“期末冲刺·每日 2h”的保险丝,金属表面有明显拧紧过的压痕。
那一刻,童年无数个深夜的画面骤然清晰:书桌前的台灯忽然暗了一瞬,又缓缓亮起;母亲查房的脚步声刚走远,灯光便重新稳定下来,仿佛某种沉默的庇护。
她曾以为那是老楼电路不稳。
原来不是。
是父亲在主控箱里,一次次为她降压、分流、绕线,在母亲严禁熬夜的铁令下,偷偷给她的世界留了一盏不会熄灭的灯。
荆棘纹身猛地刺痛起来,从心口蔓延至锁骨下方,像是藤蔓被注入暖流,金光在皮肤下微弱跳动——这是它第一次不因痛苦而灼烧,而是因一种近乎窒息的酸楚,在震颤中发烫。
她抱着盒子回家时天已擦黑,客厅还保持着早晨的模样,茶几上摊着她昨夜写到一半的手稿,《她也怕黑》只写了三段,字迹反复涂改。
她把盒子放在中央,像放置一颗尘封多年的心脏。
晚上八点,门铃响了。
周慧敏站在门外,穿着洗得发白的藏蓝外套,手里拎着一袋水果。
她目光扫过客厅,落在茶几上的塑料盒上,脚步顿住。
“这盒子……”她声音低了几分,“你爸当年说,是你房间的‘心跳记录仪’。”
林野抬头,有些意外她会说出这样柔软的话。
“你知道?”她试探地问,“他一直帮我藏灯?”
周慧敏没立刻回答。
她慢慢走过去,坐到沙发上,离那盒子很近,却又不敢碰。
良久,才开口:“我知道。但他从不说。就像我从不承认……我怕你熬夜,伤眼睛,可更怕你不够努力,考不好,将来被人踩在脚底下。”
她低头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纸条,眼神复杂得像雨夜的窗玻璃,模糊又透光。
“这根,”她忽然伸手,指尖轻轻触碰最旧的一根,“是你考年级第一那年换的。那天我在家长会上拿了奖状回来,当众夸你聪明,可一进门就骂你‘还差一分’。我说你要拿满分,不然就是懈怠。”她苦笑了一下,“你躲在房间里哭,我没进去。后来你爸修完电路回来,一句话没说,就把这根保险丝拧得特别紧,紧到差点烧了接口。”
林野喉咙发紧。
她想起那个夜晚,灯比平时亮了些,好像有人在黑暗中悄悄推了她一把。
门口传来脚步声。
林国栋不知何时站在那里,肩上斜挎着工具包,手里握着一把螺丝刀,像是刚巡检完线路。
他看了眼屋内,没进来,只道:“楼道灯坏了,要修。”
林野起身:“我跟你一起去。”
他摆手,动作干脆:“你陪妈说话。”
说完转身,背影沉入楼梯间的昏黄灯光里,像一块沉默多年的石头终于挪开了半寸。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周慧安望着那扇关闭的门,许久,才低声说:“他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在我喊‘不许’的时候,偷偷给你留一道缝。”
林野低头看着盒子,看着那一根根承载过她每一个挣扎夜晚的保险丝,忽然觉得整个童年都被重新拼合了一遍。
狼妈与猫爸,控制与逃避,羞辱与纵容——她曾以为他们是彼此的对立面,是撕裂她灵魂的两股力量。
可此刻她明白,他们其实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拼命护住她,只是一个用鞭子逼她奔跑,一个在暗处默默垫石铺路。
他们的爱都不完整,甚至残缺得伤人,但它们确实存在。
荆棘纹身仍在跳动,不再是剧痛的警告,而是如脉搏般温柔闪烁的金光。
像是身体终于听见了心的声音。
窗外,城市灯火连成一片星河,老社区的电线在风中轻微摇晃。
某个瞬间,她仿佛看见九岁的自己坐在书桌前,台灯忽明忽暗,而父亲正蹲在楼下配电箱前,手电筒光照着他专注的脸。
原来我一直不是一个人在熬夜。
原来你们,也都曾悄悄为我点亮过光。
次日清晨,阳光斜斜地切进老宅的阳台,灰尘在光柱里缓慢浮游。
林野站在工作台前,手里握着焊枪,指尖微微发烫。
她将最后一圈铜丝缠绕成环,像编织一个沉默多年的诺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