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蜷缩在出租屋的地板上,手机屏幕就像一把不断翻转的刀,割开她刚刚愈合的伤口。
热搜词条高居榜首:#荆棘野背叛幸存者#。
评论区的截图一张张弹出,速度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
有人截取了《静音键》短片里父亲修灯泡的三秒镜头,打上红圈标注:“看,他又出现了——施暴者的帮凶,在灯光下微笑。”有人把白山茶的照片P成血红色,配文“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献祭仪式完成”。
还有人翻出她博客最后那句“它是我的和解”,做成表情包,下面写着:“原来痛苦是用来兑换流量的。”
她的心猛地一缩。
月牙形的纹身突然发冷,就像有冰锥从皮肉深处刺入,顺着神经蔓延到四肢。
黑雾涌了上来,熟悉的窒息感扼住了喉咙——那些谩骂、质疑、愤怒的情绪如污水般涌入她的感知系统,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汹涌。
她几乎要跪下去。
可就在这时,她鬼使神差地撕下一张最恶毒的帖子,打印出来,贴在胸口晶体表面。
“我要吸收它。”她对自己说,“写下来……写进下一个故事。”
指尖触到纸张的瞬间,异变突生。
不是熟悉的吞噬感,而是一种反向的拉力——仿佛体内某道沉睡的滤网突然启动。
那些“虚伪”“洗白”“懦弱”的词句撞到心口,像污水冲刷过一层看不见的膜,杂质沉淀,水流却变得清澈。
然后,一个极细、极轻的声音在意识深处浮现:
“我也想有人为我说话。”
林野猛地睁开眼睛。
呼吸停滞了一瞬。
这不是她的想法。
也不是她读过的任何一条留言。
这是……某个躲在恶意背后的真心。
她呆呆地坐了很久,直到晨光爬上窗台,照见地上散落的纸页。
她忽然明白——她的金手指从未真正失控。
它只是一直在单向接收,从不曾过滤,也从不曾分辨。
而现在,它开始吐纳了。
当天下午,她拨通了老周的电话。
“我想租那个地方。”她说,“旧法庭。”
老周没问为什么。
沉默几秒后,只回了一句:“钥匙在我这儿。晚上八点,我等你。”
第二天,王姨帮她在社区公告栏贴了匿名邀请函。
纸是普通的A4纸,字是打印机打出的宋体,没有署名,只有两行字:
一场无声听证会。
3月20日,光明里旧法庭,来听,或被听见。
王姨看着她贴完最后一张,犹豫着问:“小林,你真觉得会有人来?”
林野没回答。
她只知道,那晚音频里的声音不会凭空出现。
它们来自某个人真实的黑夜。
只要还有一个这样的人认得这条路,就够了。
听证会当晚,七点半刚过,老周蹲在法庭门口抽烟。
砖墙斑驳,铁门锈迹纵横,唯有被告席前那一小块地,不知被谁悄悄扫过,干干净净。
“来了三个。”他低声说,烟头在暗处明明灭灭,“一个女的,火气挺大;一个男的,戴口罩,站了十分钟才进门;还有一个老太太,坐下就没抬过头。”
后来陆陆续续又来了七人,总共十位。
没人说话,没人对视,全都低着头,像一群被生活抽去脊梁的影子。
林野站在投影机旁,没开灯。
她按下播放键,黑暗中,一段音频缓缓流淌而出——
第一句是网友的质问:“你爸就是帮凶,你怎么敢原谅?”
紧接着,背景音里浮现另一个声音,稚嫩、颤抖:“爸爸……我的作业本被踩湿了……”
“闭嘴!”一声怒吼砸下,桌椅翻倒声接踵而来。
片刻死寂后,邻居的议论响起:“这爸有威严,孩子就得管严点。”
第二句弹幕:“她凭什么被原谅?我连哭都被说装。”
音频切换——衣柜缝隙里,小女孩屏住呼吸。
母亲在客厅摔碗:“你要是你弟该多好!白养了个赔钱货!”
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邻居家姐姐小声问:“你还好吗?”
“我没事。”女孩哽咽着回答,指甲掐进掌心,“我不哭的,哭了更烦他们。”
一句句审判背后,浮现出一句句无人倾听的真相。
林野始终没说话。她只是让声音自己说话。
李婷一开始冷笑,双臂抱胸,眼神锋利如刀。
可当那句“我连哭都被说装”响起时,她的手指猛地掐进掌心,指节泛白。
她想起了什么——小时候发烧到39度,躺在沙发上发抖,母亲却笑着说:“别装了,你弟昨天烧到40都没哼一声。”
张哲坐在角落,口罩遮住大半张脸。
他想起小学五年级,因为考试失利被父亲踹进墙角,额头磕出血。
老师问他怎么了,他笑着说:“我自己摔的。”——那是他第一次学会,男孩不能哭。
音频终于结束。
寂静像水一样淹没了整个空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