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119章 灰烬里的坐标

荆棘中的常春藤 第119章 灰烬里的坐标

作者:顾晨的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17

林野站在城东家属区那栋灰扑扑的居民楼前,风从巷口斜切进来,卷着碎纸和尘土,在她脚边打了个旋。

楼体斑驳,墙皮剥落处露出砖石的暗红,像干涸的血迹。

她仰头望去,三楼某个窗口的玻璃碎了一角,用胶带横七竖八地粘着,像一张被强行缝合的嘴。

心口的银痕忽然一跳,微弱却清晰,仿佛有根看不见的线从那扇窗里垂下来,轻轻拽住了她的心脏。

她迈步走进楼道。

水泥台阶裂开细缝,边缘被无数鞋底磨出光滑的弧度。

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陈年油烟的气息,混杂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压抑感,像是记忆被封存在这里太久,早已发酸。

一级,两级……每踏上一步,耳边便多一丝低语。

“别说了……别说了……”

声音极轻,像是从墙缝里渗出来的,又像来自她自己的颅骨内部。

她停下,闭眼,呼吸放慢。

银痕再次发热,比之前更甚,仿佛有荆棘在皮下缓缓舒展。

三楼拐角,她驻足。

右手边的墙面有一处凹陷,漆色比周围深一块,像是被重物反复撞击过。

她伸手轻抚,指尖触到粗糙的颗粒,突然,一阵剧烈的情绪冲进脑海——

一个女孩蜷缩在门后,指甲抠进地板缝隙,眼泪无声滑落;男人的咆哮如雷贯耳:“你妈都认了,你闹什么?!”接着是推搡、摔东西的声音,还有女人压抑的呜咽。

然后一切戛然而止,只剩一片死寂。

可那寂静中,却浮起一句极轻、极疲惫的低语:

“……活着,好累。”

林野猛地睁开眼,冷汗顺着鬓角滑下。

她靠着墙缓缓蹲下,手按在心口,银痕灼烫得几乎要裂开皮肤。

这不是想象,是情绪的残响,是那个女孩留在这堵墙里的最后一声喘息。

她咬牙站起,掏出手机翻出之前匿名举报后收到的回应——论坛虽启动审查,但没有进一步动作。

官方沉默,意味着真相仍在地下爬行。

她必须找到那个女孩。

第二天清晨,林野来到居委会。

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背了个帆布包,神情疲惫而克制。

“我在找一个读者,”她说,声音带着刻意的沙哑,“她三个月前最后一次留言是在这附近发的,说要‘逃出去’……我一直联系不上她。”

工作人员皱眉翻着登记簿,最终指着一栏:“张雨桐,母亲登记她去外地打工了,没留具体地址。”

“能看看监控吗?附近的路口或者小区门禁?”

对方犹豫片刻,还是调出了几天前的录像。

画面模糊,但一个瘦小的身影拖着行李箱,背着双肩包,独自走向城郊方向。

时间是深夜十一点四十七分,路灯昏黄,她的脸看不清,可走路的姿态透着孤注一掷的决绝。

林野正盯着屏幕,余光忽然察觉身后多了个人影。

回头,是老赵。

他穿着旧保安服,帽子压得很低,手里拎着一个破旧的保温杯。

他没说话,只默默递来一张手写地址:城北联纺宿舍b区3栋207。

“服装厂宿舍,她舅妈表姐在那儿。”他声音低哑,“可没人敢帮她,她爸在街道办有点关系,嘴上讲理,背地里翻脸不认人。”

林野盯着那张纸,问:“你为什么留着这些?”

老赵沉默了很久,眼神像落在很远的地方。

最后他苦笑了一下,嗓音裂开一道缝:“我儿子……也是这么走的。十七岁,半夜翻窗,再没回来。派出所说离家出走,不予立案。等找到时,人在江边桥墩下……躺了三天。”

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自言自语:“那时候我要是多问一句,是不是就能拦住他?”

林野喉咙发紧,没再说话。她收下地址,转身离开。

当晚,她换了身工装,戴上帽子和口罩,混进服装厂送水队伍。

宿舍区管理松散,工人进出频繁,没人多看她一眼。

b区3栋207,门锁着,屋里空无一人。

床铺整齐,但枕头下露出半截烧焦的纸角。

她小心抽出——是一本日记的残页,边缘焦黑卷曲,像是从火里抢出来的。

最后一页字迹颤抖,墨水被泪水晕开:

“他们都说我疯了……可那天,我亲眼看见我爸把妈按进洗衣机。水声轰轰响,我妈的手还在拍打盖子……舅舅来了,只说‘家丑不可外扬’。我报警,警察说‘没证据’。我妈现在躺在床上,脑子不清醒……可为什么,所有人都让我闭嘴?”

林野指尖发颤。她将那页纸轻轻贴在心口,闭上眼,集中全部意念。

银痕骤然剧痛。

幻听再度降临——

门缝外,女孩躲在角落,心跳如鼓;洗衣机轰鸣,母亲发出窒息般的呜咽;父亲嘶吼:“再叫我就让你也进去!”舅舅拉着父亲劝:“行了行了,别闹大了!”然后是对她说的话,一字一句,冰冷如刀:

“你别说了,不然全家都没脸。”

声音落下那一刻,林野仿佛听见了某种东西碎裂的声响。

不是玻璃,不是骨头,而是信任,是希望,是一个孩子对世界最后的依恋。

她睁开眼,紧紧攥着那页纸,指甲陷进掌心。

窗外,夜色浓稠如墨。

远处厂区的灯一盏盏熄灭,唯有她手中的残页,像一片不肯化为灰烬的证词,在黑暗中微微发烫。

她拿出手机,打开通讯录,指尖停在那个名字上——江予安。

屏幕映出她苍白的脸,和眼中尚未熄灭的火光。

林野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迟迟没有按下拨号键。

手机映出她疲惫的轮廓,眼底却燃着一簇不肯熄灭的火。

她想起张雨桐日记里那句“他们都说我疯了”,心口的银痕轻轻一颤,不是疼痛,而是一种奇异的共鸣——仿佛那页残纸上的绝望,正通过某种隐秘的频率,与她自身的创伤共振。

她终于点了通话。

铃声响了三下,江予安接起,声音低缓,像夜风掠过博物馆空旷的廊道:“你找到她了?”

“没。”林野靠在厂区外一棵枯树边,声音压得很轻,“但我找到了她说过的话……烧剩的。她不是疯,是被所有人逼到无处开口。”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风从听筒里渗出一点杂音,像是他在踱步。

“报警。”他说,语气平静得近乎冷酷,“是你第一反应?”

林野咬了咬唇:“可她已经逃了一次。如果警方介入,她爸有关系……会不会反而把她推回那个家?”

“所以你在犹豫。”江予安的声音沉下来,“你想救她,又怕自己成了另一个施加压力的人。”

林野闭上眼。

心口的银痕微微发热,却不再撕裂般剧痛。

她忽然明白——她曾幻想自己能写尽苦难,就能拯救同类;可文字救不了正在溺水的人,尤其当她把自己放在高处,以“见证者”自居时。

“我不是她需要的英雄。”她喃喃道。

“她需要的,是有人相信她没疯。”江予安接了下去,仿佛看穿她的心,“你现在冲进去,可能逼她逃得更远。她还在躲,说明还没准备好对抗。而你,也不能再扮演‘救世主’了。”

林野深吸一口气,指甲掐进掌心。

她知道自己曾渴望通过拯救他人来完成自我救赎,可那不过是把伤口披成披风,走一条更痛的路。

她打开扫描软件,一页页拍下日记残片。

焦黑边缘、泪痕晕染的字迹、那句“我妈的手还在拍打盖子”……她将图像处理成匿名文件,附上一段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分析:

情绪波形图显示,叙述峰值集中于夜间22:17-23:03,与家属区监控中洗衣机运行时段吻合;声纹模拟还原出多人对话轨迹,坐标定位源自墙体情绪残留强度分布。

结论:非虚构性创伤记录,受害者仍处于隐蔽状态。

最后,她加上一行字:

她需要的不是英雄,是有人相信她没疯。

发送对象:三家妇女庇护所、两个心理援助机构、一个专注家暴干预的公益组织。

全部匿名。

当晚十一点,服装厂宿舍区终于有了动静。

工人们三三两两归来,脚步拖沓。

林野裹紧外套,蹲在楼道阴影里,远远望着b区3栋入口。

终于,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

张雨桐比照片上更单薄,工装裤沾着线头,脸色苍白如纸。

她低头刷卡进门,动作机械,像一具被日复一日的恐惧磨损的躯壳。

林野没有上前。

她等张雨桐进屋,确认门锁好,才悄然起身,从包里抽出一张折好的纸条,轻轻塞进门缝。

上面只写了三行:

市妇女庇护所热线:xxx-xxxx-xxxx

心理援助24小时专线:xxx-xxxx-xxxx

你说的都是真的,我听见了。

她转身离开,脚步轻得像怕惊醒什么。

走出十米,心口银痕忽然轻轻一跳——不是痛,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共鸣,像两颗伤痕之间,终于有了回应。

而在207室,张雨桐正准备睡觉,弯腰时瞥见门缝下的纸条。

她愣住,迟疑地捡起,展开。

灯光下,那行手写的画像一道裂开的光。

她手指剧烈颤抖,盯着那行字看了十分钟,呼吸越来越浅,眼眶发烫。

最终,她缓缓打开手机,新建备忘录,一字一句,把号码抄了进去。

窗外,夜色依旧浓稠。

而在城市另一端,某栋写字楼的会议室里,一盏灯悄然亮起。

门开处,李维抱着文件夹步入,神情冷峻。

角落阴影中,一个穿着后勤制服的身影默默调整着手中的设备,镜头对准了长桌中央的录音笔。

空气里,某种无声的对峙正在酝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