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星辉邀约与团队成长
星辉科技的正式邀请函,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团队内部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波澜。邮件措辞严谨而不失热切,不仅邀请了封瑶,也明确欢迎整个团队在全国赛结束后,前往他们位于首都的研发总部,进行为期六周的暑期项目合作,研究方向直指当前业界最前沿也最富挑战的领域——“负责任AI”的伦理框架与算法实现。
这封邮件被赵峰几乎是颤抖着手打印了出来,他捧着那几张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A4纸,反反复复看了三遍,才猛地抬起头,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我不是在做梦吧?星辉!是那个发布了‘盘古’大模型和‘慧眼’识别系统,引领了上一轮AI浪潮的星辉啊!我们……我们真的被他们看到了?”
沈哲相对克制,但紧抿的唇角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眼中闪烁着锐利而兴奋的光芒,转向封瑶,语气是前所未有的郑重:“封瑶,这个机会,毋庸置疑,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你在区域赛答辩时,对算法公平性理念的深刻阐述打动了他们。是你为项目注入了灵魂,也是你,为我们赢得了这张通往更高舞台的门票。”他的肯定,不仅仅是对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封瑶作为团队核心领导力的确认。
陈墨导师闻讯后,亲自来到他们的实验室,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欣慰笑容。他召集团队开了个小会,高度肯定了这次机会的宝贵:“星辉的研发总部,是国内无数计算机学子梦寐以求的圣地。这次合作,不仅仅是一次实习,更是一次极佳的学习和历练,是理论与实践碰撞的熔炉。对你们未来的发展,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进入产业界,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他拍了拍封瑶的肩膀,“学校方面的事情,包括课程衔接、住宿安排,我会全力协调,你们只需专注于比赛和后续的合作准备。”
在一片振奋与憧憬中,封瑶感受到了更深的压力与沉甸甸的责任。她清晰地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镀金的实习机会,更是将他们一直秉持的、在区域赛上初露锋芒的“负责任AI”理念,付诸实践、接受检验的第一个重要平台。星辉的橄榄枝,既是认可,也是考题。她必须带领团队,在全国赛上拿出更具说服力、更耀眼的表现,才能不负这份期待,也不负团队成员毫无保留的信任与付出。
压力化为动力,封瑶更加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全国赛项目的优化中。然而,就在她埋首于浩瀚文献和复杂代码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悄然出现在她的世界。
这天下午,图书馆靠窗的位置阳光正好。封瑶正对着一篇关于“跨文化语境下算法公平性度量”的英文文献蹙眉深思,一个温柔又带着些许试探的女声在她身旁轻轻响起:“请问……是封瑶同学吗?”
封瑶从思绪中抽离,抬起头,看到一个穿着浅蓝色棉质连衣裙、气质温婉大方的女生站在桌旁。她手里拿着几本厚厚的《计算理论与数学基础》期刊,笑容有些腼腆,眼神却很明亮。
“我是,你是……?”封瑶迅速在记忆中搜索,确认自己并不认识这位陌生的学姐。
“你好,我叫林薇。”女生在她旁边的空位轻轻坐下,将期刊小心地放在桌上,轻声解释道,“我是数院大四的,也是……徐卓远的直系学姐。”
听到徐卓远的名字,封瑶心中微微一动,面上依旧保持着礼貌而从容的微笑:“林学姐,你好。找我有事吗?”
林薇似乎有些紧张,白皙的手指无意识地卷着书页的一角,显示出内心的些许不安:“我……我仔细观看了区域赛的线上录像,你的表现真的非常出色。尤其是关于算法公平性不仅仅在于数据,更在于价值选择的那部分论述,特别打动我,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她顿了顿,抬眼看向封瑶,眼神清澈而真诚,带着学术探讨的纯粹,“其实,我自己最近的研究方向也涉及到机器学习模型的公平性约束与可解释性,在理论推导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上,遇到了一些困惑……不知道能不能冒昧和你探讨一下?”
封瑶有些意外,但对方态度谦和,话题又正好切中她近期思考的核心,便欣然点了点头:“学姐太客气了,能和你交流是我的荣幸。我们互相学习。”
接下来的交谈,让封瑶对林薇刮目相看。这个看起来温婉柔和的学姐,在数学和算法底层逻辑上有着极其深厚的功底,提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直指核心矛盾。她不仅精通模型优化理论,更难得的是,对AI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抱有深刻的洞察和同理心。两人从公平性约束在损失函数中的具体实现方式,聊到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公平”定义的差异性及其量化难题,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竟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
交谈间隙,林薇端起桌上的水杯轻轻抿了一口,状似无意地提起,语气带着一丝回忆的朦胧:“卓远师弟啊……他以前总是一个人泡在实验室或者图书馆,冷冷清清的,像一台精密但孤独的仪器。现在好了,”她的目光落在封瑶身上,带着温和的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有你在身边,他整个人都感觉……生动了很多,也柔和了很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