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学术沙龙成功后的挑战
学术沙龙的成功,如同一阵温煦而持久的春风,不仅吹散了封瑶心底最后一丝因前世阴影而残留的寒意,更仿佛为她注入了一股全新的能量。那份来自启明创投的认可,虽被她以学业为重暂时婉拒,却像一颗被精心埋下的种子,在她心田深处悄然孕育着关于未来更多元、更广阔的图景。她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脚下的路,正从相对纯粹的学术探索,稳健地向着交织着机遇、挑战与现实复杂性的疆域延伸。
然而,封瑶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高光”迷惑。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项聚焦于心理状态预测与干预的研究才初具雏形,前方的道路漫长且布满了未知的荆棘。沙龙结束后,她不仅婉拒了几家意图不明或实力有限的小型投资机构的热情约谈,也只与那位气质沉稳、眼光独到的启明创投副总裁赵明远保持了适度而礼节性的邮件往来,定期分享一些非核心的、阶段性的研究进展,既展现了合作的诚意,也守住了学术的底线。她将绝大部分精力重新投入到了核心算法的优化和海量数据的深化分析上。与林悦师姐的合作也进入了更实质、更紧密的阶段,她们开始尝试将初步构建的模型,应用于林悦团队提供的、经过严格脱敏处理的匿名临床数据进行初步测试与验证。
徐卓远将封瑶的冷静、专注与那份日渐成熟的审慎看在眼里,心中那份为她骄傲与深爱着她的情感,如同经过精心酿造的醇酒,愈发深沉而浓烈。他的女孩,不仅拥有了足以闪耀世人的才华与能力,更锤炼出了与之完美匹配的沉静内核与战略眼光。他依然是那个最可靠、最了解她研究领域的“战友”,在学术上提供着坚实的支持。但在学术之外,他更多了一层细腻的呵护,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园丁,细心地将那些可能打扰她成长节奏的外界纷扰与过度关注,悄然隔绝在她专注领域的外围。
“瑶瑶,周末回家吃饭吧?妈妈念叨你好几次了,说上次家宴太过正式,都没能好好跟你聊聊天。”这日课后,徐卓远一边极其自然地接过封瑶手中那几本厚重如砖的专业书籍,一边状似随意地提议道。他的语气轻松,但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与些许紧张。他记得前世,每次提及回徐家,封瑶总会流露出隐隐的抗拒与不安,那种疏离感曾像一根细刺,扎在两人之间。
“回家?”封瑶脚步微顿,眼底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恍然。是了,他指的是那个坐落于城市静谧之处、象征着财富与地位的徐家别墅。那个在前世漫长岁月里,曾让她感到无比压抑、格格不入,甚至有些畏惧的地方。那些觥筹交错间的审视目光,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阶层差异,都曾深深加重她的自卑与敏感。
但此刻,仅仅是片刻的沉吟。她仰起脸,夕阳的余晖勾勒着她柔和的脸部线条,唇边绽放出一个清浅却无比温暖、毫无阴霾的笑容:“好呀。我也好久没见伯父伯母了,是该去拜访一下。而且,”她语气微顿,带着一丝俏皮,“我也想念伯母上次做的那个桂花糖藕了。”
她的答应如此坦然、流畅,甚至带着一份亲近的期待,没有丝毫的勉强或犹豫。这让徐卓远心头那点微小的紧张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汹涌澎湃的欣喜与宽慰。他明白,这绝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家庭聚餐,它更是一个清晰的信号——封瑶正在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接纳他的整个世界,包括他那显赫却也复杂的家庭背景,以及与之伴随的一切。
周末,徐家别墅沐浴在初夏明媚的阳光下,相较于上次家宴的隆重与正式,这次的气氛明显要轻松和温馨许多。
徐母亲自下厨,做了几道自己的拿手菜,其中果然有封瑶上次偶然赞过的桂花糖藕。席间,徐母不停慈爱地给封瑶夹菜,关切地询问她的学业、生活细节,甚至聊起了女孩子间感兴趣的时尚话题,语气真诚而温暖,丝毫没有豪门贵妇常有的距离感或审视意味。这种纯粹基于长辈对晚辈的关爱,让封瑶感到久违的放松。
“瑶瑶,听说你前阵子在学校的那个学术沙龙上表现特别出色?连你徐伯伯都在某个商业论坛的间隙听人提起,回来还夸你呢,说现在的年轻人了不得。”徐母笑意盈盈地提起话头,语气中满是自豪。
封瑶连忙放下筷子,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伯母您过奖了,只是尽自己所能,把阶段性的思考和大家分享了一下而已。后续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学习的地方更多。”
“不必过谦。”主位上的徐文渊放下手中的汤匙,语气依旧是惯有的平稳,却少了几分往日的疏离,多了一丝审慎的认可,“能在你这个年纪,不仅拥有清晰的技术思路,更能将技术逻辑与社会潜在需求、伦理边界结合思考,确实难得。卓远最近几次与我讨论集团旗下基金会关于科技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投资方向时,也时常引用你的一些观点,很有启发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