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引力与涟漪
“转角”咖啡馆里,桂花拿铁的香甜气息与咖啡的醇厚完美融合,驱散了秋日午后最后一丝倦意。林薇心满意足地小口啜饮着,还在为徐卓远送书的事啧啧称奇。“瑶瑶,你说徐大神是不是对你有点特别啊?他那个人,平时眼里除了代码还有别的吗?居然会特意去找一本绝版书送你!”
封瑶捧着温热的杯子,目光落在窗外行色匆匆的学生身上,思绪却飘向了更远的地方。她没有直接回答林薇的调侃,而是轻轻搅动着杯中的拉花,低声道:“薇薇,你觉得……像徐卓远那样的人,他周围是不是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引力场’?”
“引力场?”林薇眨眨眼,不明所以。
“嗯。”封瑶点头,脑海中浮现出图书馆里那个惊鸿一瞥的怯生生身影——苏晓。“就像恒星,自身散发着光芒和引力,不自觉地将周围的小行星吸引过来。有些小行星会坠毁,有些则会找到自己的轨道,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苏晓那混合着仰望、自卑和小心翼翼渴望的眼神,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她平静的心湖,漾开圈圈涟漪。那眼神太熟悉了,是前世的自己刻在灵魂里的印记。徐卓远这样的人,天生就是人群的焦点,是遥远星辰,无意识地吸引着无数像苏晓这样默默注视的目光。而自己,如今竟能与他并肩讨论算法,收到他特意寻来的书籍,这其中的变化,连她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恍如隔世。她的靠近,始于重生带来的清醒与目标,基于项目合作的平等立场,而非卑微的仰慕。这种方式,似乎意外地撬开了他紧闭外壳的一丝缝隙。
“哎呀,你说得太深奥了!”林薇摆摆手,但很快被邻桌讨论的周末社团招新吸引了注意力,开始兴致勃勃地规划要去哪个摊位凑热闹,试图把封瑶也从“哲学思考”中拉出来。
封瑶却因自己的话陷入了更深的思考。那么,其他被吸引的人呢?比如苏晓,她又会以怎样的方式试图靠近?而徐卓远,他对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或明显或隐晦的注视,又是如何看待的?他周身那层无形的壁垒,究竟因何而立?这些疑问,在她心底埋下了种子。
---
几天后,数学模型进入了最关键的调试阶段。封瑶和徐卓远待在实验室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晚,窗外夜色深沉,只有实验楼的几扇窗户还亮着灯,像悬在墨色天鹅绒上的星子。
徐卓远坐在电脑前,屏幕上的代码飞速滚动,他神情专注,侧脸在冷白的屏幕光线下显得轮廓分明,带着一种不近人情的锐利。封瑶则在一旁核对数据,偶尔在笔记上记录下异常点。实验室里只有键盘敲击和散热风扇的嗡鸣声,一种高强度脑力工作特有的紧绷感弥漫在空气中。
突然,徐卓远敲击键盘的动作停了下来,眉头微蹙,盯着屏幕上反复出现的一行报错信息。他尝试了几个快速的修复,但模型运行的曲线依旧在预期之外震荡,无法收敛。
“遇到瓶颈了?”封瑶放下笔,凑近了些,目光投向那令人困扰的代码。
一股极淡的、清甜的果香混合着书卷气,随着她的靠近,悄然侵入徐卓远惯常被消毒水和电子设备气味占据的感知范围。他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视线并未离开屏幕,只是简短地应了一声:“嗯。梯度消失,迭代无法收敛。”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封瑶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一丝被极力压抑的烦躁。这是项目推进以来,她第一次从他身上感受到如此明显的“情绪”波动。
封瑶没有急着发表意见,而是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仔细查看了出错模块前后的代码逻辑和数据流。她秀眉微蹙,脑海中快速回溯着数据处理的每一个环节。忽然,她想起之前核对原始数据时一个一闪而过的疑虑。她沉吟片刻,轻声道:“会不会不是算法逻辑本身的问题?我记得上次数据预处理时,这一批交通流数据的采集时间标注似乎有歧义,几个监测点的时钟可能存在细微不同步。如果是数据源头的时间戳错乱,导致因果时序颠倒,再精巧的算法也是徒劳。”
她的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徐卓远思维中某个被惯性忽略的角落。他猛地转头看向她,深邃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豁然开朗的锐光。他没有说话,但动作快得惊人,立刻调出庞大的原始数据集,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编写临时脚本进行时间戳的交叉验证。
封瑶安静地等待着,没有打扰他的验证过程,只是默默地将自己手边温热的丁香猴头菇茶又续了一杯。
几分钟后,徐卓远敲下最后一个回车键,屏幕上的验证结果清晰地指向了数据同步问题。他身体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虽然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紧绷的下颌线松弛了些许,一直紧抿的唇线也缓和了弧度。
“你说得对。”他吐出三个字,简短,却带着不容错辨的、沉甸甸的认可。他甚至抬手,用指节轻轻按了按眉心,一个泄露了他连续高强度工作后些许疲惫的小动作。“是数据时间戳同步的问题,底层采集设备的时钟校准有漏洞。”这是他第一次在她面前,如此清晰地展现出从“困扰”到“释然”的情绪转换。封瑶心中微动,仿佛看到那座冰山上,有一小块冰雪正在悄无声息地融化,露出其下坚实的岩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