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136章 技术合作,情感成长

第一百三十六章 技术合作

赵燃的合作意向,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心域”项目组内漾开了层层涟漪。与技术狂人碰撞的火花尚未正式点燃,封瑶和徐卓远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团队内部对这项潜在合作的评估与整合。

项目组的小型会议室里,气氛并不如往常那般轻松。白板上还残留着上次脑力激荡的痕迹,此刻却围绕着“赵燃”这个名字,展开了一场务实的讨论。

沈哲在听到赵燃的名字时,标志性的玩世不恭表情收敛了几分,他摸着下巴,眼神里带着几分心有余悸的调侃:“赵燃?那个传说中为了调试一个手势识别算法,能在实验室打地铺睡一个星期,靠咖啡和能量棒续命的‘疯狗’?他搞出来的东西,性能通常是顶级的,这点我服气。但合作过程嘛……”他拖长了调子,目光在徐卓远和封瑶脸上扫过,带着一种“你们做好准备了吗”的意味,“据说能把最严谨的流程控逼疯,思维跳跃起来像脱缰的野马,文档记录随缘,沟通全凭灵光一闪。”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个具体例子,“我有个朋友跟他合作过一个小模块,差点没被他不按常理出牌的需求变更和昼夜颠倒的讨论时间给整崩溃。”

封瑶安静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在笔记本上轻点。沈哲的描述勾勒出一个典型的技术天才形象,才华横溢却难以驾驭。这让她想起了前世接触过的一些极客,也让她更清晰地意识到合作的挑战所在。然而,她的眼神并未退缩,反而闪过一丝跃跃欲试的光芒。她笑了笑,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见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沉稳:“有挑战,才有突破。只要核心目标一致,对‘心域’最终的用户有益,沟通方式和合作流程都可以磨合、建立。我们需要他的技术洞察力,也许,他也需要我们的框架和方向。”

徐卓远赞同地点头,他的目光始终冷静而聚焦:“技术互补性毋庸置疑。赵燃在实时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上的激进算法,能极大优化‘情境场’的响应速度和精度。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划定清晰的合作边界,既充分利用他的创造力,又要确保项目主体架构的稳定和数据安全伦理规范不被冲击。”他看向封瑶,眼神是毫无保留的信任,“瑶瑶,你对‘心域’的情感模型内核理解最深,也最能把握技术为‘人’服务的初衷。你来主导与赵燃的前期技术对接,把握技术融合的方向。我和沈哲负责协议框架、资源协调以及后期集成测试的保障。” 这个分工不仅考虑了技术能力,更考虑到了封瑶独特的、连接技术与人文的视角,以及她日渐成熟的、能包容并引导不同性格成员的能力。

封瑶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也感受到那份被托付的信任。她郑重应下:“好,我会尽力。”

与赵燃的第一次正式技术讨论会,安排在创业中心308。这次,沈哲也一同前往,美其名曰“见识一下疯狗的战斗力”,实则也是想为封瑶压阵。果然,会议一开始就充满了赵燃式的“风暴”。他几乎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冲到白板前,抓起笔就开始狂写,思维跳跃极快,从卷积神经网络谈到脑机接口的启发,又从动态贝叶斯网络跳转到某个小众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语速快得如同加了速的播客,白板上瞬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架构图和意义不明的缩写。

封瑶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惊人的耐心。她时而凝神倾听,捕捉他话语中闪光的灵感碎片;时而快速在笔记本电脑上记录关键点,并用自己的逻辑进行梳理;在赵燃某个过于理想化、忽略现实计算资源限制的设想处,她会适时地、用清晰的逻辑和具体的数据指出当前的技术瓶颈或可能存在的落地风险;而在赵燃陷入某个技术死胡同,反复纠结于一个局部最优解时,她又能从“情境场”的整体情绪模型和用户体验角度,提出一个全新的、可供参考的滤波思路,往往能瞬间打开新的局面。

她不再是那个会因为外界质疑或混乱场面而退缩的女孩,而是在专业领域里,与顶尖高手平等交流、甚至能以其独特的跨学科视角引导方向的核心人物。徐卓远坐在她身侧,大部分时间沉默,目光却始终追随着她,看着她侃侃而谈时眼中闪烁的智慧与坚定,看着她用平和却不容置疑的态度,将赵燃奔逸的思维一点点拉回“心域”可行的轨道,并在关键节点抛出精准的问题,引导讨论走向深入。他的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弧度,那是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

沈哲起初还带着几分看热闹的心态,翘着二郎腿,但随着讨论深入,他看向封瑶的眼神也渐渐变了,从一开始的担忧,到惊讶,再到最后的由衷佩服。他低声对徐卓远说:“老徐,我现在有点明白,你为什么……”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为什么如此看重她,信任她,甚至……爱她。她不仅技术扎实,更有一种能够稳定人心、凝聚方向的气质。

徐卓远淡淡瞥了他一眼,带着一丝警告,也带着一丝默认的愉悦。沈哲立刻识趣地闭嘴,但嘴角那抹“我懂了”的笑意却挥之不去,还冲着徐卓远暧昧地眨了眨眼。

讨论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最终达成了一个初步的技术融合方案,比预想中更顺利,也更具有潜力。赵燃兴奋地搓着手,头发因为多次抓挠而显得更加凌乱,他看着封瑶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失散多年的知己,充满了发现宝藏的狂喜:“封瑶学妹!厉害!太厉害了!下次讨论你还得来!就跟你聊有灵感!你跟那些死板板的家伙不一样,你懂我在说什么!” 他语无伦次地表达着赞赏。

封瑶被他直白而热烈的夸奖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但依旧落落大方地回应:“师兄过奖了,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你的想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她顺势将讨论的成果归纳总结了几句,强调了接下来的分工,展现了出色的项目推进能力。

离开创业中心,沈哲借口“不打扰你们二人世界”,挤眉弄眼地先行离开,将空间留给了他们两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校园,为建筑物和树木镀上了一层温暖的轮廓。两人并肩走在熟悉的银杏小径上,空气中弥漫着初夏草木的清香,偶尔传来几声归巢鸟儿的啼鸣。

“累吗?”徐卓远轻声问,顺手极其自然地接过封瑶手中略显沉重的资料袋和笔记本电脑包。

封瑶轻轻舒了口气,摇摇头,脸上带着一种经过高强度脑力活动后的满足与淡淡的疲惫:“有一点,但很充实。” 她顿了顿,抬头看他,眼睛在夕阳下亮晶晶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寻求肯定的意味,“卓远,我刚才……表现还可以吗?有没有哪里说得不对,或者处理得不够好?” 她问得有些小心翼翼,那是前世残留的一点不自信,在最重要的那个人面前,偶尔还会探出头来,寻求最坚实可靠的肯定。

徐卓远停下脚步,转过身,认真地凝视着她的眼睛,他的目光深邃而温柔,语气无比笃定:“不是‘可以’,是非常出色。你不仅跟上了他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你掌控了全场的节奏。无论是技术深度还是沟通技巧,都无可挑剔。赵燃是出了名的难搞和挑剔,但他看你的眼神,是纯粹的认可和尊重,这比我任何评价都更有说服力。封瑶,”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你正在发光,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耀眼。”

他的话语,一字一句,清晰地敲在封瑶的心上。不是敷衍的安慰,而是基于事实的、掷地有声的认可。前世那个蜷缩在角落、渴望肯定却总是被忽视、最终黯然离场的女孩,仿佛在这一刻,被眼前这个人温柔而坚定地彻底拥抱、完全接纳。那些深藏心底的冰封角落,终于被这温暖的阳光彻底照亮、融化。

眼眶微微发热,封瑶没有回避他的目光,嘴角扬起一个灿烂的、释然的笑容,所有的忐忑在这一笑中烟消云散:“是因为站在你身边,我才能安心地发光。” 是因为重生遇见了你,是因为你的不离不弃和毫无保留的支持,是因为我终于在你的鼓励下,学会了接纳自己,珍视当下,勇敢地展现自己的价值。

徐卓远心中一动,一股暖流涌遍四肢百骸。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指尖穿过她的指缝,十指紧密相扣。没有更多的言语,掌心传递的温暖和力量,已然诉说了所有的理解、支持与深藏的爱意。

也就在这时,封瑶的手机响了。看到屏幕上闪烁的“爸爸”两个字,她微微一怔,心跳漏了一拍。前世,父亲主动给她打电话的次数,屈指可数,通常伴随着沉默或者简短生硬的询问。这一次,会是什么?

她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因为刚才讨论和徐卓远的话语而激荡的心情,接通了电话,语气尽可能地自然平和:“爸。”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没料到她接得这么快,语气这么平静,没有以往的疏离感。然后,父亲那略带沙哑、依旧不太善于表达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瑶瑶,在忙吗?”

“刚忙完,在回宿舍的路上。”封瑶回答,甚至主动分享,尝试着打开话题,“刚和一个计算机系的师兄讨论完项目合作,很有收获,解决了一个技术难点。” 她试图用他能理解的方式描述。

“哦……好,好。”父亲连说了两个好,似乎在努力消化信息,并寻找下一个话题,听筒里传来他略显沉重的呼吸声。“我……我看了几篇你妈妈推荐的那个,人工智能的文章,” 他顿了顿,似乎有些窘迫,“有点深奥,不太明白。里面好多词,什么‘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封瑶的心瞬间柔软下来,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她能清晰地想象出那个画面:父亲戴着老花镜,在台灯下,对着手机或电脑屏幕,吃力地、逐字阅读那些对他来说如同天书的专业术语,只为了能离女儿的世界近一点,再近一点。一股酸涩又温暖的暖流涌上心头。“爸,那些太理论了,不用特意看,很费神的。”她的声音不自觉地放得更轻,带着安抚,“我们做的‘心域’项目,简单说就是让计算机能更好地理解人的情绪变化,希望能帮助到需要心理疏导的人。算是……用技术做点有意义的事。”

“理解情绪……帮助人……好,这个好。”父亲的声音似乎放松了一些,语气里甚至带上了一点几不可查的、类似骄傲的东西。“你……你自己注意休息,别光顾着学习,身体要紧。钱够用吗?” 他最终还是回到了最习惯、也最朴素的关心方式上。

“够的,放心吧。您和妈妈也注意身体。”封瑶轻声应着,感受着这笨拙却无比真实的关怀。

“那……那就这样。挂了。”父亲像是完成了一项重大而艰难的任务,匆匆结束了通话,或许是不习惯这样略显“煽情”的交流。

握着尚存余温的手机,封瑶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也仿佛吹散了心中最后一丝关于前世的阴霾与遗憾。父亲的改变是缓慢的、生硬的,甚至有些别扭,但正是这种笨拙的、迈出舒适区的努力,比任何华丽的语言都更具分量,更让她动容。这不再是前世那种流于表面的、带着距离感的询问,而是真切的、试图靠近的努力。

徐卓远一直安静地陪在她身边,像一棵沉默的树,为她遮风挡雨,也分享她生命中的每一刻阳光与感动。他没有打扰,只是用目光守护着她。

封瑶转过头,对他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闪烁的泪光,但更多的是一种彻底的释然和发自内心的温暖:“我爸他……好像在试着走近我的世界。” 虽然步伐很小,姿态笨拙,但方向是对的,心是诚的。

“因为他们看到了你的光芒,忍不住想要靠近。”徐卓远温柔地伸出手,指腹轻轻拭去她眼角将落未落的泪滴,动作珍视而轻柔,“封瑶,你值得所有的美好,包括父母的重新认识,包括事业的成功,也包括……” 他注视着她的眼睛,未尽之语在目光中交汇,一切尽在不言中。

重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不仅仅是弥补遗憾,扭转命运,更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剥落自卑与恐惧的硬壳,露出内在柔软而强大的本质,然后发现,当你开始真正爱自己、接纳自己,并勇敢地朝着光的方向奔跑时,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温柔,那些曾经求而不得的温暖与认可,也会循着你身上散发出的光芒,向你奔赴而来。

亲情坚冰的消融,爱情无声而深厚的滋养,自我价值的确认与闪耀,如同三股坚实的绳索,共同编织成她此刻心灵的锚点,让她在这条充满未知与可能的重生之路上,步履从容,心有所依,无所畏惧。

光之所向,是她热爱并为之奋斗的技术领域,是“心域”所代表的用科技温暖人心的理想;心之归途,是身侧之人温暖坚定的掌心,是电话那头笨拙却真诚的关怀,是内心深处那个终于与自己和解、悦纳并深爱着的、完整的自己。

前路或许仍有挑战,赵燃的合作必然还有波折,项目的技术难题也不会少,但封瑶知道,她已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内心的力量与身边的支持。她已无所畏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