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118章 约定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118章 约定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一百一十八章 约定

日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拨回了看似平静的轨道,课堂、实验室、宿舍,三点一线。但徐卓远深知,这平静不过是暴风雨间歇的假象,或者说,是深层冰层融化前,表面那层脆弱的薄冰。与父亲那次出乎意料的、近乎平和的谈话,像一枚精准的钥匙,插入锈蚀多年的锁孔,轻轻一转,“咔哒”一声,一扇沉重的心门被推开了一条缝隙。门后涌出的并非全是和煦春风,夹杂着经年的尘埃与冷冽,但至少,空气开始流动,光得以透入。

全国大学生创新科技大赛决赛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催促着“心桥”团队进入最后的冲刺。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与启明星争辉,键盘清脆的敲击声、低声而急促的讨论、白板笔划过表面的沙沙声,交织成一曲属于青春与梦想的奋斗交响乐。

“情感响应模块的延迟又降低了0.3秒。”徐卓远从布满代码的显示屏前抬起头,眼下的淡青色阴影掩不住语气中的满足与兴奋,“现在的‘心桥’,对用户情绪细微变化的捕捉和回应,几乎达到了实时水平,这体验将是颠覆性的。”

封瑶适时递过一杯温热的蜂蜜水,俯身看向屏幕上流淌的数据瀑布,她的指尖轻轻点向几个波峰和波谷:“伦理安全框架的第三轮极限压力测试也全部通过,零越界。即使在模拟用户表现出强烈自毁倾向的极端对话中,‘心桥’也始终稳定在陪伴、理解和积极引导的边界内,它的‘同理心’是克制的,也是安全的。”

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无需言语,一种深沉的默契自然流淌。徐卓远伸手,不是接过水杯,而是握住了她递水的手腕,力道轻柔却不容拒绝地一带,让她坐在了自己身旁的椅子上。实验室的冷光映照下,他的侧脸线条似乎都柔和了几分。

“如果没有你,‘心桥’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知道吗?昨天,父亲的特助主动联系了我,询问项目在决赛前是否需要额外的资源支持。”

封瑶微微睁大眼睛,诧异中带着欣喜:“真的?徐叔叔他…这真是意想不到。”

“不是直接的资金注入,”徐卓远解释,嘴角扬起一个微小却真实的弧度,“但他提供了一份名单,上面是几位行业内顶尖的专家联系方式,包括神经语言学和人机交互领域的泰斗,说如果我们遇到技术瓶颈,可以尝试咨询。这已经是他能表达的、最大程度的认可和支持了。”

封瑶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话语背后那如释重负的欣慰。这种父子关系的破冰,于她而言有着双重意义——既为眼前这个逐渐卸下心防的徐卓远感到高兴,也为记忆中那个始终孤身对抗世界、直至最后一刻都未曾真正得到理解的少年感到深切的心疼。

“你值得这一切,阿远。”她声音轻柔,却字字清晰,“不仅仅是因为‘心桥’的成功,更是因为你本身——你的坚持,你的改变,你现在的样子。”

徐卓远凝视着她,窗外透入的夜色仿佛都沉淀在他眼底。他忽然问了一个盘旋心头已久的问题:“那天的家宴,你为什么坚持要和我一起去?你明明知道可能会面对什么样的压力和不友善。”

封瑶垂下眼帘,长睫在脸颊投下淡淡的扇形影子,仿佛在整理跨越时空的思绪。“因为我知道,那一关是你必须独自穿越的迷雾,但我不想让你一个人。”她抬起眼,目光清澈而坚定,仿佛能穿透时光,“而且,我也想亲眼看看,这一世的徐叔叔……和那个在我记忆最后,在你离开后,守在病房外三天三夜、仿佛一瞬间苍老十岁的父亲,有什么不同。”

徐卓远的呼吸猛地一滞,握着她的手无意识地收紧:“什么?父亲他……守了三天三夜?”

“在你……离开之后,”封瑶的声音轻得像怕惊扰沉睡的往事,带着一丝恍惚的痛楚,“他像是被抽走了主心骨。后来我才辗转知道,他一直通过各种渠道,默默关注着‘心桥’项目的后续发展,收集了所有相关的报道和评论。”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如何用语言承载那份沉重,“有些理解和认可,总是在失去后才姗姗来迟……可惜,太迟了。”

徐卓远沉默下去,实验室里只剩下服务器运行的微弱嗡鸣。他紧紧握着她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仿佛要从这真实的触感中汲取力量,去消化这个颠覆他过往认知的信息——那个在他记忆中永远威严、疏离的父亲,竟也曾有过那样脆弱和悔恨的时刻。这让他心中的某块坚冰,彻底融化为复杂难言的情绪。

(新增剧情:周明轩的视角与行动)

与此同时,在创新大楼的另一间实验室里,周明轩刚刚结束与导师的电话。他挂断电话,脸上并无喜色,反而带着一丝阴郁。他同样入围了大赛的决赛,项目是关于“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信息过滤算法”,技术上颇具前瞻性,但导师刚才在电话中,却再次提到了“心桥”。

“……明轩,你的项目技术扎实,但‘心桥’团队那个情感交互的概念很新颖,切入了当前AI领域的痛点,评委们可能会更青睐这种有人文温度的创新。你多关注一下,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借鉴?”周明轩低声自语,嘴角扯出一抹自嘲的弧度。又是“心桥”,又是徐卓远。从大学入学起,他就仿佛一直活在徐卓远的光环阴影之下。无论是学术成绩、科研项目,还是导师的青睐,徐卓远总是轻而易举地获得他需要付出加倍努力才能触及的东西。他甚至暗中欣赏过封瑶,那个曾经安静得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女孩,可她如今也站在了徐卓远身边,眼神里充满了他从未见过的光彩和智慧。

他走到窗边,恰好看到楼下并肩行走的徐卓远和封瑶。夜色中,他们的身影靠得极近,姿态亲昵自然。一股混合着嫉妒、不甘与好奇的情绪在他心中翻涌。“心桥”……凭什么它能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徐卓远和封瑶之间,那种远超普通合作伙伴甚至情侣的默契,又到底从何而来?

他回到电脑前,调出了“心桥”项目早期在校园论坛上的一些公开讨论帖和演示视频碎片,试图从中找出被众人忽略的瑕疵或疑点。

(苏晴线扩展与逻辑加强)

苏晴的探究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通过李铭,她了解到“心桥”团队每周三晚会在创新大楼的公共讨论区进行小组会议。这个周三,她“恰巧”抱着一摞书路过那里,隔着透明的玻璃墙,看到了内部的情景。

徐卓远站在白板前,正在讲解技术架构的某个细节,神态专注,举手投足间带着一种内敛的自信。封瑶坐在不远处,目光始终落在他身上。那种眼神——苏晴心中莫名一悸——那不是普通热恋中女孩纯粹的仰慕,那里面包含了太多东西:一种深刻的理解、一种近乎怜惜的疼爱的、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仿佛她不仅见证过他最落魄脆弱的时刻,也早已预见过他必将绽放的光芒。这种眼神,超越了时间和经历的局限。

更让她惊讶的是,当讨论陷入技术僵局时,封瑶并未像其他人一样陷入苦思,而是微微蹙眉,轻声提出了一个建议。建议并非复杂的算法,而是关于用户界面某个交互细节的细微调整,源于一种纯粹的“感觉”。而徐卓远,这个向来以绝对理性和逻辑严密着称的天才,竟然立刻停下来,极其认真地考虑了她的建议,甚至当场在白板上修改了部分流程设计。那种几乎是无条件的信任与重视,在顶尖的技术合作中极为罕见。

“苏学姐?”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些许迟疑。

苏晴转身,看到李铭抱着一摞专业书,脸上有些惊讶。

“真巧,”苏晴迅速换上无可挑剔的自然微笑,晃了晃手中的书,“我刚从陈教授那儿讨论完课题出来,路过这里。你们团队还在奋战啊?”

李铭点点头,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却又兴奋:“决赛临近,最后冲刺了。”他顺着苏晴刚才的视线看了眼室内,下意识压低了声音,“说真的,苏学姐,我跟着徐学长做项目也一年多了,从没见过他这样信任谁的意见。有时候,封学姐甚至不需要给出具体理由,只是直觉性地觉得某个交互‘感觉不对’,徐学长都会停下来,带着我们一遍遍重新检查代码,而且每次都能发现潜在的问题。”

苏晴心中的疑团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徐卓远,那个信奉数据至上的理性主义者,什么时候开始如此重视近乎玄学的“直觉”了?

“看来他们之间的默契,确实非同一般。”她状似随意地接话,引导着话题。

“何止是默契,”李铭摇头感叹,带着几分不可思议,“有时候他们就像……像共用同一个大脑,或者共享着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信息源。就上周,封学姐在讨论一个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案时,刚开了个头,说了半句话,徐学长就立刻接出了她脑海中完整的、优化后的技术路径。我们其他人都看呆了,那方案精妙得像是经过了好几周的反复推敲和验证,但他们就在那么一瞬间完成了交流。”

共用大脑?共享信息源?苏晴心中的那个大胆猜想再次浮现,并且轮廓愈发清晰。太过同步的思维,超越常人的信任,封瑶判若两人的性格与能力提升,徐卓远近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显而易见的成熟,还有古塔前那次充满未卜先知意味的警告……

一个在科幻小说里才常见的词汇跳入她的脑海——“重生”?虽然同样不可思议,但比起其他猜想,这个似乎更能合理地串联起所有的异常:封瑶对林浩事件的预警,她对徐卓远那种仿佛历经生死才沉淀下来的珍视与守护,徐卓远与父亲关系的突然缓和,以及他们项目进展中那些仿佛跳过大量试错阶段的“神来之笔”……

苏晴谢过李铭,抱着书转身离开。走在回宿舍的林荫道上,午后的阳光透过繁茂的梧桐树叶,洒下斑驳晃动的光点。她不断回想着刚才看到的画面和李铭提供的信息。如果她的猜测是真的,那么许多困扰她的疑点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释。但如何证实?直接去问?那无疑是最愚蠢的方式。而且,是否有必要去证实?

她想起封瑶那双变得异常通透坚定的眼睛,想起她警告自己时,语气中那份不容置疑的急迫与真诚。如果那真的是来自“未来”的警示,那么在她苏晴原本的人生轨迹里,究竟走上了怎样一条歧路,才会让封瑶觉得必须出面干预,甚至不惜暴露自身的异常?

一阵微风吹过,带着初夏特有的、混合着青草与栀子花的气息。苏晴停下脚步,站在光影交错的路中央,深深吸了一口气。她做出了决定——她会继续保持观察,但不会贸然打扰或深究。如果封瑶和徐卓远真的背负着如此惊人而孤独的秘密,那必定有他们不得已的苦衷。而她,至少应该相信封瑶那一刻流露出的、毫无作伪的善意。这份善意,值得她回报以尊重和沉默。

(主线剧情推进与情感深化)

创新大楼内,小组讨论会刚刚结束。团队成员陆续离开后,徐卓远和封瑶留下来整理散落的资料和笔记。

“苏晴刚才在外面。”徐卓远一边将文件归类,一边状似无意地提起。

封瑶整理的动作微微一顿:“什么时候?”

“讨论到中间阶段的时候。我透过玻璃墙的反光看到的,她站了一会儿,和李铭说了几句话就走了。”徐卓远语气平静,但眼神锐利,“她似乎对我们,尤其是我们之间的互动,抱有持续的兴趣。”

封瑶微微蹙眉:“你觉得……她察觉到什么了吗?”

“直接猜到真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徐卓远理性地分析,“但她足够敏锐,肯定注意到了我们身上不符合常理的变化——你的,我的,以及我们关系的。苏晴的观察力和逻辑推断能力,一向是顶尖的。”

封瑶沉默片刻,轻声问:“你担心吗?如果秘密泄露……”

出乎她意料的是,徐卓远摇了摇头,脸上不见丝毫阴霾,反而有一种历经风雨后的沉稳:“不。这一世,我不再是那个自以为能掌控一切,最终却连最重要的人和事都无力守护的徐卓远了。我有你,有这重新来过的机会,有变得更强以抵御任何风险的决心。”他伸手,指尖轻抚过她的脸颊,动作带着珍视,“即使……只是假设,真的有人窥破了真相,我也不再恐惧。因为这一次,我拥有面对任何变故的勇气,也绝不会让任何悲剧重演。”

他的话语低沉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封瑶望着他,在他眼中看到了不同于前世那个孤独天才的坚韧与担当,心中的些许不安渐渐平息,被一种坚实的信赖所取代。

“不过,”徐卓远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抹属于创业者和策略家的狡黠光芒,“或许我们可以因势利导,主动给好奇的苏小姐提供一些经过设计的‘线索’。”

“什么意思?”封瑶疑惑。

“如果她真的在暗中调查,与其让她四处打探可能引出麻烦,不如由我们引导她,让她看到她‘希望’看到,并且能够‘合理’解释我们异常的理由。”徐卓远解释道,思路清晰,“比如,让她误以为我们早期曾参与过某个未被公开的、关于‘高强度心理协同与潜意识共享’的前沿实验,并因此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思维同步和直觉增强。”

封瑶睁大了眼睛:“这……她能相信吗?”

“比起真相,这个解释的可信度要高得多,也更容易被科学思维接受。”徐卓远轻笑,带着一丝玩味,“而且,这不仅能解释我们之间的默契,还能为‘心桥’核心技术那超乎预期的成熟度,提供一个合理的、带有传奇色彩的‘起源故事’,算是一举两得。”

看着他眼中重新燃起的、属于开拓者的精明与活力,封瑶忍不住笑了,心底最后一丝阴霾也随风散去。这一刻,她无比确信,无论前路还有什么未知的挑战与风浪,只要他们携手,便无所畏惧。

整理完实验室,两人并肩走在被夜色笼罩的校园小径上。五月的晚风温暖而柔和,轻轻拂过面颊,带着不知名花草的暗香。

“等决赛结束后,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徐卓远忽然开口,声音在静谧的夜色中显得格外轻柔。

“哪里?”封瑶侧头看他。

“我母亲生前最喜欢的那片海滨。”徐卓远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怀念与怅惘,“重生以来,我一直想再去一次,但总觉得……需要你的陪伴。”

封瑶的心瞬间柔软成一片。她知道,对徐卓远而言,那片海承载着他童年时代仅有的、关于家庭温暖的模糊记忆,邀请她同往,不仅仅是分享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更是主动向她敞开心中那片最柔软、最不设防的领域,邀请她进入他完整的生命叙事。

“好。”她没有多言,只是简单却无比坚定地回答,同时伸手,与他十指紧紧相扣。

路灯昏黄的光线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地面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如同他们重新编织的命运,再也难以分割。远处,创新大楼依旧灯火通明,如同一个巨大的孵化器,孕育着无数年轻的梦想与可能。

而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新的故事线索已然萌芽——计算机学院的周明轩,那个同样才华横溢却始终被徐卓远的光芒所掩盖的研究生,正站在宿舍的窗边,注视着楼下那对渐行渐远的亲密身影,眼中闪烁着复杂而晦暗的光芒。他手中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正在编辑的、请求调阅“心桥”项目早期校内评审资料的邮件。

涟漪已起,自湖心向外扩散,更多的波澜正在水面之下悄然酝酿、汇聚。但这一次,徐卓远和封瑶都深深地明白,只要彼此的手紧紧相握,心意相通,就没有什么风雨不可面对,没有什么彼岸无法抵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