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117章 破冰之旅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117章 破冰之旅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冰之旅

徐家别墅的客厅,一如既往的宽敞、明亮,却弥漫着一种特有的、带着无形压力的寂静。昂贵的紫檀木家具泛着冷硬的光泽,线条极简的装饰画透着抽象的距离感,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主人徐建宏的严谨、成功与某种不近人情的秩序感,冰冷得仿佛一座精心设计却缺少烟火气的展馆。

当徐卓远牵着封瑶的手走进来时,鞋跟敲击大理石地面的声音在空旷中回响,更添了几分凝滞。坐在沙发上正翻阅最新一期《财经周刊》的徐建宏抬起了头。他的目光先是落在儿子身上,锐利如鹰隿,带着惯常的、几乎成为本能的审视,仿佛在评估一件待价而沽的资产。随即,他的视线扫过被徐卓远紧紧握着手的那位陌生女孩,微微停顿。那审视中掺杂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以及……一丝极淡的惊讶?他显然没料到,徐卓远会在今天,如此正式地带着这个女孩一起回来。这与他预想中儿子可能独自前来,或者干脆避而不见的场景不同。

“爸。”徐卓远开口,声音刻意维持着平稳,听不出太多波澜,但他紧握着封瑶的手微微收紧的力道,泄露了他内心并非表面的平静。这不是以往那种带着尖锐棱角的对抗性紧张,而是一种面对重要关卡、需要展现足够力量与诚意时的郑重。

“徐叔叔好。”封瑶微微躬身,礼貌地问好,声音清越,如同玉石相击。她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既不谄媚,也不怯懦,清澈的目光坦然迎向徐建宏那足以让许多商场老手都感到压力的打量。她今天穿了一件素雅的米白色连衣裙,外搭浅咖色针织开衫,打扮简约而知性,恰到好处地削弱了这个环境带来的冰冷感。

徐建宏放下杂志,动作不疾不徐,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坐。”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仿佛只是接待两位普通的访客。

佣人悄无声息地端上茶水,青瓷杯盏中氤氲的热气暂时驱散了些许凝滞的空气,却化不开那份无形的隔阂。短暂的沉默如同拉紧的弦,徐建宏率先开口,话题直接切入核心,如同他处理商业事务一般,摒弃所有寒暄,追求高效:“听说你们的项目,最近动静不小?连A大计算机系的林浩教授都亲自带人去‘交流’了?”他的消息显然灵通,甚至点出了林浩的身份,这“交流”二字,在他口中带着别样的意味。

徐卓远脊背挺得笔直,如同雪松,没有回避这道锐利的目光:“是。一场很有价值的交流。”他刻意忽略了“挑衅”或“刁难”之类的词语,语气冷静客观,带着技术者特有的严谨,“林教授团队的技术实力很强,他们的质疑让我们发现了一些之前忽略的潜在风险点。同时,这次压力测试也反向证明了‘心桥’核心算法的韧性和巨大的可优化空间。”他将一场危机转化为了一次锤炼和验证,重点突出了团队的收获与产品的潜力。

徐建宏端起茶杯,指尖在温热的杯壁上轻轻摩挲,目光垂落,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看不出表情:“哦?看来是获益良多。那么,全国决赛在即,经过这番‘锤炼’,你们有几成把握?”这个问题,剥离了情感,纯粹带着属于商人的风险评估意味。

若是以前,徐卓远可能会立刻感受到这话语背后的不信任,从而激起强烈的逆反心理,或者用同样尖锐甚至略带嘲讽的语气顶回去,最终不欢而散。但这一次,他清晰地感受到掌心传来的、封瑶指尖微凉的触感和坚定的回握,他深吸一口气,迎上父亲的目光,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坦诚与坚定:“没有具体的把握数字。任何比赛,尤其是顶尖高手云集的决赛,都存在不确定性。但我可以保证的是,‘心桥’团队已经竭尽所能,优化了所有能想到的细节。我们的产品,在情感交互的精准度和独创的伦理安全框架上,目前具备国内同类项目难以比拟的独特竞争力。我们会全力以赴,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对得起团队的努力,更对得起未来可能使用‘心桥’的每一位用户的期待。”

他没有夸下海口,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陈述事实,表达决心。这种沉稳、负责任的态度,完全超出了徐建宏对儿子一贯“意气用事”、“理想化”的认知,让他眼底飞快地掠过一丝真正的诧异。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这个细微的动作让他带来的压迫感稍减,却更显专注。他终于将目光正式转向了安静坐在一旁的封瑶:“封瑶是吧?我听卓远提过,你在团队里负责心理模型和伦理设计部分。这次应对A大的‘交流’,听说你的表现很关键?”

封瑶感受到徐建宏目光中的压力,那是一种久居上位者自然散发的、试图穿透表象审视本质的锐利。但她并未退缩,只是将双手优雅地叠放在膝上,温和而清晰地回答:“徐叔叔过奖了。关键的是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与信任。徐卓远学长负责技术攻坚,稳定了核心。而我,只是在属于我的专业领域,阐述了‘心桥’设计之初就秉持的理念——技术应该服务于人的情感健康,提供的是理解、陪伴与积极引导,而非操控、沉迷或滥用。我们坚信,守住伦理的底线,赋予技术温暖的方向,这才是人工智能在未来情感陪伴领域真正能够走远、走稳的根本。”

她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没有居功,也没有怯场,言语间透露出的远见、社会责任感和那份与她年龄似乎不太相符的“坚信”,让徐建宏沉默了片刻。他看了看身旁眼神坚定、气质已然褪去青涩浮躁的儿子,又看了看这个言语从容、内核强大的女孩,心中某些固有的认知似乎正在发出细微的碎裂声。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觉到,儿子选择的这条路,或许并非一时兴起的玩闹,而身边这个女孩,也绝非普通的校园情侣那么简单。她身上有种超乎年龄的沉静与通透,像一块温润却坚韧的玉,无形中似乎在打磨、影响着原本棱角尖锐的徐卓远,让他展现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令人安定的力量。

“理念不错。”徐建宏最终只是淡淡评价了一句,听不出太多褒贬。但比起之前纯粹的冰冷,那语气似乎缓和了微不可察的一丝,仿佛坚冰边缘融化的一滴水珠。他重新看向徐卓远,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沉稳:“既然选择了,就做到最好。徐家的人,没有半途而废的习惯。”这句话,与其说是鼓励,不如说是一种变相的、极其含蓄的认可,认可了他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资格”,以及对他所展现出的新面貌的某种默许。

徐卓远心头一震,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父亲话语中那细微的转变。没有预想中的激烈冲突,没有咄咄逼人的质问,这场他准备了许久、甚至在心里预演过多次对抗的“谈判”,竟以一种超出预期的、近乎平和的姿态进行着,并且似乎…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他意识到,当他不再带着浑身尖刺的对抗情绪,而是以平等的、负责任的态度去沟通时,父亲那坚冰般的态度,也并非完全无法融化。

“我会的。”徐卓远郑重点头,做出了承诺。

接下来的谈话,气氛依然算不上热络,但至少维持在了一种客套而克制的范围内。徐建宏简单询问了一些项目后续的技术优化方向和市场应用前景,徐卓远都条理清晰地作答,偶尔会用到一些专业术语,但解释得深入浅出。封瑶则在涉及到用户心理共情、**保护边界或可能的社会影响时,适时补充几句。她的见解总能切中要害,言语间自然流露出的善良与同理心,与她清晰的逻辑思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说服力,让徐建宏偶尔会若有所思地看她一眼,仿佛在重新评估这个女孩的价值。

离开徐家时,夜已深沉。坐进车里,徐卓远没有立刻发动引擎,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地、缓慢地吐出一口气,仿佛将积压在胸中多年的、那份与父亲对峙的浊气一并吐出。虽然过程依旧紧绷,心跳在某个时刻甚至如同擂鼓,但结果,比他想象中要好太多。

“他……好像有点不一样了。”徐卓远轻声说,像是对封瑶,又像是自言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恍然。

封瑶伸出手,轻轻覆在他放在方向盘的手上,她的手心温暖而干燥。她侧头看着他,眼眸在车外路灯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温柔而笃定的光芒:“不是他不一样了,阿远。是你不一样了。”

是你变得更强大了,更成熟了,所以才能以更平和、更有力量的方式去面对他。你让他看到了你的成长、你的担当和你的决心,而不仅仅是从前的叛逆和对抗。他看到的,是一个值得被平等对待的对话者。

徐卓远转过头,在车内昏暗的光线下,凝视着封瑶明亮的眼睛,那里映照着他的影子,也盛满了理解与支持。是啊,是他不一样了。重生带来的,不仅是弥补遗憾的机会,更是审视自我、打破桎梏、重塑自我的契机。他反手握住封瑶的手,十指紧扣,仿佛要从她那里汲取更多的力量和温暖,低声道:“瑶瑶,谢谢你。”谢谢你的陪伴,谢谢你的治愈,谢谢你让我有勇气打破与父亲之间的坚冰,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封瑶没有说话,只是将手指收得更紧了些,用无声的行动回应着他的感激与依赖。车窗外,城市的霓虹闪烁,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也仿佛预示着,一段新的关系,正在缓缓破冰启航。

---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隅,苏晴通过王师兄的牵线,顺利联系上了他的表弟李铭——那位目前正在“心桥”团队实习的大二学弟。

在学校咖啡厅暖黄色的灯光下见面时,李铭显得有些意外和拘谨,毕竟苏晴是学校里颇有名气的学姐。但很快,就在苏晴落落大方、循循善诱的引导下打开了话匣子。他确实对“心桥”项目了解颇深,言语间不乏对徐卓远技术能力的由衷佩服,以及对封瑶在团队中独特作用的肯定。

“封瑶学姐真的很厉害,”李铭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语气带着技术男特有的实在和直接,“你别看她好像主要负责非技术部分,但她构建的那个用户心理动态模型和伦理安全框架,简直是‘心桥’的灵魂所在!有好几次,我们的算法在处理复杂情感语义时遇到了瓶颈,感觉走进了死胡同,都是她从一个意想不到的心理学或社会学角度给出了关键启发,让我们豁然开朗。而且,她人特别好,很有耐心,愿意倾听我们这些新人的想法,但涉及到核心伦理原则问题时,她又非常坚定,寸步不让……”

苏晴耐心地听着,脸上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心中却飞速地捕捉、分析着每一个关于封瑶的细节。从李铭朴实无华的描述中,一个专业能力突出、性格温柔而内核强大、极具同理心又原则分明的封瑶形象逐渐清晰、立体起来。这与她记忆中那个总是低着头、存在感稀薄、甚至有些畏缩的影子几乎无法重叠。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她心中的疑团不仅没有消散,反而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听说他们团队前段时间还顶住了A大那边的压力?就是林浩教授带队那次?”苏晴端起咖啡杯,轻轻搅动着,状似无意地引出了这个话题,目光却留意着李铭的每一丝反应。

“对啊!”李铭立刻来了精神,音量都不自觉地提高了一些,带着与有荣焉的兴奋,“那可是林浩教授带队来的,场面一度非常紧张,火药味十足。不过徐学长和封学姐当时配合得太默契了!徐学长负责技术硬核应对,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封学姐则负责从理念和伦理层面进行阐述,格局宏大,直指核心。他们俩一刚一柔,一张一弛,直接把对方那些带着刁难意味的问题化解于无形,甚至反过来让对方开始反思自身技术的局限性。感觉他们俩……”他顿了顿,似乎在努力寻找合适的词汇,“有种特别深的、超越了普通合作关系的默契和信任,不像普通同学或者……嗯,刚在一起没多久的情侣。”

特别深的默契和信任,超越了普通情侣……苏晴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握着咖啡杯的手指微微收紧。这让她再次清晰地回忆起了古塔前,封瑶看向她时,那异常笃定、急切甚至带着某种悲悯的警告眼神。那绝不是一个普通同学、甚至不是一个刚刚陷入热恋的女孩会有的眼神。

“他们……以前就认识吗?我是说,在组队之前,有没有什么交集?”苏晴按下心中的波澜,继续试探着问,试图找到这条异常时间线的起点。

李铭挠了挠头,努力回忆了一下:“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据我所知,他们都是一个学院的,但徐学长是风云人物,封学姐之前……嗯,比较低调,所以之前好像没什么公开的交集。‘心桥’项目组建后,他们才熟悉起来的。但是进展真的很快,感觉一下子就……嗯,认定彼此了,那种氛围,旁人看得分明。”

进展飞快,认定彼此,远超常人的、仿佛经年累月培养出的默契……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苏晴敏锐的脑海中不断拼凑、组合,不仅没有解开谜团,反而让那份萦绕在她心头的“异常感”更加清晰、尖锐。她心中的好奇与探究欲,如同被投入滚烫的冷水,瞬间沸腾起来。她隐隐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封瑶和徐卓远之间,一定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至关重要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或许就是解释所有“异常”——封瑶性格的巨变、她与徐卓远关系的飞速进展、她那未卜先知般的警告,甚至可能是徐卓远近期明显成熟起来的原因——的唯一钥匙。

她微笑着谢过李铭,起身离开咖啡厅时,心中已有了新的、明确的打算。她需要更接近他们,更细致、更近距离地观察。或许,可以从那个凝聚了他们所有心血、也似乎隐藏着某些线索的名为“心桥”的项目本身入手?如果它真的如此特别,承载了如此多的理念与情感,那么近距离接触它的诞生过程与核心团队,是否就能像解开一团乱麻般,找到线头,更接近那个隐藏在平静表象下的、可能关乎“重生”与“救赎”的惊人真相?

苏晴不知道,她的这番探究,正像一颗被命运之手悄然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轻巧,落水无声,却已开始激起一圈圈注定无法平息、且会不断扩散的涟漪。而这些由好奇与直觉催生的涟漪,终将与徐卓远和封瑶努力维系、小心翼翼守护的那片暂时获得平静的湖面,产生不可预测的交集与碰撞。未来的轨迹,似乎在这一刻,又悄然偏转了一个微妙的角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