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90章 星辰交汇处的新机遇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90章 星辰交汇处的新机遇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九十章 星辰交汇处的新机遇

林浩然的汇报,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星图”项目组内激起了层层涟漪。他不仅没有辜负封瑶的信任和徐卓远的力荐,更以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为团队带来了久违的突破性视角。联合会议上,他起初声音里那丝微不可察的紧绷,反而让随后展开的、逻辑缜密的论述显得更具反差性的力量。当他调出精心准备的动态模型,展示a参数那看似随机波动下隐藏的优美周期律时,视频另一端,苏晓团队成员的眼中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问答环节,苏晓团队的一位资深工程师抛出了一个相当刁钻的技术细节问题,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一下。封瑶放在膝盖上的手微微收紧,却见林浩然只是稍作思索,便引用了两篇相对冷门但极具针对性的文献数据,结合项目实际采集的异常序列,进行了清晰的推演和解释。他的回答不仅解决了对方的疑惑,甚至隐约指出了原有硬件设计中的一个潜在兼容性问题。

会议结束时,苏晓的直接肯定,如同最终确认的勋章,让林浩然一直强撑的镇定彻底化为了激动的赧然。会议结束后,他几乎是第一时间找到了正在整理资料的封瑶和徐卓远。

“封学姐,徐学长,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林浩然的声音还带着汇报后的微哑,但眼神亮得惊人,“如果不是你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接触核心数据,我……”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封瑶打断了他过于郑重的道谢,语气温和却坚定,“是你自己用扎实的工作和敏锐的观察力赢得了认可。记住这种感觉,保持住对未知的好奇和挑战的勇气。”她看着这个年轻人眼中被点燃的、纯粹的研究之火,心底涌起一股熟悉的暖流,那是对知识本身的热爱,是驱动她走过两世科研路的初心。这种火种的传递,比任何项目进展都更让她感到欣慰。

徐卓远也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难得的调侃:“干得漂亮。下次苏工那边再提刁钻问题,就交给你全权应对了。”轻松的话语瞬间冲散了残留的紧张气氛,林浩然不好意思地挠头笑了。

项目因林浩然的发现而顺利迈过关键节点,进入了对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和深化的平稳期。连续数月的高强度工作节奏终于得以放缓,封瑶和徐卓远也总算能暂时从堆积如山的代码和图纸中抽身,享受片刻属于自己的秋日时光。

校园里的梧桐叶已染上灿烂金黄,一个周五的傍晚,徐卓远约封瑶去了学校附近那家新开业便颇受好评的“拾光”书店咖啡馆。推开沉重的木门,风铃轻响,咖啡的醇香与旧书的纸墨气息扑面而来,暖黄色的灯光从复古灯罩中流淌出来,将一排排高及天花板的书架染上温馨的色彩。这里隔绝了外面的车马喧嚣,自成一方静谧天地。

两人选了靠窗的角落坐下,窗外是熙攘的街道和步履匆匆的行人,窗内是缓慢流淌的静谧时光,对比鲜明,更显此处的安宁。各自点了一杯手冲咖啡和花果茶后,气氛松弛而惬意。

徐卓远将一个包装精致的深棕色小纸袋推到封瑶面前,纸袋上印着书店的Logo,是一枚抽象化的星辰书签。

“嗯?”封瑶有些意外地抬眼看他。

“路过橱窗时看到的,觉得……很适合你。”徐卓远的声音在舒缓的爵士乐背景下,显得格外低沉温柔。

封瑶带着一丝好奇打开纸袋,里面是一个深蓝色的丝绒盒子。她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打开盒盖,黑色丝绒衬垫上,一枚造型别致的胸针静静躺在那里。它不是常规的几何形状,而是由银质线条巧妙勾勒出类似星辰运行轨道的抽象图案,交织环绕的中心,镶嵌着一小块异形切割的深蓝色托帕石,宝石内部仿佛蕴藏着幽微的星光,随着角度变换,流淌着柔和而深邃的蓝晕。

“这是……”封莹小心翼翼地拿起胸针,冰凉的金属触感之后,是掌心逐渐氤氲开的暖意。这枚胸针的设计,完美踩在了她的审美点上——理性与浪漫的交织,像极了他们正在探索的宇宙,也像极了他们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

“没什么特别理由,”徐卓远注视着她,目光深邃,“只是那天看你做学术分享,站在投影的光幕前,冷静清晰地阐述算法结构的样子,就觉得,它应该属于你。”他顿了顿,补充道,“像一颗找到了自己轨道,开始稳定散发光热的星辰。”

他的话,平淡却精准地击中了封瑶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前世今生,她收到过价值不菲的礼物,却从未有一件如此刻般,仿佛是她内心世界的外化,是她蜕变的无声见证。她从依赖他人光芒的尘埃,终于靠自己的力量,挣脱引力,成为了能够照亮一小片夜空的星辰。

“谢谢,”封瑶抬起头,眼中因动容而泛起浅浅水光,唇角却扬起明亮粲然的弧度,“我很喜欢,真的,非常喜欢。”她没有过多犹豫,当即将领口那枚略显普通的学院风胸针取下,将这枚“星辰轨道”别在了浅色毛衣的相同位置。深蓝色的宝石在她衣领间熠熠生辉,果然如徐卓远所想,与她沉静通透的气质相得益彰,平添了几分睿智与独特的光彩。

“很好看。”徐卓远凝视着她,简单的三个字,却承载着沉甸甸的欣赏与情感。

就在这时,封瑶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父亲封卫国发来的消息。她本以为又是寻常的问候,点开一看,却愣住了。消息内容是一张图片,图片上是她再熟悉不过的、父亲那种略带潦草却笔划有力的手绘风格——一张结构清晰的示意图。图上详细标注了某种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梯度下,其内部应力变化对高精度传感器基底可能产生的微观形变影响分析,旁边甚至还有简略的公式推导。

图片下面,跟着封卫国一如既往言简意赅的文字:“偶然翻资料想到的,你看看对你们那个‘星图’的项目有没有参考价值。不一定对。”

封瑶握着手机,指尖微微收紧,久久没有言语。这不再是上次那种她提出请求后,父亲被动地去查阅文献。这是父亲主动的、自发的思考,是用他浸淫半生的工程语言,笨拙却又无比真诚地,尝试参与她的世界,理解她的事业。那个曾经习惯于用沉默和批评来表达关心的父亲,正在以他自己的方式,艰难而又坚定地,搭建一座通往她崭新人生的桥梁。

“怎么了?”徐卓远察觉到她情绪的细微变化,关切地倾身过来。

封瑶将手机屏幕转向他,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眼眶却不受控制地发热:“我爸……他画了张图给我,关于传感器基底应力的。”

徐卓远接过手机,仔细审视那张示意图,眼中很快露出惊讶和由衷的赞赏:“伯父这个角度……非常独到!我们之前主要集中在电子信号和算法补偿上,对基底材料本身在极端环境下的微观形变考虑确实不足。这个提醒非常关键,可能会避免后续很多潜在麻烦。”

“是啊……”封瑶轻声应道,一股汹涌的暖流冲垮了心底最后一道关于亲情的遗憾壁垒。这种被家人以他们独特且擅长的方式支持和理解的感觉,比她取得的任何学术成就都更让她感到充实和幸福。

她深吸一口气,回复父亲:“收到了,爸!这个角度非常敏锐,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我们会立刻安排模拟验证!谢谢您!”后面,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加了一个可爱的、抱着星星的笑脸表情。

过了一会儿,封卫国回了一个字:“嗯。”

依旧简短到近乎吝啬,但封瑶却仿佛能透过这个字,看到电话那头,父亲可能推了推老花镜,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或许还会对着手机屏幕微微点头,然后继续埋首于他的图纸堆中。这种无声的交流,此刻却胜过千言万语。

她收起手机,迎上徐卓远的目光,笑容如同窗外穿透梧桐叶隙的暖融秋阳:“感觉真好。”

“什么感觉?”徐卓远轻声问,仿佛怕惊扰了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圆满。

“所有的一切,”封瑶的目光掠过胸前那枚崭新的星辰胸针,又似乎穿透了时空,回望那个曾经在绝望中挣扎、最终获得新生的自己,“被理解,被支持,被毫无保留地信任着,同时,也有能力去理解、支持和信任别人的感觉。”她顿了顿,看向徐卓远,眼神清澈而坚定,带着历经两世才淬炼出的通透与感恩,“卓远,谢谢你,一直在这里。”

这句话蕴含的深意,远超字面。谢谢你在前世她封闭自我、黯淡无光时,未曾因她的冷漠而彻底远离(即使那时仅仅止于同学之谊);谢谢你在今生她勇敢蜕变、奋力前行时,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与她并肩。他或许永远无法知晓“重生”这个惊世的秘密,但他用他的陪伴、他的信任、他的懂得,无声地参与并见证了她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如何从疏离到交汇,从交汇到融合,最终共同指向一个更加明亮、充满可能的未来。

徐卓远伸出手,轻轻覆上她放在桌面上的手,温热的掌心彻底包裹住她的微凉,传递着稳定而坚实的力量。“是我该谢谢你,”他看着她,眼中是映着灯火与星辉的深邃海洋,而她的身影,是这片海洋中唯一的焦点,“让我看到了,一个生命在挣脱束缚后,可以爆发出怎样蓬勃的生机,可以……如此光芒万丈。”

两人相视而笑,周遭喧嚣仿佛被无形屏障隔绝,暖光在交织的视线中流转,静谧而深厚的幸福感在空气中无声弥漫。

就在这时,咖啡馆的门再次被推开,风铃发出清脆的叮咚声。一位穿着米白色长款风衣、身形高挑、气质干练优雅的年轻女性走了进来。她目光在店内从容环视,像是在寻找什么,最终落在了封瑶和徐卓远这边,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随即化开一个得体而亲切的微笑,步履从容地走了过来。

“卓远?封瑶?真巧,在这里遇到你们。”

封瑶和徐卓远闻声抬头。封瑶觉得这位女士有些面熟,似乎在某个场合有过一面之缘,但一时之间却无法准确记起。

徐卓远显然认出了来人,率先站起身,语气带着尊重:“沈教授,晚上好。”

教授?封瑶微微一愣,看对方年轻的面容和出众的气质,实在与印象中严肃的学者形象有些出入,但也连忙跟着起身。

那位被称作“沈教授”的女性笑着摆了摆手,态度随和:“在外面就别这么客气了,叫我沈青就好。”她的目光随即落在封瑶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与审视,“封瑶同学,对吧?上次学校的跨学科学术沙龙,你关于‘星图’核心算法的分享,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是沈青,学校上半年新引进的特聘研究员,在交叉信息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复杂系统理论与人工智能前沿交叉领域。”

经她一提,封瑶立刻想了起来。那次沙龙尾声,确实有几位数理信息学部的老师在台下,其中这位沈教授就坐在前排,提问环节虽未发言,但目光一直非常专注。没想到她竟是如此年轻有为。

“沈教授您好,您过奖了,那次只是初步的成果汇报。”封瑶谦逊地回应,心中却因对方的关注而微微一动。

“绝非过奖。”沈青笑容亲和,眼神却锐利如能洞察本质,“你的工作体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特质——将严谨的数理逻辑与面向实际应用的工程思维进行了有机融合。这正是当前许多前沿领域突破的关键。”她话锋一转,切入正题,“我最近正在筹划一个非正式的小型研讨组,旨在聚集一些对‘智能感知与自主决策优化’有浓厚兴趣和潜力的年轻人,定期交流一些超越课本、更具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我觉得你和卓远,无论是从研究方向还是思维模式上看,都非常合适。不知道你们是否感兴趣参与?可能会占用一些课余时间,但我相信,思想的碰撞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

封瑶和徐卓远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跃动的光芒。沈青的邀请,不仅仅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更是一个通往更高层次、更前沿学术圈层的宝贵机会。那里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激烈的思维交锋,正是他们目前渴求的成长阶梯。

“非常感谢您的邀请,沈教授,”徐卓远代表两人开口,语气郑重,“我们非常感兴趣,很荣幸能有机会参与学习。”

沈青满意地点头:“太好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我稍后通过邮件发给你们。”她又寒暄了几句,便体贴地不再打扰,转身走向书店深处的另一个区域。

封瑶和徐卓远重新坐下,心中却都因这突如其来的机遇而波澜微兴。窗外的夜色已然降临,华灯初上,勾勒出城市的轮廓。封瑶下意识地摸了摸衣领上的星辰胸针,冰凉的宝石已被体温焐热。

新的机遇,如同宇宙深空中悄然浮现的新星,在不经意间,已闪烁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生命的星图,正在更广阔、更未知的维度上,伴随着理解、爱与挑战,徐徐展开新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