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73章 学术探索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73章 学术探索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七十三章 晨光与未雨绸缪的学术探索

晚宴的认可,其意义远不止于徐家核心人物的一句肯定。它更像一阵温煦而有力的春风,不仅吹散了封瑶心中积存的前世阴霾,更在她脚下坚实的大地上,播撒下了自信的种子。回到校园,走在熟悉的、光影斑驳的林荫道上,她感觉连空气都带着清甜的草木香,脚步是前所未有的轻快。那种凭借自身能力与见解赢得的尊重,所淬炼出的底气与安心,是任何外部的、依附于他人的肯定都无法比拟的。

徐卓远敏锐地捕捉到了封瑶身上这种内在的蜕变。她不再是那个偶尔会在与他家庭相关的话题上,流露出不易察觉的紧张与回避,小心翼翼守护着自尊的女孩。现在的她,能更松弛、更自然地与他分享实验室的趣事,探讨那些充满光明的未来规划,眼神清澈,语调坚定,仿佛卸下了一层无形的重负。

这天下午,图书馆靠窗的安静角落成了他们临时的“秘密基地”。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在深色木质桌面上投下跳跃的金色光斑。徐卓远刚结束一段复杂的代码调试,揉了揉略显疲惫的眉心,抬眼便看见封瑶正对着笔记本屏幕凝神思考。她纤细的手指在键盘上轻盈敲击,发出细微而有节奏的声响,侧脸在柔和的光线下勾勒出专注而柔和的轮廓。

这一幕,让他心中蓦然一动,与前世的记忆形成了鲜明对比。那时的封瑶,更像一只受惊的幼兽,即便在他身边,也常常下意识地蜷缩起来,用疏离和沉默筑起高墙,保护自己那颗脆弱敏感的心。他彼时年轻气盛,虽满心怜惜,却不懂如何温柔地靠近,只能笨拙地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守护,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将两人之间的距离推得越来越远,最终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怎么了?”封瑶察觉到他那长久而专注的目光,从屏幕前抬起头,对上他有些出神的双眼,唇角自然地弯起一抹笑意。她顺手将手边自己那杯还温热的清水往他面前推了推,“累了就休息一下,别硬撑。”

这个细微至极、几乎出于本能的关怀动作,让徐卓远心中暖流涌动。他伸手,轻轻覆上她放在桌面的手,将其完全包裹在自己掌心:“不累。只是觉得,现在这样真好。”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不易察觉的感慨。

封瑶瞬间懂了他那未尽之语中所包含的,对前世种种遗憾的释然与对当下美好的珍惜。她指尖在他温热的掌心轻轻挠了挠,带着一丝狡黠的温柔回握住他:“是啊,真好。不用你再像从前那样,总是独自挡在我前面,试图为我隔绝所有风雨。现在,我们可以并肩一起,面对任何事。”

这正是他内心深处最大的慰藉。前世,他像一座试图为她抵挡一切风浪的孤岛,却常感力不从心,甚至因方法不当而让她受到伤害。而今,她自身就是一座可以依靠的、散发着稳定光芒的灯塔,那光芒或许不似烈日般刺眼,却足够温暖、坚定,足以照亮彼此共同前行的路,驱散前世的阴霾。

“对了,”徐卓远想起正事,语气变得略微正式,“下周学院有个跨学科的学术沙龙,主题是‘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情感边界’,规格不低,会有不少校内外相关领域的教授和业界代表参加。周教授对我们项目组近期的进展很满意,特意推荐我们去做个十五分钟的简短分享,主要讲讲情感计算模型在人文关怀领域的应用前景。你想不想试试?”

他提出这个建议时,内心是带着一丝谨慎的试探。前世,类似的公开场合,封瑶总是能避则避,那种源于内心深处对不被认可、对被审视目光的恐惧,曾多次让她却步。他已经做好了被婉拒,然后自己顶上的准备。

然而,封瑶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她只是略微沉吟了几秒,并非犹豫,更像是在快速评估任务量和自己的准备方向,随即眼神清亮地点头应下:“好啊。这是个非常好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也能锻炼一下我的临场表达能力。”她的语气平和,没有半分勉强,反而带着跃跃欲试的积极,“正好,可以把那天晚上和徐爷爷聊的一些关于技术温度与伦理底线的想法,结合项目进展,再系统地梳理和深化一下。”

徐卓远眼中瞬间闪过惊喜与毫不掩饰的赞赏。他知道,这绝不仅仅是答应一次普通的学术演讲,更是她内心真正强大起来、勇于走向台前展示自我价值的重要标志。他用力握了握她的手,给予无声的支持:“嗯,我陪你一起准备。稿子、ppt,还有预讲,我都当你的第一听众和评审。”

学术沙龙的消息很快在学院内部传开。封瑶作为项目组的核心成员之一,加之徐卓远女友的身份本就让她自带关注度,此次将代表团队发言,更是引来了不少议论。大多数是正面的期待与鼓励,认可她的能力,但角落里,也难免有些细微却刺耳的杂音悄然流传。

“她才大几啊,这种场合让她上,是不是有点太冒进了?”

“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徐卓远在周教授那边力荐的,毕竟是他女朋友嘛。”

“情感计算?听起来挺玄乎,一个本科生能讲出什么深度,别到时候丢了我们院的脸。”

这些话语,若放在前世,足以让敏感的她瞬间退缩,陷入漫长的自我怀疑和情绪内耗。但这一次,封瑶只是在偶然听到只言片语后,置之一笑。重活一世,她早已透彻地明白,外界的噪音永远存在,无非是羡慕、嫉妒或纯粹的不理解。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否清晰、坚定。她的价值,无需通过他人的只言片语来定义;她的舞台,必须靠自己一步步踏实走出来,用实力说话。

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分享内容的精心准备中。查阅大量前沿文献,梳理严谨的逻辑链条,反复打磨讲稿的语言,力求深入浅出。徐卓远果然成了她最严格也最耐心的“第一听众”和合作伙伴,不仅帮她理清思路,指出表述不清之处,还常常扮演“刁难”的听众,提出各种尖锐问题,逼使她不断深化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是亲密恋人,更是彼此最可靠、最信任的战友。徐卓远看着封瑶在专业领域展现出的专注、才华与日渐强大的内核,心中那份爱意与骄傲交织,愈发深沉。

这天傍晚,封瑶刚结束一段模型调试,从实验室出来,准备去食堂和徐卓远汇合。夕阳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校园里弥漫着慵懒而宁静的气息。她刚走下台阶,却被一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温婉声音叫住。

“封瑶同学?”

封瑶回头,看见一位穿着浅灰色针织长裙、外搭米白色开衫的年轻女性站在不远处的梧桐树下,正微笑着看着她。对方气质知性沉静,眼神温和而包容。封瑶认出来,是林悦师姐——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同时也是学校心理援助中心备受赞誉的志愿者骨干,曾获得过校级优秀志愿者的表彰。前世,封瑶在最抑郁灰暗的那段时期,曾匿名接受过心理中心的线上文字辅导,虽然未曾与林悦有过直接接触,但她后来偶然得知,林悦是中心最富耐心和同理心的核心成员之一,帮助过很多陷入困境的学生。

“林悦师姐?”封瑶有些意外,她们的专业领域有交集但不算紧密,之前也并无私人往来。

林悦步履轻盈地走上前,笑容真诚:“冒昧叫住你。我看到了这次学术沙龙的预告海报,你对情感计算在心理辅助与早期干预领域的应用设想,我特别感兴趣。”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恳切,“不瞒你说,我在心理援助中心做了三年多志愿者,深感现有技术手段支持的不足。尤其是在非面对面的线上咨询和日常监测中,我们非常希望能有更高效、更精准的工具,帮助我们发现那些潜在需要帮助、却可能因为种种顾虑而沉默的个体。你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关于微表情、语义情感分析的模型,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非常有价值的辅助工具。”

封瑶心中一动,仿佛一道微光骤然照亮了前路。林悦的出现和她所描述的现实困境,像一座桥梁,将她技术层面的构想与真实、迫切的社会需求紧密地连接了起来。两人就站在初秋傍晚的暮色里,身旁是来往的学生,就线上心理援助的实际痛点、技术介入的可能性、数据**的伦理边界以及如何避免技术冰冷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林悦带来的第一手实践经验,为封瑶的理论模型提供了宝贵的现实参照和验证方向;而封瑶提出的技术视角和潜在解决方案,也让长期处于人力有限困境中的林悦看到了新的希望和突破口。

“封瑶,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或许我们可以找个时间更详细地聊一聊?比如下周沙龙结束后?我很想更深入了解你的模型,看看在我们心理援助中心的实际运营中,有没有可能进行一些小范围的试点合作?”林悦发出邀请,眼中闪烁着专业性的期待光芒。

“当然不介意!这是我的荣幸,师姐!”封瑶毫不犹豫地答应,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动力与成就感。她的研究,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论文、冰冷的代码和模型指标,而是真真切切地有可能帮助到像前世那个孤立无援、在黑暗中挣扎的“自己”一样的人。这种赋予技术以温度和意义、让学术研究落地生根的连接,让她前行的方向变得更加明晰,脚步也愈发坚定。

与林悦告别后,封瑶心情雀跃地走向食堂,步履轻快,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分享给徐卓远。她完全沉浸在学术探索与真实需求碰撞出的火花,以及未来合作可能带来的广阔天地的兴奋之中。

她丝毫没有察觉到,在她与林悦站在暮色中专注交谈时,不远处图书馆的廊柱旁,一个穿着合体休闲西装、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精干沉稳的年轻男人,正看似随意地倚靠着,目光却始终若有若无地落在她们身上。他手中把玩着手机,直到封瑶与林悦分开,他才低头,在手机屏幕上快速输入了几行字,简洁地汇报了刚才观察到的“目标与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生林悦(校心理援助中心核心志愿者)进行了约十分钟的深入交谈,气氛融洽,疑似涉及专业合作”,随后利落地点击了发送。

信息接收方的备注,赫然是——【徐文渊】。

徐卓远在食堂门口等待着,远远看见封瑶步履轻快地走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愉悦光彩,不由得也跟着笑了起来,迎上前去:“遇到什么好事了?看你眼睛都在发光。”

封瑶立刻将偶遇林悦以及对方提出的合作意向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语气中带着兴奋。徐卓远认真听完,眼中也满是赞许与欣慰:“林悦师姐我知道,她在专业领域和心理援助实践方面都很有建树和声望。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能让你的研究跳出实验室,真正接触到一线需求,变得更有价值。看来,你所追求的‘用技术点亮微光’,已经开始找到照进现实的具体路径了。”

两人相视而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与憧憬。他们此刻紧密地并肩站立,沉浸在学术探索与情感交融共同编织的美好蓝图之中。

然而,他们尚不知晓,远在商业帝国顶端的徐文渊,那双习惯于冷静审视、权衡利弊的眼睛,已经透过层层关系网络和信息渠道,将目光更深入、更具体地投向了封瑶,以及她所涉足的这个看似微小、却可能蕴含着巨大潜力与风险的研究领域。认可的重量,带来了前行的勇气;意外邂逅的机缘,指明了落地的方向;而未来的微光,在照亮希望之路的同时,也隐约映出了潜藏于前方、更为复杂现实与人心的轮廓。

但无论如何,此刻的他们,紧握着彼此的手,内心充满了携手迎接一切挑战、弥补所有前世遗憾的坚定力量。风起于青萍之末,他们既享受着晨光的温暖,也需开始为未知的风雨,未雨绸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