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67章 封瑶挑战学术高峰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67章 封瑶挑战学术高峰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六十七章 封瑶挑战学术高峰

区域赛金奖的荣光,如同一层温暖而透亮的蜜色糖衣,均匀地包裹着“星桥”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校园里,那些曾经投向封瑶的探究与揣测目光,如今已被由衷的钦佩与欣赏所取代。论坛里偶尔还会泛起一丝酸涩的涟漪,但很快便消失在更多真诚的祝贺声中。封瑶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脚步是前所未有的轻快与坚定。她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平静与认可,像久旱逢甘霖的植株,努力汲取着这份滋养。但她的内心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绝非终点,甚至不是途中驿站,而仅仅是一道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门扉,门后,是崭新的、也更严酷的挑战。

《人工智能前沿》的邀约,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比金奖带来的波澜更深、更广。最初的兴奋与激动如潮水般退去后,裸露出的便是巨大的压力礁石。她反复摩挲着那张记录了编辑部联系方式的便签,纸张的边缘几乎要被她的指尖磨平。脑海中,两个声音在激烈交锋。

前世,她蜷缩在自我构建的脆弱壳里,连在课堂上的公开发言都会紧张得声音发颤,掌心沁满冷汗。像《人工智能前沿》这样的顶级期刊,对她而言是存在于另一个维度的星辰,连仰望都觉得光芒刺眼,不敢奢望。而今,这颗星辰竟然主动向她投来了微光,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也携着沉甸甸的、几乎让她喘不过气的期望。

她渴望独自完成这次挑战。这不仅仅是为了向外界证明自己,更像是一场精心准备的仪式,一场与过去那个自卑、怯懦、永远躲在角落里的灵魂彻底告别的献祭。她想看看,剥离了“星桥”团队的光环,脱离了徐卓远这位“学神”的保驾护航,仅凭自己重生后拼命积累的知识、努力拓宽的眼界和一点点磨砺出的坚韧心性,她究竟能走多远,能攀登到怎样的高度。

然而,学术论文的严谨性与理论深度,远非一场比赛的应用型陈述稿可以比拟。当她真正沉下心来,扎进学校图书馆那浩瀚的文献海洋中时,才更深刻地意识到其中的艰难。“动态情绪权重因子”这个概念,在区域赛的应用场景中展现了其巧妙的潜力和不错的现场效果,但要将其上升到足以被顶级期刊认可的理论高度,需要更坚实的数学建模作为骨架,更庞大、更精细的数据作为血肉,以及更严格、可复现的实验验证作为基石。一连几天,她像上了发条的陀螺,埋首于图书馆那被书本包围的卡座里,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连午饭都只能用干硬的面包草草应付。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推导公式和灵感碎片,但关键的突破点却始终如雾里看花,捉摸不定。

徐卓远将她的忙碌、她眼下淡淡的青黑,以及她偶尔对着窗外凝眉思索的怔忪神情尽收眼底。他大致猜到了她在为什么事烦恼——那天她接到电话时,眼中瞬间迸发出的、如同孩童见到漫天烟花般的光彩,以及随后迅速陷入沉思、眉宇间染上轻愁的模样,他都清晰地看在眼里。他没有急于询问,更不曾试图干涉。他了解她内心那份不容触碰的骄傲与坚持。于是,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沉默而坚定地扮演着守望者的角色。他会“恰好”在她忘记饭点时,带着她喜欢的、还冒着热气的餐点出现在图书馆门口;会在她深夜拖着疲惫身躯从图书馆返回时,提前热好一杯温润安神的牛奶,静静放在她宿舍楼下的宿管阿姨那里;会在她偶尔交谈中流露出迷茫与疲惫时,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牵起她的手,在夜色笼罩的操场上漫步,说些无关紧要的闲话,只为让她紧绷的神经能暂时松弛。

他知道,她需要这片独自翱翔、证明自我的天空。而他,愿意做那个永远亮着灯塔、随时准备接纳她的港湾,确保她不会在追寻星辰的途中,因迷失方向或遭遇风雨而折翼。

这天晚上,封瑶正对着一堆复杂得令人头晕目眩的数学模型公式苦战,感觉太阳穴都在突突直跳,手机屏幕适时地亮起,是徐卓远的消息:「下楼,带你去个地方,换换脑子。」

封瑶揉了揉酸涩至极的眼睛,没有多问,一种莫名的信任让她顺从地披上外套下了楼。徐卓远就站在宿舍楼前那棵正值花期的桂花树下,夜风拂过,带来清甜馥郁的香气,他手中拿着一个看似普通的浅灰色文件夹。

“去哪里?”封瑶仰起脸,好奇地问,声音里带着熬夜后的微哑。

“一个能让你放松,也许还能找到点灵感的地方。”徐卓远牵起她微凉的手,语气温和而笃定,掌心传来的温度悄然驱散了她心头的些许烦躁。

他带她来到了学校实验楼顶层的天台。这里平时少有人来,略显空旷,但视野却极佳,可以俯瞰大半个校园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如同跌落人间的星辰;抬头望去,则是无垠的浩瀚星空,银河浅淡的光带横亘天际,神秘而壮丽。

“怎么样,这里是不是比图书馆那方寸天地更开阔?”徐卓远倚在冰凉的水泥栏杆上,微笑着看她。

封瑶深吸一口微凉而清新的空气,胸腔中积压多日的滞涩烦闷似乎真的被这广阔的天地稀释了不少。她看着远处蜿蜒的路灯勾勒出校园的轮廓,宛如一条地上的星河。“谢谢你,卓远。”她轻声说,话语中满是了然与感激。她知道,他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她的情绪需求。

徐卓远将手中的文件夹递给她:“看看这个。”

封瑶疑惑地打开,里面并不是她预想中的、可以直接套用的资料或答案,而是一些精心筛选、打印出来的关于情感计算和权重模型最新研究方向的综述性文章摘要,以及几位国内外该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知名学者的公开课链接和参考书目清单。更让她心动的是,每一条信息后面,都附有徐卓远用挺拔字迹写下的简洁清晰的批注,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可能对她有启发的关键点,或是提出了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没有干涉你论文具体内容的意思,”徐卓远的声音在夜风的包裹下,格外清晰而沉稳,“这些只是路径指示牌,或许能帮你看清当前领域的地图,减少一些摸索的时间。但具体的探索路线,每一座山峰的攀登,都需要你自己用脚步去丈量。至少,希望这些能让你少走一些弯路,节省些精力。”

封瑶握着那薄薄几页纸却重若千钧的文件夹,指尖微微颤抖。他没有替她走路,甚至没有搀扶她,却细心地为她清除了路障,点亮了沿途的灯,补充了行囊里的补给。这种深刻理解并尊重她独立性、却又在细节处无微不至的守护,让她喉头哽咽,眼眶不受控制地发热。前世今生,颠沛坎坷,从未有人如此懂她,如此珍视她内心那份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与成长中必然的挣扎。

“我……我确实遇到了瓶颈。”封瑶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将这几日独自承受的困惑和盘托出,“理论深化比我想象的难太多了,我感觉自己的数学基础和对前沿理论的把握,还远远不够支撑起一篇能入《人工智能前沿》法眼的高质量论文。有些地方,我感觉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

“这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必经之路。”徐卓远语气平和,没有丝毫意外,仿佛早已预料,“从一个闪烁着灵感火花的创新点,到一篇逻辑严密、论证扎实的学术论文,本就是一次痛苦的蜕变和升华。感到困难,说明你正走在正确的、陡峭的上坡路上,而非在平坦的原地踏步。”他顿了顿,侧过头,目光深邃地看向她,“封瑶,记得周明教授吗?他在情绪计算和多模态人机交互领域深耕多年,学术造诣深厚,而且为人正派,提携后进。或许,你可以尝试向他请教。他不是会直接给你答案的人,但他绝对是最好的引路人,能帮你拨开迷雾,找到正确的方向。”

一语点醒梦中人。封瑶豁然开朗,眼中重新燃起近乎熄灭的光芒。是啊,她怎么忘了这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且从项目初期就一直对他们“星桥”团队抱持着真诚鼓励和关注态度的长者!周教授几次旁听他们的讨论,提出的问题都切中要害,给了他们很多启发。“我明白了!”她语气中带着振奋,“我明天就去请教周教授!”

就在这时,徐卓远的手机不合时宜地震动起来,打破了天台上的宁静。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还是很快接了起来。

“父亲。”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日里的沉稳,听不出太多波澜。

电话那头,徐父的声音比上次通话时似乎更加清晰,语气中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温和的语调:“卓远,没打扰你休息吧?”

“没有,您请讲。”

“嗯。李院士今天下午和我通了个电话,”徐父的话让徐卓远和一旁隐约能听到声音的封瑶都微微一愣,“他特意提到了你们那个‘星桥’项目,尤其是封瑶那个女同学提出的‘动态情绪权重’概念,说很有灵性,不是空中楼阁,理论基础也打得比较牢靠。李院士的为人你知道,严谨得近乎苛刻,他很少这么直接地夸奖年轻人。”

徐卓远看了一眼身旁瞬间屏住呼吸的封瑶,眼中带着与有荣焉的温暖笑意,对着电话沉稳回应:“是封瑶她自己足够努力,也确实在这方面很有天赋。我们团队只是提供了支持。”

“嗯。”徐父在电话那头沉吟片刻,似乎在斟酌词句,随后忽然问道,“你们最近课业忙吗?下周末家里有个小范围的聚会,你方叔叔一家也会来,他女儿方婧,你还记得吧?小时候常来家里玩,和你一起学过钢琴的。如果方便……你可以带封同学一起回来吃个便饭。”

这话一出,连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的徐卓远都感到了明显的意外。父亲口中的“方叔叔”是集团重要的商业伙伴,家里的此类聚会向来带有一定的社交属性和潜台词。如此明确地主动邀请封瑶,这已不仅仅是认可她在学术上的能力,更是一种试图将她纳入自身家庭社交圈的明确信号。这意味着徐家,至少是徐父本人,开始真正正视并愿意接纳她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一个模糊的、“儿子比较在意的女同学”的概念。

徐卓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封瑶,用眼神传递着询问与确认。

封瑶离得近,电话内容听了个大概,心中亦是波澜起伏,难以平静。她清楚地明白这个看似随意的“便饭”邀请背后所蕴含的分量。这不再是简单的同学间的往来,而是正式涉足徐卓远的家庭领域,那个在她前世零碎记忆和今生隐约感知中,门槛极高、关系复杂、甚至可能对她这样背景的女孩抱有固有偏见的家庭。一丝本能的紧张如冰线般掠过心头,但随之涌起的,更多的是破釜沉舟般的坚定。

她迎上徐卓远探询的目光,没有丝毫犹豫,用力而清晰地轻轻点了点头。既然决定要和他并肩前行,跨越前世未能逾越的鸿沟,那么这些迟早都要面对。重生一次,她连命运都敢抗争,又怎会畏惧一个家庭的审视?无论是学术的巍峨殿堂,还是他身后那个看似壁垒森严的家,她都要凭自己的努力、智慧与真诚,堂堂正正地走进去,并且,稳稳地站住脚。

徐卓远得到她肯定的回应,心中一定,对着电话平静地说:“好的,父亲。我和封瑶确认一下周末的安排,稍后给您回复。”

挂断电话,天台上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夜风拂过衣角的细微声响,以及远处城市隐约传来的、如同背景音般的嗡鸣。星空之下,两人对视着,都能从彼此眼中看到那复杂翻涌的情愫——有面对未知挑战的凝重与审视,有对即将踏入新领域的思量,但更多的,是源于彼此信任与陪伴的、那种可以共同面对任何风雨的笃定。

“怕吗?”徐卓远轻声问,伸手,极其自然地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几缕发丝,动作轻柔。

封瑶摇摇头,唇角扬起一抹温柔而自信的弧度,映着星辉的眼眸亮得惊人:“有你在,还有什么是可怕的呢?”她顿了顿,低头看向手中那个承载着无声支持的文件夹,又抬起头,望向远处那片由无数灯火构成的、温暖而充满生机的璀璨“星河”,“论文,我要写,而且要写得漂亮。你家的宴会,我也要去,而且要坦荡从容。无论是学术的崇高殿堂,还是你家的客厅,我都要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一步一步地走进去,然后,稳稳地站住了。”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初春破冰的溪流,带着一种不可阻挡的、破土而出的力量。曾经的软肋,已在爱与坚韧的烈焰中反复淬炼,化作保护她前行的最坚硬的铠甲;而曾经依赖的铠甲(徐卓远的庇护),如今也内化为了让她敢于独自翱翔、搏击长空的底气与后盾。亲情与爱情的双向奔赴,自我接纳与成长的不断淬炼,正在将这个曾经脆弱卑微的灵魂,一点点塑造得更加强大、更加完整、更加光芒初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