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66章 封瑶团队获得金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66章 封瑶团队获得金奖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六十六章 封瑶团队获得金奖

徐卓远的深夜到访,像一剂温和而有效的镇定剂,悄然抚平了封瑶因家人担忧而在心湖泛起的涟漪。他没有过多追问那些令她烦忧的细节,只是安静地陪伴,用行动无声地表明——无论外界风雨如何变幻,他始终是她可以安心停靠的港湾。这种无需言说的理解与支持,比任何华丽的言语都更具力量。

回到房间,封瑶看着桌上那杯徐卓远为她热好、此刻已微凉但余温尚存的牛奶,心中最后一丝阴霾也烟消云散。她重新坐回电脑前,屏幕上的ppt仿佛不再是冰冷枯燥的任务,而是她披荆斩棘的利剑和证明自我的舞台。这一次,她敲击键盘的手指更加沉稳有力,思路如泉水般汩汩涌出,愈发清晰。

正如周教授所言,区域赛不仅是项目的角逐,更是面向国内顶尖专家展示的绝佳机会。她必须确保万无一失,这不仅是为了团队荣誉,更是为了回应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质疑,为了不负身边人的期望。

接下来的几天,封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她带领团队进行了数次高强度的模拟答辩,针对评委可能提出的各种角度刁钻的问题,从技术实现的底层逻辑到项目落地可能涉及的伦理考量,都做了详尽的预案。徐卓远负责的技术核心部分严谨无懈可击,赵景明则在数据呈现和可视化上提供了令人惊艳的创新方案。整个团队在高压下迅速磨合,凝聚力空前,每个人都像精密仪器上的齿轮,紧密咬合,为共同的目标奋力运转。

期间,封瑶也留意到学校论坛上的微妙变化。那些恶意最甚、传播最广的匿名帖虽然还在,但热度明显被某种力量压制了下去,新出现的类似帖子也很快会被管理方以“信息有待核实”为由锁定或删除。她心里清楚,这是徐卓远在背后冷静运作的结果。他并未选择高调澄清引发更大范围的争论,而是采用了更有效率、也更不易引发反弹的方式控制舆论源头,这确实符合他一贯沉稳缜密、注重实效的行事风格。

关于文娱部和苏晚晴,徐卓远自那晚之后没有再提,封瑶也没有主动追问。她相信他所说的“用我的方式解决”自有其分寸和考量。眼下,对她而言,最重要的唯有比赛。

区域赛的前一天傍晚,封瑶接到了父亲的电话。

“瑶瑶,”父亲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一如既往的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明天就比赛了吧?准备得怎么样了?”

“爸,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团队状态也很好,您和妈放心。”封瑶语气轻快,试图驱散父亲话语中那细微的担忧。

“嗯,那就好。”父亲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你妈前几天是有点着急,听风就是雨。我已经跟她好好谈过了,我们的女儿,我们自己清楚,不是那种经不起风浪的人。外面那些闲言碎语,不过是过眼云烟,别往心里去。专心比赛,无论结果如何,你在爸妈心里都是最棒的。”

封瑶的眼眶瞬间就湿润了。父亲的话不像母亲那样直白地表露心疼,却更加厚重有力,那是一种建立在深刻了解基础上的、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喉间微微的哽咽,用力点头,仿佛父亲能看见一般:“我知道,爸。谢谢您。”

“傻孩子,跟爸还客气什么。”父亲笑了笑,声音里带着暖意,“明天好好比,晚上回家,让你妈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好!我一定全力以赴!”封瑶笑着应下,心底暖流涌动。这就是她的家人,或许会被突如其来的流言短暂困扰,但最终给予她的,永远是穿透迷雾的信任与深沉的爱。这爱,是她的软肋,让她心生牵挂;却更是她最坚固的铠甲,赋予她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底气。

区域赛当天,会场气氛紧张而热烈。来自各大高校的精英团队齐聚一堂,展示着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探索与创新成果。

“星桥”团队被安排在下午出场。候场时,封瑶能清晰地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竞争气息。不远处,苏晚晴所在的团队也在做最后准备。苏晚晴今天打扮得格外光彩照人,正与队友谈笑风生,眼神偶尔瞥过“星桥”团队这边,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审视和……一种近乎笃定的自信?

封瑶平静地收回目光,不再让外物分散心神。她微微闭眼,调整着呼吸,在心中默念答辩要点。徐卓远悄然站到她身边,轻轻握了握她微凉的手,低声道:“别紧张,我们准备得很充分,项目本身具有足够竞争力。”

他的掌心干燥而温暖,传递着令人安心的力量。封瑶回以他一个坚定的微笑:“我不紧张。”重活一世,她早已深刻明白,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别人,而是那个曾经可能怯懦、可能犹豫的过去的自己。今天,她要超越的,正是自己。

轮到“星桥”上台。封瑶作为项目主陈述人,步履从容地走到台前。她穿着简洁大方的职业套装,长发利落地束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一双明亮自信的眼睛。聚光灯下,她没有丝毫怯场,落落大方地开始介绍项目。

从项目初衷到核心技术,从算法创新到应用前景,她的陈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精准而富有感染力。尤其是在阐述“动态情绪权重因子”这一核心创新点时,她不仅引经据典,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更用具体生动的案例,将复杂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连台下几位一直面容严肃的评委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微微颔首。

答辩环节,才是真正考验团队实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时刻。面对评委们或尖锐或深入的问题,封瑶与徐卓远、赵景明三人展现了惊人的默契,应对自如。徐卓远负责的技术难题解答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无懈可击;赵景明则配合着用生动直观的数据演示和图表进行辅助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封瑶则从项目整体架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补充与升华。三人一体,攻守兼备,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卓越的团队协作精神。

封瑶能清晰地感觉到,评委席正中那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来自清北、德高望重的李院士,目光多次落在她身上,那目光中带着严谨的审视,但似乎也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最终陈述结束,台下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封瑶带领团队成员鞠躬致谢,心中一片澄澈与平静。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无愧于过往的付出,也无愧于彼此的信任。

比赛结果将在所有团队展示完毕后当场公布。等待结果的时间里,封瑶去了一趟洗手间。刚走出隔间,就在洗手台前遇到了显然已等候片刻的苏晚晴。

苏晚晴正对着镜子补妆,看到封瑶出来,动作优雅地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封瑶,今天表现不错嘛,看来那些论坛上的风风雨雨,并没影响到你的状态。”

封瑶慢条斯理地打开水龙头,任由清凉的水流划过指尖,透过光洁的镜面看着苏晚晴,目光平静无波:“谢谢苏学姐关心。专注于自身提升的人,内心自有锚点,自然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噪音干扰。”

苏晚晴脸色微僵,精致的妆容似乎也掩盖不住那一瞬的失态,随即她又扬起更灿烂的笑容:“是吗?希望待会儿公布结果的时候,你还能保持这份淡定。”她“啪”地一声合上粉饼盒,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和挑衅,“听说李院士最讨厌的就是项目华而不实,只会夸夸其谈,没有扎实的技术根基。”

封瑶关掉水龙头,抽出一张纸巾细细擦干手上的每一滴水珠,这才转身正视苏晚晴,眼神清亮而锐利,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是否华而不实,评委老师们自有专业公断。倒是苏学姐,似乎对我们‘星桥’项目格外‘关心’,连李院士的私人喜好都打听得一清二楚。这份过于厚重的‘心意’,我们真是心领了。”

她语气不卑不亢,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通透力量,让苏晚晴瞬间有种被看穿心底算计的心虚与狼狈。

“你……”苏晚晴一时语塞,精心维持的从容面具出现裂痕。

封瑶不再多言,微微颔首,便径直离开了洗手间,留下一个挺直的背影。有些交锋,无需多言,实力和最终的结果自会证明一切。言语的机锋终是末节,真正的战场在台上的展示与评委的评判之中。

回到会场不久,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最终评审结果揭晓。

当主持人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念出“本届区域赛金奖获得者——‘星桥’团队,项目负责人:封瑶”时,封瑶感觉自己的心跳仿佛漏跳了一拍,随即被巨大的喜悦和如释重负的成就感淹没。身边的团队成员瞬间爆发出欢呼,徐卓远紧紧握住了她的手,深邃的眼眸中满是为她骄傲的光芒,赵景明也兴奋地拍着她的肩膀,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他们成功了!不仅获得了代表最高荣誉的金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项目理念和创新性得到了权威专家们的高度认可。

颁奖典礼上,李院士亲自为金奖团队颁奖。他将沉甸甸的证书递到封瑶手中时,和蔼地笑了笑,压低声音对她说道:“小姑娘,你的‘动态情绪权重因子’想法很新颖,理论基础很扎实,陈述得也非常清楚,抓住了情感计算中的一个关键难点。继续努力,未来可期啊。”

“谢谢李院士的肯定!我们会继续深入探索,绝不辜负您的期望!”封瑶激动地接过证书,紧紧抱在胸前,心中的信念如同被点燃的火焰,更加炽热而坚定。这份来自业界泰斗的认可,是对她所有努力、坚持与天赋的最好回报。

区域赛的辉煌胜利,如同一道强烈而纯净的光芒,瞬间驱散了所有曾笼罩在身边的阴霾。学校论坛上那些残存的流言蜚语,在绝对的实力和硬核的荣誉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很快便沉底无人问津。取而代之的,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赞扬封瑶个人能力与“星桥”团队创新精神的帖子,舆论风向彻底扭转。

凯旋而归的当晚,封瑶如约回家吃了妈妈精心准备的糖醋排骨。饭桌上,父母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自豪和喜悦,之前的忧色早已一扫而空。张阿姨之类的闲言碎语,自然也不再被提起,仿佛从未发生过。

看着父母轻松而开心的笑容,封瑶知道,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成功地守护了家人的安宁与骄傲,也向所有关注她、以及曾经质疑她的人,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然而,生活的波澜总是一重接着一重,攀登上一座高峰后,视野前方又会出现新的峻岭。区域赛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意外”悄然降临。

这天,封瑶接到一个显示为首都区号的陌生号码来电。对方自称是国内顶尖科技期刊《人工智能前沿》的编辑部主任,语气十分客气。他在电话中表示,期刊方面在本次区域赛的专题报道中,敏锐地注意到了“星桥”项目,尤其是封瑶作为核心成员提出的“动态情绪权重因子”概念,认为其极具理论创新性和学术发表价值,因此特意正式邀请她,根据这一核心概念,撰写一篇详尽的学术论文,投稿至《人工智能前沿》。

封瑶握着电话,心中震惊无比。《人工智能前沿》!这是她前世在学术道路上踽踽独行时,只能仰望、想都不敢想的顶级期刊!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一个能让她的研究成果进入更广阔学术视野的平台。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将一个比赛中证明有效的创新点,扩展、深化为一篇符合顶级期刊严苛要求的学术论文,需要更深入系统的文献梳理、更严谨科学的实验论证、更规范专业的行文表述,以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她下意识地想立刻联系徐卓远商量,寻求他的意见和支持。但一个念头忽然闪过脑海——徐卓远已经为她抵挡了太多风雨,铺平了太多道路。这一次,这或许是她需要独立面对的关键挑战,是真正在学术圈内凭借自身力量证明她封瑶科研能力的一次重要机会。她需要独自完成这次攀登。

与此同时,徐卓远也接到了一个来自家里的越洋电话。电话那头,他那位向来威严、惜字如金的父亲,语气难得地缓和了许多,甚至带着一丝几不可查的探询:“卓远,你们那个项目,拿了区域赛的金奖?李老还亲自表扬了?”

“是的,父亲。项目得到了评委组的一致认可。”徐卓远平静地回答,语气一如既往的沉稳。

“嗯……做得不错。”父亲顿了顿,似乎有些迟疑,最终还是问出了口,“那个叫封瑶的女孩子……就是之前你提到的,那个很努力也很有想法的同学?她……在其中的贡献,很突出?”

徐卓远敏锐地捕捉到父亲语气中的细微变化,那不仅仅是对项目成功的肯定,更是一种对封瑶个人能力的初步认可和好奇。他看向窗外蔚蓝的天空,目光似乎穿透了千山万水的距离,落在了那个正因接到期刊邀约而心潮澎湃、踌躇满志的女孩身上。

他知道,封瑶的天空,绝不会止步于一个小小的区域赛金奖。她的潜力如深海,才华如璞玉,正待慢慢雕琢绽放。而他要做的,是成为她最坚实的后盾,守护这片广阔的天空,让她能够无惧风雨,尽情翱翔,去触碰属于她的星辰大海。

新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未来的道路在脚下延伸。他们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波澜壮阔的新篇章。成长,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自我突破与相互守护中,淬炼出更坚韧闪亮的灵魂,也邂逅那片更加广阔无垠的天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