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56章 京城学术沙龙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56章 京城学术沙龙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五十六章 京城学术沙龙

京城学术沙龙的日子如期而至。

封瑶独自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旅程。这是她第一次以项目核心成员的身份参与如此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心中难免有些许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和沉甸甸的责任感。徐卓远因为一项无法推脱的课程考核,将晚一天抵达。临行前,他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眼神里是毫无保留的信任:“按我们准备的来,你没问题。京城见。”

没有过多的叮咛,却让封瑶的心异常安定。

沙龙设在京城一所顶尖学府的百年礼堂内,古木森森,学术气息浓厚。台下坐着的不乏学界泰斗、业界领袖以及目光锐利的投资人。当封瑶作为“星桥”项目的代表之一,身着简洁大方的职业装,步履从容地走上演讲台时,她能感受到汇聚而来的目光中带着审视与好奇。

灯光聚焦在她身上,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看到了刚刚赶到、在后排悄然落座的徐卓远。他冲她微微颔首,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励笑意。就是这一眼,让封瑶心中最后一丝波澜彻底平复。

她开始了演示。声音清晰而稳定,逻辑缜密,从项目背景、核心的“双向渐进式学习框架”数学模型,到引入沈雨凝优化后的数据处理流程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层层递进。她不仅阐述理论,更注重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和模拟数据对比,将“星桥”项目的创新性与实用性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到了提问环节,果然如预想般尖锐。一位以严谨乃至苛刻着称的认知科学老教授提出了关于“意识信号噪声本质”的哲学性质疑;一位来自顶级科技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则对“实时性与精度平衡”的工程实现细节穷追不舍。

封瑶站在台上,白炽灯光在她眼中折射出冷静的光芒。她没有丝毫慌乱,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从容的浅笑。她首先肯定了老教授问题的深刻性,随即从数学模型的底层假设出发,引经据典,既承认了当前技术的局限性,又清晰地勾勒出“星桥”框架在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言辞不卑不亢,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对于工程实现的追问,她更是将沈雨凝加入后,团队对异步流水线和动态优先级调度器的优化细节娓娓道来,数据翔实,逻辑闭环,让提问者最终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徐卓远在台下静静地看着,心中感慨万千。前世的封瑶,纵然拥有天赋,却极易在压力下自我怀疑,往往在类似的场合无法完全展现自己的才华。而此刻台上的她,自信、从容、光芒四射,真正地将自己的智慧与思考,变成了可以与人有力交锋、赢得尊重的武器。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成长,更是心性的蜕变。

沙龙茶歇期间,封瑶身边围拢了不少感兴趣的学者和同行。她应对得体,交流自如。就在这时,一个温和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插了进来:

“封瑶同学,你的报告非常精彩。尤其是关于‘系统弹性与自适应’那部分的设计理念,让我很受启发。”

封瑶转头,看见一位身着深色西装,气质儒雅沉稳的年轻男子。他大约二十五六岁的年纪,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眼神睿智而温和,嘴角带着令人舒适的微笑。

“谢谢,您是……”封瑶礼貌回应。

“我叫陆晨星,‘寰宇科技’研究院的研究员。”男子递上名片,语气真诚,“我们研究院目前也在关注神经接口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前沿领域。不知道会后是否有时间,想更深入地请教一下关于你们那个核心数学框架的问题?”

陆晨星?封瑶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随即想起似乎在某个顶级期刊上看到过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关于类脑计算的论文。这是一个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的青年才俊。

“陆研究员过奖了,”封瑶保持着得体的距离感,“请教不敢当,很乐意交流。”

两人的交谈自然而深入,从数学模型聊到未来应用,陆晨星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且非常善于倾听,让封瑶感觉交流起来很舒服。徐卓远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目光微凝。陆晨星的出现和他对封瑶显而易见的欣赏,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他原本只为封瑶的绽放而欣喜的心湖,泛起了细微的、连他自己都未曾立刻察觉的涟漪。

他走上前去,自然地站到封瑶身边,手臂轻轻虚揽了一下她的肩,是一个带着明确守护意味的姿态。“瑶瑶,这位是?”他的声音温和,目光却平静地看向陆晨星。

封瑶立刻为双方介绍:“卓远,你来了。这位是寰宇科技的陆晨星研究员。陆研究员,这位是徐卓远,我们‘星桥’项目的联合发起人。”

两个男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一瞬间的审视与评估,快得几乎让人无法捕捉。

“徐同学,久仰。”陆晨星率先伸出手,笑容依旧温和,“你们的项目令人印象深刻,后生可畏。”

“陆研究员谬赞。”徐卓远与他握手,语气不卑不亢,“我们还在摸索阶段,需要向前辈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短暂的寒暄后,陆晨星识趣地留下联系方式,表示期待后续交流,便告辞离去。

徐卓远看着陆晨星离开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封瑶,语气听不出情绪:“聊得很投入?”

封瑶正沉浸在技术交流的余韵中,闻言抬头,对上徐卓远深邃的目光,忽然福至心灵,仿佛明白了什么。她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臂,眼睛弯起,带着一丝狡黠的笑意:“怎么,徐大学神也会有压力吗?人家只是对项目感兴趣。”

徐卓远看着她灵动的模样,那点微不可察的闷气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她看穿心思的无奈和好笑。他屈指,轻轻弹了一下她的额头:“是啊,压力很大。我们的封瑶同学太优秀,觊觎者众。”

这话半是玩笑,半是真心。他重生归来,最大的心愿就是弥补遗憾,守护她安然绽放。可当她真的开始闪耀,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时,他才发现,自己或许也需要适应这种“守护”方式的变化——从过去将她完全护于羽翼之下,到如今,要学会站在她身边,看着她翱翔,信任她有能力应对一切,包括那些欣赏与追求。

封瑶听出了他话里的认真,心尖微微一颤,一种混合着甜蜜与酸涩的情绪涌上。她知道他的心结,知道他前世的愧疚与今生的执着。她收敛了玩笑的神色,目光坚定而温柔地看着他,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入他耳中:“星桥之所以是桥,是因为两端相连。我这边,永远只与你相接。”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誓言都更动人心魄。徐卓远怔住了,看着眼前女孩清澈而坚定的眼眸,那里映照着礼堂璀璨的灯光,更映照着他自己的身影。前世的阴霾、今生的忐忑,在这一刻仿佛被这句话温柔地抚平、驱散。

他缓缓地、郑重地握住了她的手,十指紧扣。“我知道。”他低声回应,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沙龙的后续环节顺利进行。“星桥”项目获得了远超预期的关注和好评,甚至有几家投资机构当场表示了初步的投资意向。封瑶以其出色的表现,一举成名,在这个小圈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晚,封瑶接到母亲再次打来的电话。这一次,母亲的语气不再是担忧和质疑,而是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和一丝小心翼翼:“瑶瑶,你林伯伯刚给我们打电话了!他说你在那个京城的高级会议上,表现得特别棒,给学校争了大光!说好多教授和专家都夸你呢!真的吗?”

封瑶握着手机,站在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京城的万家灯火。她平静地回答:“嗯,会议挺顺利的。妈,我说过,我会做好的。”

“好,好!妈就知道你行的!”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你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别太累着。项目……项目你想做就好好做,家里支持你!”

听着母亲话语里前所未有的肯定与支持,封瑶的眼眶微微发热。她知道,这份认可,是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一步步挣来的。亲情的天平,终于开始向着理解与支持的一方倾斜。

挂了电话,她看向窗外无垠的夜空。虽然城市光污染严重,看不到星星,但她知道,它们一直都在那里。就像她内心的光芒,曾经被尘埃遮蔽,如今终于破云而出,越来越亮。

徐卓远推开虚掩的房门走进来,手里拿着两杯热牛奶。他将其中一杯递给她,顺着她的目光看向窗外。

“在看什么?”

“看星星。”封瑶接过牛奶,温热透过杯壁传递到掌心,“虽然看不见,但我知道,它们就在光晕后面。”

徐卓远站在她身边,与她并肩望向同一片夜空,声音低沉而温柔:“嗯,它们一直在。就像你一样。”

封瑶侧头看他,笑了,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两人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历经两世才得来的宁静与默契。

星桥之上,星光渐亮。前行的路上,或许还会有风雨,还会有挑战,甚至可能出现像陆晨星这样新的变量。但此刻,他们彼此依靠,内心坚定而充盈。青春的遗憾正在被奋力前行的脚步踏平,亲情的隔阂正在被优秀的证明融化,而爱情的幼苗,在相互成就与深刻理解的沃土中,悄然生长,枝繁叶茂。

通往星辰大海的航程,已然启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