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50章 合作与团队成长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50章 合作与团队成长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五十章 合作与团队成长

苏晴的到访与合作意向,如同一块被投入“星桥”这片原本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层层荡开,久久未能平息。团队内部在经过最初的震惊和激烈讨论后,最终在徐卓远和封瑶的引导下达成共识:在确保项目独立性和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与徐氏集团战略发展部进行更深入的接触。这不仅是一次对团队实力和凝聚力的考验,更可能是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

团队内部,一场关于未来的头脑风暴在深夜的实验室持续。

“我担心的是,一旦接受徐氏的大规模注资,我们的研究方向会不会被资本裹挟?”李锐皱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我们最初的理想,是创造一个纯粹、高效的智能桥梁,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产品。”

赵倩扶了扶眼镜,补充道:“李锐的担忧不无道理。意向书里提到的‘资源置换’和‘市场协同’,具体条款需要我们仔细斟酌。我们必须明确,哪些技术核心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护城河’。”

徐卓远沉默地听着,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成员的脸庞,这些都是和他一起熬过无数通宵的伙伴。他理解大家的顾虑,前世在商海沉浮,他见过太多初创团队在资本面前迷失方向的例子。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大家的担忧,也是我的担忧。所以,我们这次接触的原则,不是‘引资’,而是‘引智’和‘借势’。我们需要的是能帮助我们更快迭代技术、拓宽应用场景的资源,而不是一个指手画脚的‘老板’。这份底线原则,我们必须守住。”

这时,封瑶将一份她连夜整理好的分析报告投影到屏幕上,接口道:“卓远说得对。大家看,这是我对意向书中提到的资源清单进行的拆解。其中,徐氏承诺开放的部分高精度工业传感器数据接口和边缘计算节点,正是我们下一阶段验证‘星桥’在复杂物理环境下适应性的关键。这些资源,靠我们自身短期内部署,几乎不可能。”她顿了顿,指向风险分析部分,“而风险,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归属和未来商业化路径的主导权上。我建议,我们可以提出一种‘阶梯式’合作方案:第一阶段,以特定课题项目的形式进行,知识产权归我们所有,徐氏享有优先使用权;第二阶段,视合作成果再探讨成立合资实体,但我们必须保有控股权。”

封瑶清晰缜密的思路和极具建设性的方案,让在场所有人都暗自佩服。她似乎总能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瑶瑶,你以前……接触过这些?”一次讨论间隙,徐卓远忍不住轻声问道。他记得前世的封瑶,虽然聪慧,但更多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对这些商业谈判的细节和资本运作的逻辑并不熟悉。

封瑶正在整理文档的手指微微一顿,抬起眼,对上徐卓远带着探寻的目光,心中微涩。那些在残酷商战中摸爬滚打、吃尽苦头才积累出的经验,那些曾在类似条款上吃过的暗亏,此刻却成了她保护他、保护他们共同梦想的铠甲。她无法直言重生的真相,只能抿唇笑了笑,语气带着些许模糊的感慨:“可能……是这段时间跟着你和团队一起,学得比较快吧。而且,保护‘星桥’,就像保护我们的孩子一样,自然会逼着自己多想一些,多学一些。”

她的话语自然地将原因归结于对项目的珍视和快速学习能力,徐卓远闻言,心头一软,那点疑惑便被更深的心疼与感动取代。他伸出手,轻轻覆盖住她放在桌上的手背,低声道:“辛苦你了。”

封瑶反手握住他的指尖,摇了摇头,笑容温婉而坚定:“我们之间,不说这个。‘星桥’是我们的梦想,守护它是我们共同的事。”

与此同时,徐氏集团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办公室内,苏晴正面对着部门内部的一些不同声音。

资深副总徐明辉,同时也是徐家旁系中颇有话语权的人物,对苏晴如此看重一个在校大学生团队提出了质疑。他坐在苏晴对面的沙发上,姿态看似放松,眼神却锐利。

“苏总,我知道您求贤若渴,但‘星桥’毕竟只是一个未经验证的学术项目,投入过多资源是否值得商榷?而且,我听说卓远那孩子,性格有些孤僻执拗,在大学里就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恐怕未必能适应我们集团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复杂的内部关系。”徐明辉语气委婉,但话语背后的精明算计不言而喻。他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向另一个由行业资深人士主导、背景更“可靠”的AI项目,那个项目的负责人与他私交甚笃。

苏晴端起面前的青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明辉总,投资未来,总要有些魄力。‘星桥’的技术独特性和潜力,技术评估部的报告写得很清楚,其在自适应算法和跨域信息融合上的创新,甚至比我们目前接触到的许多成熟团队更具前瞻性。至于卓远……”她放下茶杯,目光直视徐明辉,“年轻人,尤其是天才,总有些独特的个性。重要的是他的才华和项目的潜力。我相信,有合适的引导和平台,他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这个项目,我亲自跟进。”

她的话语斩钉截铁,暂时压下了内部的异议。但徐明辉眼中一闪而过的阴霾,也预示着未来的合作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他离开办公室后,立刻拨通了一个电话,低声交代:“……多关注一下那个‘星桥’团队,尤其是徐卓远和那个叫封瑶的女孩,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苏总这么下力气。”

校园生活依旧按部就班地向前,却又暗流涌动。

这日,封瑶抱着几本刚从图书馆借来的厚重参考书,走在回计算机学院大楼的林荫道上。午后的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在她身上跳跃着斑驳的光点。却在路口被一个温和的男声叫住。

“封瑶同学?”

封瑶驻足回头,看见一个穿着浅灰色针织衫、戴着金丝边眼镜的男生站在不远处,气质斯文儒雅,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喜笑容。她迅速在记忆中搜寻,认出这是隔壁物理学院的才子,周屿。前世,他似乎也曾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有过几次短暂的学术交流,但并无深交。只隐约记得他后来出国深造,在凝聚态物理理论领域颇有名气,其家族在学术界也颇有影响力。

“周屿学长?”封瑶礼貌地点头致意,心中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前世模糊的记忆告诉她,周屿此人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他的温和背后是极高的智商和目的性。

“果然是你。”周屿笑着走近几步,目光扫过她怀中的书,《高级算法导论》《自然语言处理前沿》,“看来传言不虚,你对计算机领域是动了真格。这些书可不轻松。”他的语气带着纯粹的欣赏,不含轻浮,让人生不出反感。

封瑶微微一笑,保持着距离:“学长过奖了,只是感兴趣,慢慢啃而已。”

“不必谦虚。”周屿推了推眼镜,眼神真诚,“我最近也在关注交叉学科的应用,你们‘星桥’项目在中期评审上的表现很亮眼。尤其是关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那部分构想,我觉得和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在某些层面有奇妙的共通之处。或许,能通过引入物理规律作为底层约束,提升模型在复杂、动态场景下的泛化能力和可解释性,避免成为一个纯粹的‘黑箱’模型。”

他随口提出的几个观点,不仅精准地切中了“星桥”技术演进中的一个潜在瓶颈,更提供了一个来自基础学科的新颖视角,显示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封瑶有些意外,这个思路确实是她和徐卓远尚未深入探讨过的领域,但潜力巨大。她不由得被话题吸引,就几个技术细节与周屿多聊了几句。周屿的思维开阔,言辞有物,交流起来确实令人感到舒适,并且他始终保持着恰当的学术距离,这让封瑶稍稍放松了警惕。

“对了,”临别时,周屿似乎不经意地提起,从随身携带的皮质笔记本里抽出一张制作精良的邀请函,“下周末我们学院有个小范围的学术沙龙,主题是‘智能科学与基础学科的交叉碰撞’,邀请了校内外几位在交叉领域很有建树的老师和新锐学者分享,比如mIt回来的张淮教授,他在用AI辅助量子计算模拟方面很有建树。我看你对这方面很有想法,不知道有没有兴趣来听听?或许能给你们‘星桥’带来一些新的灵感。”

封瑶接过那张质感十足的邀请函,略一思索。扩大交流圈、汲取不同领域的养分确实对“星桥”有益,而且周屿此人目前看来是纯粹的学术交流意图。她点了点头:“谢谢学长邀请,听起来很有价值。如果周末没有其他安排,我会去的。”

“期待你的到来。”周屿笑容温和,礼貌地告辞离开。

封瑶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林荫道尽头,将邀请函收好,并未多想,转身继续走向实验室。她并不知道,这一幕,恰好被刚从实验楼出来、正准备去找她的徐卓远看在眼里。

徐卓远站在廊柱的阴影处,看着封瑶与那个气质不俗、在校园里颇有名气的男生相谈甚欢,看着对方递出精致的邀请函,看着封瑶接过并点头……他的脚步顿住了,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微微攥紧,一种陌生而熟悉的、带着酸涩和不安的情绪悄然蔓延。

他认得周屿,物理学院的风云人物,家世良好,才华横溢,待人接物如春风拂面,是校园里不少女生倾慕的对象。这样一个优秀的男生,主动接近封瑶……虽然理智告诉他,封瑶对自己的感情毋庸置疑,他们共同经历了那么多,早已心意相通。但骨子里那份源于破碎家庭环境的敏感和阴郁,那份深藏于心的、对自身价值的不确信(尤其是在面对周屿这样“阳光下的骄子”时),在这一刻悄然浮现。前世,他就是在类似的比较和自卑中,一步步推开了一切,最终孑然一身。他害怕失去,害怕自己还不够好,害怕这来之不易的光明与温暖会被更耀眼、更“正常”的存在夺走。前世的孤独与挫败感,如同幽灵般,在此时轻轻叩击着他的心门。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波澜,脸上恢复了一贯的平静,甚至带上了一丝刻意维持的淡漠,才迈步向封瑶走去。

“瑶瑶。”他唤道,声音听不出异常。

封瑶闻声回头,看到他,脸上立刻绽放出真切而依赖的笑容,快步迎上来:“卓远!我正找你呢。你看我借到了什么?”她献宝似的举起那本《高级算法导论》,“里面有提到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新型优化器思路,可能对我们下一步解决模型收敛慢的问题有帮助……”她兴致勃勃地说着,眼神清亮,全然没有半分因刚才插曲而产生的异样,她的世界仿佛只要看到他,就瞬间被点亮。

徐卓远看着她毫无阴霾的笑容,听着她句句不离“我们”的项目,心中那点因对比而产生的阴霾渐渐被驱散。他接过书,顺势牵住她的手,感觉到她指尖微凉,却被她立刻用温暖的手心紧紧包裹。

“嗯,回去一起看。”他低声应道,顿了顿,状似随意地问,目光却悄然留意着她的反应,“刚才……好像看到你在和人说话?”

“哦,你说周屿学长啊?”封瑶恍然,语气轻松地解释,带着一丝与旁人分享新发现的雀跃,“碰巧遇到,聊了聊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和咱们项目结合的可能性,他提的观点还挺有启发的,也许能帮我们突破那个泛化瓶颈。他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物理学院下周末的一个学术沙龙,说主题可能对我们有启发。

我想着多交流学习没坏处,就先应下了。”她晃了晃手中的邀请函,随即自然地看向他,“你要不要也一起去?多听听不同领域的思路,总没坏处。说不定你也能找到灵感呢?”

她坦荡的态度,以及自然而然的、将他纳入计划的邀请,像一缕阳光,彻底照散了徐卓远心中最后的疑虑。他意识到,自己的不安,更多是源于内心尚未完全愈合的伤痕和前世留下的阴影,而非封瑶给予的不确定。她在努力向前看,为“星桥”汲取一切可能的养分,他不能因为自己的心魔而绊住她的脚步,变得像前世那样封闭和多疑。

他握紧了她的手,摇了摇头,给出了一个真实的理由,也做出了信任的选择:“周末可能要和苏晴那边进行一次线上会议,初步讨论合作框架的细节,时间上冲突了。你去吧,回来把有意思的分享告诉我。”他选择信任。信任封瑶,也信任他们之间共同构筑的、比前世更加坚固的现在。

“好呀,那我去听听,回来跟你汇报。”封瑶笑着应下,并没有察觉到他片刻的心理挣扎,转而兴致勃勃地说起刚才在书中看到的技术要点,以及和周屿讨论后在她脑海中产生的新想法,丝毫没有将这次邀请视为一次单独的、特别的约会。

两人并肩走在洒满金色夕阳的校道上,身影被拉长,紧密相依。徐卓远侧头看着封瑶认真说话的侧脸,睫羽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神情专注而迷人。他心中那片因过往而荒芜孤寂的土地,正在因为她,因为“星桥”,因为这些新的挑战和不可避免要接触的人际关系,一点点地焕发生机,长出坚韧的绿芽。

他不再只是那个蜷缩在阴影里、抗拒一切的少年。他开始尝试接纳外界的目光,开始学习处理更复杂的关系,开始相信,自己值得拥有美好的一切,也开始拥有守护这一切的勇气和能力。他甚至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不仅是技术层面,还有沟通、管理乃至商业谈判的能力,以期能更好地匹配封瑶的步伐,共同守护他们的梦想,而不再是单方面地被她照亮。

而这一切改变的源头,都来自于身边这个重生归来、带着无尽温柔与坚定,执灯照亮他前路,并始终紧紧握住他手的女孩。

前路的挑战依旧存在——徐氏的合作迷雾未散,内部如徐明辉般的阻力初现端倪;新的竞争者或伙伴,如周屿这般背景复杂、意图尚不明朗的人物,也可能随时出现,带来机遇也带来变数。但此刻,紧握着的手,和共同前进的步伐,赋予了徐卓远前所未有的勇气。他不仅要接纳这个逐渐走向开阔、努力成长的自己,更要奋力前行,成为足以与身边这颗璀璨星辰并肩的存在,共同面对未来的风浪,弥补所有遗憾。

亲情冰墙的裂痕,爱情的双向奔赴与共同成长,自我的悄然蜕变……这些细微却坚定的光,正一点点汇聚,试图照亮他曾经晦暗的青春,弥补那深藏于时光深处的遗憾。未来的画卷,正在他们的脚下,带着未知的挑战与希望,徐徐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