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36章 着名的老教授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36章 着名的老教授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三十六章 微光与坚冰

阶段性成功的喜悦,如同温热的奶茶,甜暖了实验室302的每个角落。但这种松弛并未持续太久,封瑶深知,项目的核心挑战远未结束,而徐卓远内心的坚冰,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彻底消融。

新的“微协议适配器”架构虽构思巧妙,但落实到具体编码和系统集成,依然困难重重。徐卓远再次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中,只是这一次,他身上少了些孤注一掷的戾气,多了份沉静的责任感。他依然是那个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者,但当代码出现预期之外的漏洞时,他不再像过去那样陷入长时间的自我苛责,而是更快速地冷静下来,与封瑶、陆星辰一起分析问题根源。

封瑶敏锐地察觉到他这种细微的变化,心中欣慰。她不动声色地调整着自己的节奏,确保自己既能在他需要时提供技术支持或思路启发,又不会过度干预,让他保有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成就感。这种默契的陪伴,如同无声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这天下午,实验室里只有他们两人。徐卓远正专注于编写一段核心调度算法,封瑶则在一旁整理用户需求分析报告。阳光透过窗户,在她低垂的眼睫上跳跃。

突然,徐卓远的手机屏幕亮起,不是电话,而是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内容很短,却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他刚刚建立起不久的平静:

“卓远,你父亲对你这段时间的‘不务正业’非常失望。徐家的继承人,不应沉迷于这种小打小闹的校园游戏。好自为之。”

没有落款,但那命令式的口吻和提及的“徐家”,已足够说明一切。徐卓远的脸色瞬间苍白,握着鼠标的手指收紧,指节泛白。他周身刚刚缓和的气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冷凝,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深沉、刺骨。

他没有摔东西,没有怒吼,只是沉默地坐在那里,像一座瞬间被冰封的雕塑。但封瑶能感觉到,那冰层之下,是汹涌的绝望和自我怀疑——看,无论你多么努力,取得怎样的进展,在“他们”眼中,依旧是“不务正业”,是“小打小闹”。你所有的坚持和热爱,原来如此不值一提。

封瑶的心猛地一揪。她知道,这是徐卓远内心最深的症结,来自父亲的否定和高压控制,是他所有痛苦、自卑和抗拒的源头。前世,她只能看着他独自承受,无力改变。但这一世,她绝不会再让他在黑暗中独自挣扎。

她没有立刻出声安慰,也没有义愤填膺地批判那条信息。她只是静静地放下手中的笔,起身,走到饮水机旁,接了一杯温水。然后,她走到他身边,将温水轻轻放在他手边微凉的桌面上。

“喝点水。”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温柔力量,“无论发生什么,我们刚刚解决的协议兼容性问题,是真实存在的突破。陆星辰提出的架构,是极具价值的创新。而你,徐卓远,是让这一切实现的核心。”

徐卓远没有动,甚至没有看那杯水,目光空洞地盯着屏幕上的代码。

封瑶没有气馁,她继续用平稳的语调说,仿佛在陈述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实:“我记得,你曾经在论文里引用过一句话:‘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它服务于谁,而在于它本身能否拓展人类认知和连接的边界。’我们的‘星桥’,不正是在做这样的事吗?它在尝试用更智能、更节能的方式,让万物更好地连接,这本身就有其不容否认的价值。”

她提到的是他公开发表的学术观点,是他内心真正认同的理念。徐卓远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封瑶看着他紧绷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她知道,仅仅言语的安慰是不够的,她需要让他看到,在他封闭的世界之外,还有人看到了他真正的光芒,并且,那光芒并非无人珍视。

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拿出自己的手机,快速操作了几下,然后递到徐卓远面前。

屏幕上,是一个设计简洁、略显陈旧的个人博客界面。博客名只有一个简单的英文单词:“observing”。最新的一篇日志,发布于三年前,标题是《藏在公式与代码后的星辰》。

徐卓远的目光,终于被吸引了过去。当他看清博客内容时,瞳孔猛地收缩。

那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他高中时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时,一道压轴题的独特解法。博主没有停留在解法本身,而是深入剖析了解题思路背后展现出的、超越标准答案的创造力和对计算本质的深刻理解。文章最后写道:“……他的思维像星辰,冷静、遥远,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独特的美感。可惜,似乎无人愿意耐心仰望这片星空,只急于将他纳入既定的轨道。但我相信,真正属于星辰的舞台,在更广阔的自由天际。”

没有署名,但字里行间那种精准的洞察、真诚的欣赏和隐隐的惋惜,让徐卓远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他从未想过,在那些被父亲斥为“无用功”、被旁人视为“怪胎”的岁月里,竟然有人如此细致地解读过他的思考,并给予这样高的、纯粹基于才华的肯定。

他猛地抬头,看向封瑶,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探寻。

封瑶迎着他的目光,眼神清澈而温柔,带着一丝怀念的笑意:“这个博客,是我初中时偶然发现的。博主很神秘,只发过寥寥几篇技术随笔,但篇篇都见解独到。尤其是这篇……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在隔壁班,有一个思维如此耀眼的同学。它曾经给了一个在学业上也曾感到迷茫的女孩,很大的鼓舞和方向。”

这是真话,也是她精心选择的“坦白”。她无法直接说出重生的秘密,但她可以分享这个存在于过去、真实记录了“她曾关注他、欣赏他”的证据。她要让他知道,他的价值,早已被看见,被珍视,并非始于这个项目,也绝非源于同情。

徐卓远看着封瑶,看着她眼中那份毫无伪饰的真诚和那时隔多年依然清晰的欣赏,心头的坚冰,仿佛被一道温暖而坚定的光芒击中,发出细微的碎裂声。

原来,在他独自跋涉于黑暗与寒冷中时,曾有过这样一束微光,早已悄然注视过他。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发不出任何声音。最终,他只是深深地、深深地看了封瑶一眼,那眼神复杂无比,有震撼,有困惑,有长久冰封后初遇暖阳的无措,更有一丝……如释重负的松动。

他没有去碰那杯水,却缓缓地、重新将手指放回了键盘上。虽然动作依旧有些僵硬,但那片笼罩着他的、令人窒息的绝对低温,开始悄然退散。

封瑶没有再多言,安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整理报告。她知道,有些伤口需要时间愈合,有些信念需要自己重建。她能做的,是点亮一盏灯,告诉他,你不是一个人,你值得被看见,被认可。

实验室里再次陷入寂静,只有键盘敲击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风声。但这寂静,不再冰冷压抑,而是充满了一种无声的理解和支撑。

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计算机系的系主任,一位以严格和惜才着称的老教授——梁启明,走了进来。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实验室,最后落在徐卓远和封瑶身上。

“徐卓远,封瑶,”梁教授的声音严肃,“我刚看了你们提交给学院的‘星桥’项目中期进展报告,尤其是关于那个‘微协议适配器’的新架构……”

他顿了顿,在两人略显紧张的目光中,脸上竟露出一丝难得的赞赏:“想法很大胆,论证也足够扎实。不错,没有被现有的框架束缚住手教。学校正在筹备参加全国‘青年科技创新大赛’,我认为你们的项目很有潜力。如果能在下个月底前完成基础模型演示,我可以推荐你们直接进入校内选拔终审。”

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至少表面平静)的湖面。全国级别的竞赛!这意味着更大的舞台、更专业的评判,以及……可能带来的巨大关注和机会。

封瑶心中一动,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让徐卓远的才华得到更广泛认可的绝佳途径。她看向徐卓远。

徐卓远也抬起了头,眼中的混乱和冰冷已被一种沉静的、属于挑战者的光芒所取代。他没有看梁教授,而是看向了封瑶,仿佛在无声地征询她的意见,又像是在确认某种共同的决心。

封瑶对他微微颔首,眼神坚定。

徐卓远转回头,面向梁教授,声音清晰而平稳:“我们会全力以赴,梁教授。”

梁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又交代了几句参赛注意事项,便离开了。

实验室里再次剩下他们两人。空气仿佛都变得不同,一种新的压力与动力同时降临。

“时间很紧。”徐卓远开口,声音已经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但仔细听,能察觉到一丝不同以往的、被点燃的斗志。

“嗯,”封瑶应道,嘴角弯起一个柔和的弧度,“但我们在一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是吗?”

徐卓远凝视着她,窗外夕阳的余晖恰好落在她身上,为她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他心中那片冻土,在星火与微光的共同照耀下,正裂开缝隙,有新的东西,顽强地、破土而出。

他极其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点了点头。

“嗯。”

星火未熄,微光已燃。坚冰虽厚,终遇暖阳。他们的星桥,即将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而桥上的两颗心,也在这一次次的考验与扶持中,靠得越来越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