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15章 市级一等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15章 市级一等奖

作者:清雪沐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21:05

第十五章 市级一等奖

翌日,清晨。

雨后的空气带着泥土与青草的清新,阳光穿透薄云,在湿润的校园里洒下跃动的金辉。市重点中学的物理竞赛考场外,气氛肃穆而紧张。

封瑶找到自己的座位,深吸一口气,触手微凉的桌面让她心神一定。重活一世,加上这一年的全力以赴,眼前的题目虽难,却并未超出她的掌控。笔尖沙沙,流畅地在草稿纸上演算,思路清晰如溪流。然而,她的心中始终有一根弦,紧紧牵挂着另一个考场里的徐卓远。

昨夜的雨,昨夜的倾诉,昨夜那无声的陪伴与林朗师兄及时的肯定……这些交织的温暖,是否能汇聚成足够的力量,助他冲破家庭笼罩的阴霾?她不敢确定,只能在心底默默祈愿。

与此同时,相隔几个教室的考场内,徐卓远凝视着试卷,眼神是前所未有的专注与清明。

父亲昨日尖锐的指责、母亲当年决绝离开的背影……那些曾如同梦魇般反复撕扯他内心的画面,在脑海中闪过时,依然带来熟悉的刺痛。但这一次,刺痛之外,更有昨夜楼梯间里,少女清澈坚定的眼神——“你从来都不是累赘”、“你的存在,很重要、很温暖”;更有林师兄递来那张泛黄稿纸时,带着理解和期许的目光——“不要怀疑自己的光芒”。这些声音,像是一道道微弱却执拗的光,穿透了厚重的阴云。

他缓缓吸入一口微凉的空气,将那些翻涌的杂念强行摒除。笔尖落在纸上,不再是带着压抑的沉重,而是带着一种破开迷雾的锐利与精准。他甚至在某些涉及思维深度的题目上,下意识地运用了超越常规教程的独特角度,那是属于他徐卓远独有的、曾被父亲批判为“钻牛角尖”、“不务正业”的敏锐。但此刻,他不再怀疑这种敏锐的价值。或许,林师兄说得对,这本身就是一种光芒。

考试结束的铃声清脆响起,封瑶随着人流走出考场,心情带着一丝忐忑。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寻找,一眼就看到了站在走廊窗边的那个清瘦身影。

他身姿挺拔,逆着光,侧脸的线条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柔和了许多。他没有像往常考完重要考试后那样,立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微微蹙眉复盘可能存在的瑕疵,或是周身笼罩着一层无形的低压。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被雨水洗涤后焕然一新的世界,眼神里是一种经历风暴后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释然。

封瑶放轻脚步走到他身边,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考得怎么样?”

徐卓远闻声转过头,目光落在她带着关切的脸庞上。那双总是蕴藏着复杂情绪、时常显得幽深难懂的眼眸,此刻清晰地映出她的影子,少了几分疏离,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通透。

“还好。”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随即补充道,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久违的笃定,“应该……没有问题。”

没有刻意的谦虚,也没有不确定的彷徨,只是一种基于自身实力的冷静判断。封瑶悬着的心一下子落回了实处,明媚的笑容不由自主地绽开,宛如阳光下绽放的花朵:“那就好!”

这时,林朗也从不远处的考场走了出来,额角还带着一丝思考后的疲惫,但眼神明亮。他看到并肩而立的两人,快步走近,目光带着询问看向徐卓远。

徐卓远主动迎上他的视线,点了点头:“林师兄,题目很有意思。谢谢你。” 这声“谢谢”含义丰富,既谢昨夜的稿纸,更谢那份及时的肯定。

林朗微微一怔,随即眼中漾开真切而欣慰的笑意,他伸手拍了拍徐卓远的肩膀,力道沉稳:“那就好!走,先回学校,王老师还等着我们反馈情况。”

回程的车上,气氛不再像来时那般沉闷得令人窒息。王老师简单询问了几句考试感受,徐卓远罕见地用了“思路清晰”、“发挥正常”来回应,虽然依旧言简意赅,但那份沉静中透出的隐隐自信,让经验丰富的王老师也暗自惊讶又欣慰。他透过车内后视镜,看了看后排似乎比以往更显亲近的三个学生,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

竞赛成绩在一周后公布。结果毫无悬念,徐卓远以接近满分的绝对优势夺得市第一名,顺利入选省代表队。封瑶也超常发挥,拿到了市级一等奖,虽然因名额所限未能进入省队,但对她而言,这已是重生路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证明她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未来可期。

喜报红底黑字,醒目地张贴在校园公告栏最中央,引起了不小轰动。徐卓远的名字再次成为低年级学生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但这一次,面对周围或羡慕或崇拜的目光,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无动于衷,甚至因被关注而感到无形的压力,而是能微微颔首,算是收到了这些善意。那层包裹着他的、坚冰般的外壳,似乎正在阳光的照射下,一点点消融,裂开细密的缝隙。

然而,封瑶深知,原生家庭刻下的伤痕,深邃而顽固,并非一次深夜倾诉、一场考试的成功就能轻易抹平。那需要更长久的温暖浸润,和更多元的价值肯定。

这天放学,封瑶正整理着笔记,眼角的余光注意到徐卓远放在桌洞里的手机屏幕亮起,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拿着手机走到了走廊尽头。等他回来时,神色再次变得有些晦暗,唇角紧抿,周身的气压低了几分。

封瑶心中了然,没有立刻多问,只是像往常一样,耐心地收拾好书包,安静地等他一起离开。

走在熟悉的、光影斑驳的林荫道上,两人之间沉默了片刻,只有脚步声沙沙作响。徐卓远忽然开口,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打电话来了。”

封瑶没有问“他”是谁,只是放缓了步伐,做出倾听的姿态。

“说了恭喜,”徐卓远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嘲讽又带着苦涩的弧度,“但更多是叮嘱省赛不能松懈,不能骄傲,说……这只是第一步,离真正的目标还差得远。”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好像我的努力和成绩,只是为了完成他设定的下一个步骤,一个必须完美达成的指标。我的喜悦,微不足道。”

封瑶停下脚步,转身面对他,目光柔和而包容,像是能接纳他所有的不甘与失落:“徐卓远,你的价值,不需要通过他的认可来定义。你站在这里,本身就在发光。” 她清晰地看到,他垂在身侧的手微微握紧。

她顿了顿,决定引入一个新的“变量”,来拓宽他的世界,让他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这是她思考已久的计划。

“对了,周末省图有个关于天体物理的公益讲座,主讲人是南大的周教授,听说讲得特别有意思,深入浅出,还能互动提问。林师兄说他也会去,” 封瑶扬起脸,眼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期待,“我们一起?就当是放松一下,换换脑子。”

这是封瑶精心挑选的。周教授是业内大牛,学术造诣深厚,但为人风趣幽默,极善于启发思维,更重要的是,他当年也曾是物理竞赛的出类拔萃者,却最终选择了与纯粹竞赛升学不同的基础科研道路,并乐在其中。封瑶希望徐卓远能接触到更多像林朗、周教授这样,拥有广阔学术视野和多元价值追求的“引路人”,让他真切地明白,人生的道路远不止父亲设定的那一条狭窄赛道。

徐卓远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兴趣。他对物理的热爱本是纯粹而热烈的,只是长期以来被父亲功利的目标所捆绑和压抑。他看了看封瑶充满期待的眼睛,那目光清澈而温暖,让他无法拒绝。他点了点头,声音恢复了平稳:“好。”

----

周末的省图报告厅座无虚席。周教授果然名不虚传,将深奥的黑洞、引力波等天体物理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有趣的类比讲得引人入胜,报告厅内不时响起会心的笑声和惊叹的低语。徐卓远听得十分专注,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亮得惊人,那是纯粹求知欲被点燃的光芒。

甚至在互动环节,在封瑶鼓励的目光和林朗无声的支持下,徐卓远犹豫片刻后,举起了手,提出了一个他思考已久、关于宇宙学常数关联性的问题。他的问题角度独特,逻辑链条严谨,甚至带着一丝挑战性,立刻引起了周教授的极大兴趣。教授不仅详细地、层层深入地解答了他的疑问,还在讲座结束后特意留下,与他和林朗又多交流了十几分钟,讨论的范围远远超出了讲座内容。

周教授欣赏地看着眼前这个思维活跃的少年,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小伙子,基础很扎实,思维更是活跃,很有潜力。竞赛是很好的锻炼思维的方式,但物理的世界,远比竞赛题目所展现的要广阔和奇妙得多。” 他递给徐卓远一张简洁的名片,“以后在学习上有什么天马行空的想法或者深入的困惑,欢迎随时交流。”

走出报告厅,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爽。徐卓远捏着那张薄薄的名片,感觉手心有些发烫。这不同于父亲基于结果和排名的苛责与鞭策,也不同于学校老师基于成绩的表扬与期望,这是一种来自更广阔学术领域的、对他思维方式本身、对他这个人内在潜力的真诚认可。这种认可,沉重而温暖,带着不一样的分量。

林朗看着他小心收起名片的样子,了然一笑:“怎么样?我说周老师很有趣吧?他当年也是我们省的竞赛狂人,拿过不少奖,后来却一头扎进了看似‘无用’的基础理论研究,现在依然乐在其中。你看,” 他意味深长地看向徐卓远,“路,真的有很多条,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觉得有价值的那一条。”

徐卓远抬头,看着前方被夕阳染成瑰丽色的天空,又看了看身边笑意盈盈、眼神鼓励的封瑶,以及身旁亦兄亦友、视野开阔的林朗,心中那片因长期压抑而荒芜冰冷的角落,仿佛被投入了更多、更温暖的光束。他轻轻“嗯”了一声,这一次,回应里带着一丝真正意义上的、豁然开朗般的轻松。

----

日子在忙碌的学习和悄然滋长的情谊中平稳流逝。徐卓远投入了更紧张的省赛备战,封瑶也在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期末考和未来的学科选择而努力。她不再仅仅是为了追赶徐卓远的脚步,更是为了成就更好的、独立的自己。这种由内而外的通透与坚定,让她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温暖而吸引人的气质。

她细心地注意到,徐卓远还是会偶尔在解题间隙走神,眉宇间还会因想起不愉快的事情而掠过一丝阴霾。但他似乎学会了自己调整,会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重新拉回书本,也会在遇到棘手的难题时,主动和她、和林朗讨论思路,虽然话依旧不多,但不再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这是一种缓慢而确实的转变。

这天傍晚,霞光满天。两人在安静的空教室里自习,各自埋首于题海。夕阳的余晖透过干净的玻璃窗,将教室染成一片温暖的橙黄色,空气里漂浮着细小的尘埃,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徐卓远做完一套高难度的模拟题,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忽然轻声唤道:“封瑶。”

“嗯?”封瑶从一道复杂的函数题中抬起头,看向他。霞光为他清俊的侧脸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他转过头,看着她,目光复杂而真诚,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小心翼翼的坦诚:“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你……在那个雨夜找到我,如果没有你后来做的这些……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可能依旧深陷在自我否定与无力愤怒的泥潭,可能在那场关键的竞赛前彻底崩溃、一蹶不振。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口,但封瑶从他眼中读懂了那份深藏的、几乎不敢宣之于口的恐惧与感激。

封瑶的心微微一颤,像是被温暖的羽毛轻轻拂过。她看到了他眼中那份小心翼翼的试探和几乎满溢的感激。

她放下笔,笑容温煦如窗外醉人的夕阳,声音轻柔却坚定:“徐卓远,你要相信,是你自己足够好,足够坚强,才能抓住伸向你的手。我……只是恰好,比其他人更早地看到了你的光,并且,希望这束光能一直亮下去。”

而且,这束光,在前世也曾短暂地照亮过我灰暗无助的时刻。只是这句话,她只能永远埋藏在心底。

徐卓远定定地看着她,夕阳的余晖在他深邃的眼中点燃了璀璨的光点,仿佛星河倒映。那些沉重的、冰冷的、自我防御的硬壳,在她温柔而坚定、不带丝毫怜悯只有理解与鼓励的目光里,正一点点地消融、剥落。一种崭新的、名为“希望”和“被全然接纳的安全感”的东西,正在他荒芜的心田上破土而生,脆弱,却充满生机。

微光渐亮,虽不足以瞬间驱散所有沉积的黑暗,却足以清晰地照亮前行的路径,让两颗年轻而真挚的心,在相互守护与默默治愈中,靠得越来越近。裂痕仍在,痕迹未消,但已有人带着最温柔的坚定,将理解与支持的良药,一点点渗入其中,静待时间发挥其愈合的力量。

成长的路上,荆棘或许依旧,风雨或许仍会来袭,但有了同行者,有了彼此借予的勇气和温暖,便不再孤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