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烬御驾亲征,一举平定靖南王叛乱,肃清朝堂内外隐患,凯旋而归。
这场大胜,不仅彻底稳固了大魏江山,其带来的深远影响,更如同涟漪般,迅速扩散至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而随着战事细节和凯旋盛况的传播,另一个话题,以一种意想不到的热度,在民间悄然兴起,并迅速成为茶余饭后最受欢迎的谈资——那便是当今圣上宇文烬与皇后林潇潇之间,堪称传奇的“帝后情深”。
起初,只是从京城百姓口中流传出的、关于十里长亭迎驾时,陛下如何无视礼法、当众紧紧拥抱皇后的“奇闻”。这则带着几分香艳与浪漫色彩的消息,比千篇一律的战报更能激发普通人的兴趣。
“听说了吗?陛下得胜回朝,第一眼瞧见的不是太子,不是百官,是咱们皇后娘娘!”
“何止是瞧见!我三舅姥爷的侄子在仪仗队当差,亲眼所见!陛下下了马,径直走到娘娘面前,众目睽睽之下,就那么……哎呦,抱住了!抱得可紧哩!”
“真的假的?陛下那般威严……”
“千真万确!说是盔甲都没卸,带着一身战场上的煞气,可把周围大臣们都吓傻了!”
“啧啧,没想到陛下这样的英雄人物,也有如此……情深义重的一面!”
这则轶事,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了无数想象。很快,更多关于帝后二人的“细节”被挖掘和演绎出来。
茶馆酒肆里,最受欢迎的说书先生们,已然将“铁血帝王与他的锦鲤皇后”编成了新的段子。
他们添油加醋,将林潇潇从冷宫小答应一路逆袭成为皇后的经历,描绘成一段充满宿命色彩的神奇故事。
说她如何福泽深厚,入宫便得祥瑞,生下聪慧健康的皇子公主;如何在陛下离京时临危受命,稳坐中宫,弹压谣言,将后宫朝堂打理得井井有条;更玄乎的是,还有人说皇后有“梦兆”之能,曾在梦中预知险情,助陛下化解危机。
“要我说,陛下能如此顺利平定叛乱,必有皇后娘娘的福气庇佑!”
“正是正是!没听说吗?前线将士都传,陛下用兵如神,每每都能料敌于先,仿佛有天助!这天助从何而来?定然是皇后娘娘在宫中诚心祈福所致!”
“这就叫‘夫妻同心,其利断金’!陛下神武,皇后贤德,乃我大魏之福啊!”
市井间甚至还悄然流行起一种粗糙却销量极佳的话本子,封面往往画着威风凛凛的将军与雍容华贵的皇后,内容极尽夸张之能事,将帝后二人的生活描绘得既浪漫又传奇。什么《冷宫签到的锦鲤小娇妻》、《暴君陛下独宠我》、《帝后联手虐渣日常》……虽然文笔粗劣,情节狗血,却极大地满足了升斗小民对宫廷秘闻和才子佳人的双重好奇,卖得十分火爆。
连三岁孩童,都能咿咿呀呀地唱上几句不知从哪儿听来的童谣:“帝星明,后星亮,夫妻和,天下平……”
这些传言、话本、童谣,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共同编织出一幅“帝后情深、江山永固”的美好图景。在历经战乱、渴望安宁的百姓心中,一位英明神武、战功赫赫的皇帝,与一位福泽深厚、贤德安邦的皇后,简直是天作之合,是国运昌隆的最佳象征。这种对最高统治者的美好想象和寄托,无形中极大地增强了皇权的威信和凝聚力,也让民间对新朝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坤宁宫内,林潇潇偶尔从小禄子或楚玉娇那里听到些市井传闻的片段,往往是哭笑不得。
【我的天……】
【这都传成什么样子了?】
【我什么时候梦兆预警了?】
【那明明是我……】
【呃,是系统签到给的地图!】
还有,
【我哪里福泽深厚了?】
【我就是个靠系统作弊的挂逼啊!】
【这些老百姓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
【还有那些话本子……】
【《冷宫签到的锦鲤小娇妻》?】
【这书名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
【难道还有同行穿越来写小说了?】
不对,
【估计是巧合。】
【不过……】
【这么一传,】
【我这“贤德福厚”的人设算是立住了?】
【躺赢的难度又降低了?】
【好事!】
【绝对是好事!】
只要别传得太离谱,
【比如说我是什么九天玄女下凡之类的就行……】
【虽然好像……】
【已经有点往那个方向发展了?】
她虽然内心疯狂吐槽,但也明白,这种舆论风向对她百利而无一害。这等于是在民间为她铸就了一道无形的、坚不可摧的护身符。只要她不作大死,这“贤德皇后”的金身,基本就稳了。
就连前朝官员们,在私下议论时,也对帝后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以往,皇后更多是象征和生育工具,但经此一役,林潇潇在陛下离京期间展现出的镇定和手腕(尽管她自认为只是“苟”),以及陛下归来后那毫不掩饰的重视,都让臣子们意识到,这位皇后,绝非花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