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深海缉恋 > 第2话:冷藏车追踪令:目标生蚝还是毒品?

南城禁毒支队的办公室永远弥漫着两种味道:速溶咖啡的焦香,和硝烟未散的金属味。

下午三点,沈严把刚收到的线报拍在会议桌上,A4纸边缘被他拍得发卷。“军用牌照冷藏车,涉嫌运输新型合成毒品,今晚十点,从东郊仓库出发,目的地不明。”他的声音像磨砂纸擦过钢板,目光扫过围坐的队员,最后落在角落里那个格格不入的身影上——林小满正对着笔记本电脑敲得飞快,手指在触控板上划出残影,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数据流。

“林参谋,”沈严刻意加重了“参谋”两个字,带着点说不出的讽刺,“你不是擅长数据分析吗?给看看,这玩意儿能算出点什么?”

林小满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她推了推眼镜,起身走到桌前,指尖点在线报上“军用牌照”四个字上:“军用牌照分很多种,临时调拨、后勤补给、涉密运输……不同类型的行驶权限和路线范围完全不同。有没有更具体的信息?比如牌照前缀、车型?”

“线人只说是‘南A’开头,白色冷藏车,车身上有个模糊的红色标志,像朵浪花。”沈严抱臂站在一旁,看着她弯腰抄录信息的背影,心里那点抵触又冒了出来。三天前,这个穿着文职制服、抱着笔记本电脑来报到的女人,还在军事情报分析室里对着卫星云图做ppt,转头就因为一次数据模型误判,把缉毒行动搅成了一锅粥——现在倒好,支队领导不知抽了什么风,居然让她留下“协助工作”。

“浪花标志……”林小满喃喃自语,手指已经在键盘上翻飞起来。她调出南城近三个月所有挂军用牌照的冷藏车登记记录,屏幕瞬间被分割成十几个窗口:车辆登记信息、违章记录、卡口监控截图、甚至包括车辆维修保养的台账。“军用冷藏车多用于运输疫苗、特殊药品或涉密物资,民用改装的不算,符合‘南A’开头、白色车身、有红色标志的……”

她的指尖在触控板上停顿了半秒,调出一张模糊的监控截图。截图来自东郊仓库附近的一个治安摄像头,像素低得发糊,但能隐约看到一辆白色冷藏车的侧影,车身上确实有个暗红色的图案,被仓库的阴影遮了大半。“找到了,”林小满放大图案边缘,用软件做了增强处理,“不是浪花,是锚链——海军后勤保障部的专用标识。”

队员们凑过来,有人咋舌:“海军的车?胆也太肥了,敢用这玩意儿运毒?”

“不一定是公车私用,”沈严皱眉,“也可能是套牌。毒贩最擅长模仿这些。”

“套牌也能算。”林小满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自信,她调出一个复杂的算法模型,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自动筛选、匹配,“我把车辆特征、行驶路线偏好、甚至夜间行驶的灯光频率都输入模型了,军用车辆有固定的行驶轨迹和时间规律,套牌车总会露出破绽。”她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指令,屏幕中央跳出一行加粗的黑体字:“目标锁定:南A·xx789”。

附带的还有一张清晰的车辆档案照片:白色东风冷藏车,车身上的锚链标志鲜红醒目,登记单位是“海军南城后勤保障中心”,用途栏写着“疫苗运输”。

“疫苗运输?”一个老队员嘀咕,“这要是真的,事儿就大了。”

沈严盯着那个车牌号,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他做缉毒警察十二年,抓过躲在渔船底的毒贩,追过穿越边境线的走私车,却从没碰过牵涉军方的案子。军用牌照意味着豁免权,意味着层层叠叠的审批流程,一旦搞错,后果不堪设想。“模型的准确率是多少?”他问,语气里带着审慎。

“92.7%。”林小满立刻报出数字,像是早就算好了,“我交叉比对了线人提供的出发时间和这辆车的调度记录,今晚十点,它确实有一趟从东郊仓库到市区某医院的运输任务,名义上是送流感疫苗。”她顿了顿,补充道,“但医院那边的接收记录显示,这趟运输是临时加派的,没有提前报备。”

“临时加派?”沈严捕捉到关键信息,“理由呢?”

“系统里写的是‘紧急调运’,但我查了那家医院的疫苗库存,流感疫苗充足,根本不需要紧急调运。”林小满调出医院的库存管理系统截图,数据清晰得不容置疑,“这是典型的异常信号,符合毒贩利用正规运输渠道掩盖非法交易的特征。”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空调外机嗡嗡作响。队员们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分析,又看看沈严紧绷的侧脸,谁都没说话。他们信沈严的经验,可林小满摆出来的数据,也确实挑不出错。

“队长,干不干?”一个年轻队员忍不住问,手已经摸向了桌下的配枪。

沈严没立刻回答。他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穿梭的车流。南城的夏天总是这样,空气湿热得像浸了水的棉絮,连风都带着黏糊糊的热气。他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也是一辆冷藏车,也是有人信誓旦旦说“目标百分之百准确”,最后车是截住了,却让主犯从下水道跑了,还牺牲了一个刚入队的新兵。从那以后,他就再也不信什么“百分之百”。

“数据不会说谎。”林小满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点固执,“所有参数都指向这辆车,概率不会骗人。”

沈严转过身,目光直直撞上她的眼睛。这双眼睛很亮,亮得像未经打磨的玻璃,带着技术人员特有的纯粹——他们总觉得世界是由公式和数据构成的,却忘了人心比任何算法都复杂。“林参谋,”他一字一顿地说,“缉毒不是解方程式,毒贩也不会按你的模型出牌。他们会换车牌,会改路线,会在你以为万无一失的时候,给你捅个天大的娄子。”

“那我们就用数据堵死他们的漏洞。”林小满没退后半步,镜片后的眼神异常坚定,“我已经标注了这辆车可能经过的所有卡口和监控盲区,算好了最优拦截路线,只要按计划行动,成功率能提到95%以上。”她打开另一个文档,里面是详细的行动路线图,红色箭头密密麻麻,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

沈严看着那张图,突然觉得有点刺眼。他想起自己刚入队时,老队长教他的第一句话:“记住,在毒贩面前,永远留三分余地——给他们,也给自己。”可眼前这个女人,用数据把所有“余地”都堵死了,精确到分秒,严密到没有一丝缝隙。

“行。”沈严突然拍板,拿起对讲机,“各小组注意,今晚九点集合,执行拦截任务。目标:南A·xx789,白色冷藏车。”他顿了顿,补充道,“林参谋负责实时数据追踪,留在指挥车。”

林小满想说什么,张了张嘴又咽了回去。她知道这是沈严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他没把她彻底排除在外,但也没允许她靠近前线。也好,数据会证明一切。她坐回电脑前,开始优化拦截路线的时间节点,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傍晚七点,夕阳把禁毒支队的办公楼染成了金红色。林小满抱着笔记本电脑走进指挥车,车里的设备让她眼睛一亮:多屏监控系统、实时定位终端、加密通讯设备……比她在军事情报室用的还先进。她迅速把自己的模型导入系统,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和监控终端同步,像一条奔腾的数字河流。

沈严提着作战包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林小满歪着头调试设备,一缕碎发垂在额前,侧脸被屏幕的蓝光映得通透,少了白天的拘谨,多了点专注的柔和。他愣了一下,很快移开目光,把作战包扔在旁边的座椅上:“设备都熟悉了?”

“差不多了。”林小满头也没抬,“卫星定位已经接入,只要目标车启动,就能实时追踪。我还加了个预警系统,一旦偏离预定路线超过500米,会自动报警。”

沈严哼了一声,没说好也没说坏,转身去检查配枪。他拆开弹匣,倒出子弹,一颗颗擦过,动作熟练得像呼吸。林小满偷偷瞥了一眼,看到他虎口处有一道很深的疤痕,像被什么东西咬过。

“这伤是……”她忍不住问。

“被毒贩的狗咬的。”沈严把子弹重新压进弹匣,“三年前,也是拦截一辆冷藏车,车后门藏了两条比特犬,一开门就扑过来了。”他语气平淡,像在说别人的事,“那时候要是有你这数据模型,可能就不会被咬了。”

林小满没想到他会突然提起往事,一时不知道该接什么。她低下头,假装调试设备,耳朵却有点发烫。

晚上九点,队员们陆续到齐,分成三个行动小组:一组负责在东郊仓库附近蹲守,确认目标车出发;二组在预设的第一个拦截点待命;三组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准备支援。沈严站在车外,用战术笔在地图上标注重点,声音透过车窗传进指挥车:“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许开第一枪。目标车挂军用牌照,先控制住司机,查清楚再说。”

“队长,要是真是军方的车,咱们动得了吗?”有队员问。

沈严抬头看了看夜空,星星被乌云遮得严严实实。“只要运的是毒品,天王老子的车也照拦。”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出了事,我担着。”

晚上九点五十,指挥车的监控屏幕突然亮起红光。林小满立刻坐直身体:“目标车启动了!位置:东郊仓库三号门,正沿国道向东行驶,速度60公里\/小时,和预定路线一致。”

沈严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一组跟上,保持距离,别暴露。二组准备,目标还有20分钟到达拦截点。”

指挥车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林小满紧紧盯着屏幕上的移动光点,手指悬在预警系统的开关上。光点平稳地沿着轨道移动,像一颗按轨迹运行的卫星,没有丝毫偏差。她悄悄松了口气,下意识地看向窗外,沈严正站在路边抽烟,烟头的火光在夜色里一明一灭。

“目标车提速了,现在75公里\/小时。”林小满对着麦克风汇报,“预计19分钟后到达拦截点。”

“收到。”沈严的声音带着点烟味的沙哑,“二组注意,提前做好准备。”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指挥车里只有设备运行的低鸣和林小满的汇报声。屏幕上的光点越来越接近拦截点,林小满的心跳也跟着加速,手心微微出汗。这是她第一次真正参与缉毒行动,不是在会议室里做ppt,不是对着模拟数据推演,而是真刀真枪地追踪毒贩——数据不会错的,她反复告诉自己,就像坚信1 1=2一样坚信自己的模型。

“还有5分钟。”林小满报出时间,指尖无意识地抠着键盘边缘,“目标车状态稳定,没有异常。”

对讲机里传来二组组长的声音:“二组到位,已经设置好路障,就等它来了。”

沈严的声音插进来:“各单位注意,行动代号‘冰刃’,一旦截停,立刻控制司机,检查车厢。林参谋,实时传输目标车画面。”

“收到。”林小满调出目标车前方的监控探头画面,白色冷藏车在夜色里疾驰,车灯划破黑暗,像两只贪婪的眼睛。她放大画面,试图看清驾驶座上的人,可光线太暗,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

“还有1分钟。”

指挥车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林小满盯着屏幕,连呼吸都放轻了。

突然,屏幕上的光点猛地拐了个弯,偏离了预定路线,预警系统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怎么回事?”沈严的声音瞬间绷紧。

林小满飞快地操作键盘,调出实时监控画面——那辆白色冷藏车不知何时变了道,冲上了一条岔路,这条路不在她的预设路线里,甚至不在南城的主要交通网络里,监控画面在这里变成了一片雪花。

“它改道了!”林小满的声音带着点慌乱,“岔路通向……好像是城郊的海鲜市场?”

“海鲜市场?”沈严的声音透着难以置信,“这个点海鲜市场早关门了!”

“系统显示,这条路是临时开通的,可能和明天的海鲜节有关……”林小满的声音越来越低,心里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她飞快地检索海鲜节的信息,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南城第三届海鲜节,明日开幕,今晚部分商户提前备货。”

对讲机里传来二组组长的声音:“队长,目标车没到拦截点,消失了!”

沈严猛地踹了一脚路边的石头,火星溅起。“一组,跟上那辆岔路的车!二组,立刻赶往海鲜市场,封锁所有出口!”他转身冲进指挥车,一把抓住林小满的胳膊,“你的数据模型,怎么没算到这条岔路?”

林小满被他抓得生疼,却没挣扎。她看着屏幕上失控的光点,看着那个因为“海鲜节临时通路”而出现的漏洞,第一次觉得,那些引以为傲的数据和公式,在突如其来的现实面前,竟然如此苍白。

“我……”她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镜片后的眼睛里,第一次蒙上了一层水汽。

指挥车外,沈严的吼声穿透夜空:“所有人,行动!就算挖地三尺,也得把那辆车给我找出来!”

而此刻,城郊的海鲜市场里,一辆白色冷藏车正缓缓驶入,车身上的红色锚链标志,在市场的霓虹灯照耀下,泛着诡异的光。驾驶座上的人降下车窗,叼起一根烟,看着远处堆积如山的生蚝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监控画面的雪花里,似乎传来了海浪的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