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初刻,万籁俱寂。静思堂偏厅内,烛火昏黄。李清河抵达时,陈默已负手立于窗前,月光勾勒出他挺拔冷峻的轮廓。另有两名身着深蓝劲装、气息精悍沉稳的年轻弟子已在一旁等候。一人面容普通,眼神却锐利如鹰,背负一个尺许长的黝黑铁尺;另一人神色稍显文弱,腰间挂着数个颜色各异的皮囊和一个罗盘,手指修长,应是精通阵法的弟子。
见李清河到来,陈默转身,目光扫过,微一颔首,算是打过招呼。那两名弟子也看向李清河,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但并无轻视,显然已得陈默交代。
“这位是执法堂弟子赵铁鹰,擅攻伐,感知敏锐。”陈默指向那背负铁尺的弟子,随后看向另一人,“这位是阵法院弟子周文瑾,精通阵法机关,尤擅勘地定脉。”
“李清河,暂居藏书阁,对地脉异动较为敏感,此次协助探查。”陈默向二人简单介绍李清河,并未提及杂役身份。
“赵师兄,周师兄。”李清河拱手行礼,不卑不亢。
赵铁鹰抱拳回礼,声音低沉:“李师弟。”周文瑾则微笑还礼:“有劳李师弟。”
陈默不再多言,袖袍一拂,四枚龙眼大小、散发着微弱白光的珠子悬浮而起,分别落入四人手中。“‘隐光珠’,含于口中,可暗中视物,光照不外泄,时效一个时辰。”又取出三张淡黄色的符箓,递给赵、周、李三人,“‘轻身符’,贴于足踝,可步履轻盈,踏雪无痕。”
李清河依言将隐光珠含入口中,一股清凉意直透双目,眼前昏暗的景物顿时清晰起来,虽不如白昼,却足以辨物。又将轻身符贴好,顿觉身体轻捷不少。心中暗叹书院手段玄妙。
“出发。”陈默低喝一声,率先推窗而出,身影如烟,融入夜色。赵铁鹰、周文瑾紧随其后,身法矫健。李清河深吸一口气,全力运转敛息法门,催动轻身符,迈步跟上,竟也未被落下太远。
四人如同鬼魅,在寂静的书院中穿行,避开巡夜队伍,很快抵达南墙僻静处。陈默取出一面巴掌大的青铜阵盘,对着墙面某处一晃,墙面泛起水波般涟漪,竟现出一个可容人通过的缺口。众人迅速穿过,缺口随即弥合。
墙外,便是南城黑暗混乱的世界。陈默似对路线极为熟悉,引领三人专挑最阴暗、最偏僻的巷道疾行。赵铁鹰在前开路,眼神警惕地扫视四周;周文瑾手持罗盘,不时调整方向;李清河居中,全力催动“观气”之能,感知着周围环境的气息流动,尤其留意是否有“影阁”杀手那种独特的阴冷气息残留。
越靠近污水河,空气中的污浊腥臭越发浓重。丙戌仓那特有的沉滞阴寒煞气,如同黑暗中的灯塔,在李清河的感知中越来越清晰。他注意到,今夜那煞气似乎比月晦之夜更加“活跃”一些,虽不狂暴,却隐隐有种“蠢蠢欲动”的感觉,印证了他之前的察觉。
小半个时辰后,四人悄无声息地潜至丙戌仓外围的断垣残壁后。仓房如同匍匐在黑暗中的巨兽,死寂无声。但在李清河“观气”视野中,那里盘踞的暗灰色煞气几乎凝成实质,缓缓流转,令人心悸。
“外围暂无守卫。”赵铁鹰低声道,他凭借某种特殊感应做出了判断。
周文瑾手持罗盘,面色凝重:“此地煞气郁结,地脉紊乱,确有强大禁制或天然煞穴存在。仓房内部气息更加混乱,有微弱灵力波动残留,近期有人活动。”
陈默看向李清河:“李师弟,可能感知到入口及内部大致情形?”
李清河凝神静气,将感知缓缓延伸向丙戌仓。敛息符牌和隐光珠的存在,让他能更加专注。“观气”视野中,仓房大门被乱石半封,煞气最浓处仍是中央那个方形洞口。洞口周围的煞气如同漩涡,缓缓吸入地底。他仔细分辨着煞气的流动轨迹和浓度变化。
“入口在仓内中央,是一方形地穴,煞气由此涌入地下。地穴应是倾斜向下,深约……五到六丈后,有一较大空间,煞气核心在那里。”李清河压低声音,尽可能清晰地描述,“洞口周围有残留的微弱阴冷气息,与那日袭击我的杀手同源,但很淡,附近此刻应无人。地穴内的煞气……比上次更加‘活跃’,但并非暴动,像是在……被什么东西牵引着流动。”
陈默眼中精光一闪,对周文瑾道:“文瑾,可能判断是否有阵法陷阱?”
周文瑾仔细感应罗盘指针的细微颤动,又观察地面和墙壁:“洞口附近未见明显人工阵法痕迹,但天然煞穴本身便是最凶险的陷阱。需防地气突变或煞气冲击。进入地穴后,需依我指示前行。”
“好。铁鹰开路,文瑾居中策应,清河断后感知,我压阵。收敛气息,行动!”陈默果断下令。
赵铁鹰点头,身形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掠向仓房缺口,确认安全后,打出手势。四人依次进入阴冷腥臭的仓内。隐光珠下,满地狼藉,中央那个黑黝黝的洞口如同巨兽之口,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